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至2003年,日本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1-11月,中日贸易总额达15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6.4%。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企业对华投资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继1987年-1989年、1993年-1996年两次投资高潮后,2000年起日本企业掀起第三次对华投资热潮。日本对华投资占我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由1999年的7.37%上升到2003年的9.45%。  相似文献   

2.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波 《今日科技》2003,(11):33-34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贸易伙伴,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韩国对华投资增长迅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外商在华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已成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七大来源地,而中国也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截止2002年底,韩国对华累计投资额达到151.99亿美元,占全部在华外商投资额的3.2%。本文就韩国对华投资的一些情况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政冷经也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冷”,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宋志勇 《世界知识》2014,(22):28-29
<正>自2012年日方挑起钓鱼岛争端以来,中日关系陷入低谷,两国官方往来几乎全部停止。双方贸易和日本对华投资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日本经济界人士切身感受到了两国关系发生问题给双方经济交往造成的不良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积极因素在中日关系中发挥着作用。比如,日本经济团体再次发挥了促进双方交流、保持正常经贸关系发展的纽带作用,日中经济协会、日本经济团体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不断在领土、主权、安全等方面对华采取挑衅行为,致使中日关系陷入困难局面.这种不和谐的政治关系,已开始对双边经贸合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中日两国应登高望远,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扭转政治僵局,为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营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张琳 《世界知识》2014,(2):13-13
<正>中日钓鱼岛争端以及两国政治关系的持续僵冷,对2013年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产生了直接的消极作用。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当前中日关系已经不是过去的"政冷经热",而是陷入了"政冷经凉"的状态。中日相互依存、平衡的经贸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曲折中缓慢复苏成为2013年双边经贸关系的主要基调。  相似文献   

7.
恢复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中日经济关系获得了全面、迅速发展。200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已达到891.95亿美元,迄今日本已连续九年保持了我国第一大贸易对象国的地位,中国也从2001年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在波动中获得了迅速增长,截止2001年底累计投资额已达324亿美元,依旧保持着我国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国的地位。近年日本的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虽有所减少,但迄今日本是对华提供ODA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则是日本第一援助对象国。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目前的中日经关系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政治关系持续的“冷”已经扩大到经贸领域,中日经贸关系出现了“降温”的趋势。虽然日本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影响力不彰,但其狡辩、曲解功夫却是一流,且非常善于打经济牌。因此,当前在分析、判断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趋势时,关键不在于争论经贸关系“是冷还是热”,而应该抓住实质,认清日本政府正在向中国打经济牌的真实面目,并研究如何给予回应。如果对日本政府的决策内幕了解不深,就有可能对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理解停留于表面,甚至出现误差。日本屡屡打出经济牌的具体事例近一两年来,日本政府打出的经济牌如下:——2004年11月,首相…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美关系的战略经济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和贸易关系是中美两国间无法割断的战略利益纽带。在世纪之交,随着两国政治关系基本上回到正常和健康发展的轨道,把双边经贸联系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建立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战略性经济关系,已成大势所趋。中美政治关系的维持与改善,离不开日益密切的经贸联系。而经济利益的相互交错、彼此依存,已使经贸关系的发展超越了政治主导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曹廷 《世界知识》2013,(4):21-22
查韦斯上台后一改委内瑞拉传统的亲美政策,给人的印象是美委关系剑拔弩张。实际上,委美关系表面看去政治摩擦不断、狠话连连,但两国经贸联系、尤其是能源合作却相当密切。两国经贸关系互补性很强,美国是委内瑞拉最大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委内瑞拉在美国石油部门也有大量投资,是美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双边关系明显"政冷经热",冰火两重天。  相似文献   

11.
单晓蓉 《科技信息》2012,(25):35-37
中国和德国是世界第一及第二大出口国。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欧洲对华投资和技术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自2002年起一直是德在亚太地区最大和欧盟外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德双边经济贸易已经成为两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1世纪以来,中德双边贸易先后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目前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阶段。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德双边贸易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关系到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德国双边贸易总量、商品结构以及产业间贸易程度的研究,分析了中德双边贸易关系的现状、特点,及目前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最后对中德双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的反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掣肘力量。在贸易方面,自2011年起全球贸易增长率不仅开始低于长期均值,并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连续五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速。而金融危机前,全球贸易增速通常为全球经济增速的两倍左右。在国际投资方面,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继2009年下降39%后,在2014年再度萎缩16%。由于全球贸易增长乏力、投资活动的一度萎缩,去全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8,(1):36-41
1992年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正式建交,两国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在曲折发展中缓慢增强。两国又同是WTO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在这个合作平台上,双方在经济贸易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文章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吉两国经济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因素对中吉进出口贸易均是正向促进效应,中吉两国社会人文因素不尽相同,吉国人口规模系数为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两国的贸易额;政策因素对贸易额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吉两国必须厚植各自发展优势,提高经济增长力,改变贸易结构,努力构建有效的贸易体制,以促进中吉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中日经贸关系的核心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中日经贸关系还带动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从而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享用更加丰富多彩的价廉物美的商品的实惠,不同程度地贡献于两国GDP增长和两国共同的环境的保护,因此无疑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的。  相似文献   

15.
现在,经常有人说,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政冷经热”,其实,两国关系的“温差”也表现在其他方面。大致可以说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着五方面的“温差”。第一个温差:“政冷经热”最突出。所谓“政冷”,是指政治层面的交往“冷淡”,主要表现在首脑互访中断,高层往来减少。至于两国经济关系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摩擦,但是两国经济关系总的来说不可谓不“热”。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1335.8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16.9亿美元,增长31.1%,日本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中日贸易增长最快的几年,曾出现过在一年…  相似文献   

16.
财经剪贴     
正1前七个月我国跃升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统计局9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欧盟27国对华出口1120亿欧元,下降1.8%;自华进口2167亿欧元,增长5.0%;进出口合计3287亿欧元,增长2.6%。前7个月,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超过欧美贸易额52亿欧元。同时,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比分别为21.9%、10.3%。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4日,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巴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谈判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主要由于中巴两国具有发展自由贸易区的独特的优势: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地缘政治优势;较高的贸易结合度;较强的贸易互补性;紧密的能源和军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平稳.尽管目前在两国的经贸往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中美双边协定生效和各项承诺逐步兑现,中美经贸关系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直接投资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拓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日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本文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为主线,系统地研究在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其中包括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双边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和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中越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从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中越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