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今日科技》2012,(10):17
位于杭州市西郊的临安市,风景秀丽。在临安市十二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高举"两面大旗",即"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临安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在战略层面得到了确立。三年来,临安市把科技创新作为生态与经济共赢发展的基本支撑点,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宝贵的经验,这也更加坚定了临安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这条必由之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邵毅 《今日科技》2012,(10):18-20
回顾三年前,我们立足临安的现实基础和环境资源,特别是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加快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验,在十二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高举"两面大旗",即"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临安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在战略层面得到了确立。三年来,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生态与经济共赢发展的基本支撑点,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宝贵的经验,坚定了临安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这条必由之路的信心。通过抓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在抢抓机遇中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 《今日科技》2012,(10):70-71
9月29日,临安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临安市委书记邵毅在讲话时强调,要把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举,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丰主持会议。市领导吴苗强、张金良、黄海峰、柴世民等在临的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参加会议。会议表彰了各类先进。临安市科技局、浙江西子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临安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别做交流介绍和表态发言。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滁州市自主创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个核心,以促进"六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开展科技系统干部素质、企业创新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三大提升"活动,努力围绕企业、项目、园区"三个核心",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通过多措并举、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主要科技指标实现了争先  相似文献   

5.
项永忠 《今日科技》2012,(10):23-26
几年来,临安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临安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作为推动临安生态与经济共赢发展的支撑点,积极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全市科技综合实力有效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秦煦 《安徽科技》2014,(12):11-13
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支撑力量,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对科技资源的争夺和科技实力的较量。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赢得了主动;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赢得了优势。作为欠发达的皖北地区,实现加快发展、快速赶超、迅速崛起的战略目标,更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引领和支撑作用,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实现弯道超车,缩小或赶上与发达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很多人知道丽水,是因为丽水的生态优势突出,是中国生态第一市。在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发展道路中,科技如何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如何通过思路转变、工作创新实现科技工作的新突破,再上新台阶,是摆在丽水市科技局局长沈世山面前的重大课题。"毫无疑问,加快载体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造科技融资平台,将是科技推动丽水经济  相似文献   

8.
磐安近年来坚持"科技先导、结构调整、合作带动、生态兴县"战略,立足山区县域经济实际,构建区域特色创新体系,争取省市科技经费3072万元,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01项,新授权专利579项,为磐安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以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科技"三评")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评价被上升到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言,科技评价制度就是风向标和指挥棒。如何树立正确的科技评价风向标和用好科技评价指挥棒,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有效实施。文章结合"三评"改革的探索实践开展科技"三评"改革研究,在深入研究分析科技"三评"改革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三评"改革的对策建议,为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加快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对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濉溪县紧紧围绕建设"实力濉溪、活力濉溪、魅力濉溪、美好濉溪",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聚焦园区、企业和项目,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动力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助推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4年,濉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3.3%;完成财政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8.1%;战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哈尔滨市科技工作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云计算、机器人装备等12个重点产业链中,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链,并在重要节点和薄弱环节组织实施了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了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安徽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科技改革创新步伐,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面对经济转型发展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新要求,安徽省科技创新工作既面临着重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释放改革动能,为转型发展提供更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2014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围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研究出台"1+6"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15,(1):17
<正>2015年衢州市将坚持改革统领、创新驱动,以"两大城市"建设和科技强县(市、区)创建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经济社会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重点,切实抓好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建设的深化落实以全局统筹理念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主体,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生态体系建设责任评价体  相似文献   

14.
常金玲  王跃 《创新科技》2017,(11):10-12
在新时代,加快科技领域创新驱动,推动军民深入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河南省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结合河南省军民科技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实施军民科技融合一体化战略、军民科技共建共享战略和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实施三个战略对策做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7月12日,以"青山湖科技城创新引领浙江经济升级"为主题的浙江青山湖·科技创新论坛在临安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蒋泰维,省科技厅纪检组长宋志恒,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丰出席论坛并讲话。省科技厅副巡视员、省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益民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高志前主持论坛。张振丰在致辞时说,近年来,临安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谱好孵化、加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全区科技工作聚焦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的科技工作要求,抓思路创新、抓整体布局、抓重点任务。实施八大专项,促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继续深入推进青稞产业、马铃薯产业、藏药产业等8个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培育我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7.
赵海山 《天津科技》2014,(3):4-10,15
<正>12013年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新成绩2013年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我市科技小巨人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全市科技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科技工作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5万家和2 410家,超额完成去年任务指标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 432家,增长30.1%;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5项;有效专利达到6.9万件、专利申请达到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市科委将"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支持体系"作为"科教兴市"中的战略任务和目标之后,各区县主动地对接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各类科技载体建设,构成政企互动的服务网络;制定了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科技公共服务政策,形成政府专项资金的聚焦重点;整合和调动、统筹区域内各类创新服务资源,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使平台服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支撑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07,(2):6-8
一、当前的科技发展形势已经为我们建设安徽创新网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首先,全国科技大会后,全国上下各地都掀起了创新的热潮,创新已经作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这是我们能够建设安徽创新网络的一个大前提.  相似文献   

20.
2013年镇海区科技工作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强化科技进步考核、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深化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实施科技创新三项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实施高新企业"100"工程。围绕全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16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现有的53家发展到100家,占区属规上工业总数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