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下令,“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前往海湾接替“小鹰”号航母执行对伊拉克的封锁任务。美国的航母分成好几级,如“福莱斯特”级,“小鹰”级等等。“尼米兹”级是其中最大最新的一级,其代表就是这艘以二战中驰骋太平洋的海军名将尼米兹的名字命名的航母。“尼米兹”号排水量为91400吨,长为332米,甲板宽为76.8米,船体高70余米,最高时速为33海里。装载飞机90余架,遇到情况,平均只要39秒钟就可以有一架飞机起落。“尼米兹”号是核动力航空母舰,舰上装两个核反应  相似文献   

2.
长约330米、高约77米、飞行甲板宽约78米、满载排水量约10万吨、至少可搭载75架飞行器和4500名船员,这就是被视为目前世界上最新型、实力最强的大型水上战舰——"杰拉尔德·福特"号航母(以下简称"福特"号)的部分参考数据。这艘海上巨无霸因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而得名,将于2015或2016年加入美国海军。它的问世,引领了新一代航母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3.
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大火“尼米兹”号是美国最大的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舰身全长332.9米,宽76.8米,舰上的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舰身高达30层楼。舰上载有95架军用飞机,还有舰对空导弹,它携带的核燃料可用13年。舰上有5600多名官兵,仅厨师就有100余人。1981年5月26日深夜,海上巨兽“尼米兹”号正准备回收模拟作战归来的机群。23点25分左右,一架EA—6B“徘徊者”式电子对抗机脱离机群准备降落,但是,飞机没有对准跑道中线,而是位于跑道  相似文献   

4.
瑞典战舰“瓦萨号”瑞典海军觉得有必要建造一艘巨型战舰,它有两层甲板,配备64门大炮。这艘超级战舰于1928年8月2日第一次试航。当它缓缓驶离斯德哥尔摩港时,舰上全体水兵向前来观看的瑞典国王致敬。这时,一阵狂风吹来,舰身立刻倾斜。接着“瓦萨号”又慢慢恢复平衡,但随即再一次朝右舷倾斜。在众目睽睽之下,“瓦萨号”的下层甲板慢慢进水,最后竟然沉入水底,50多名水手落水淹死。该舰打捞工作自1956年开始,到1961年打捞完毕。现在人们可以在斯德哥尔摩港重睹它往日的风采。 法国潜水艇“布隆湟号”这艘早期潜水艇是在法国的洛歇港制造的,…  相似文献   

5.
“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是英国的一艘现代化导弹驱逐舰,1975年2月建成服役。该舰全长125米,宽14.3米,吃水4.2米,标准排水量3150吨,最大航速30节。在18节航速下,续航力4500海里。舰上装备有双联装导弹发射架,备有“海标枪”舰空导弹22枚,既可对付高空目标,也可对舰攻击;1座114毫米主炮用于对  相似文献   

6.
舰船运动及变形对飞机着舰冲击载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着舰飞机和舰体甲板作为一耦合系统,研究了舰体运动和变形对飞机起落架冲击载荷的影响.在分析中计及甲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及舰体在波浪中运动对冲击载荷的影响.通过对某型号飞机及舰船计算表明,舰体运动和变形对飞机着舰冲击载荷影响很明显,起落架载荷系数超出陆基飞机的规范要求,陆基飞机不能用作舰载机直接在舰上着落.  相似文献   

7.
正"奥德修斯"飞上天"奥德修斯"号太阳能飞机由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设计。它有三条尾翼和六副螺旋桨,机翼比大型喷气式飞机更宽,翼展能达到74米。"奥德修斯"号采用轻质材料制成,虽然身体庞大,但质量比一辆小型汽车还轻。"奥德修斯"号最酷的地方在于,它全身装有数百个太阳能电池板,它仅依靠太阳能提供的能量,在18288米以上的高空中保持数月飞行。另外,"奥德修斯"号还拥有当今持久性太阳能航空器里面最大的有效载荷能力,堪称地表最强太阳能飞机。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13,(1):10-11
“彭!”一架编号“552”的米黄色战机呼啸而落,精确钩住阻拦索。轰鸣巨响中,一道新的着陆胎痕“刻”在了飞行甲板上,我国首批舰载机飞行员驾驶着国产歼-15飞机正在“辽宁舰”上进行阻拦着陆和滑跃起飞试验飞行。很快,歼-15飞机稳稳停在甲板上,滑行到指定机位。成功了!  相似文献   

9.
“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是我海军新型“旅沪”级驱逐舰,1993年10月下水,1996年7月入列,该舰舰长144米,满载排水量达4500多吨,出访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8个港口,接待过外国政府和军事代表团25批次300余人次。它还先后完成两次全训,执行过新装备试验、联合演习、战备巡逻等数十项重大任务,先后发射舰舰、舰空导弹10余枚,全部命中目标,填补多项海军训练空白。  相似文献   

10.
“纳索号”军舰是美国新造的一艘两栖强击舰,用作大西洋舰队的旗舰。它有二十层楼房那么高,二百五十米长,三十二米宽,共有船舱一千三百九十九个,相当于一个规模宏大的国际旅馆。舰上共有水兵八百三十四人,海军陆战队士兵四百人,军官五十四名,还有一个三十人的乐队。今年三月,“纳索  相似文献   

11.
由于航母飞行甲板长度的限制,舰载飞机必须在短时间、矩距离内弹射(或滑跃)加速到离舰速度。弹射起飞过程中下沉量,离舰上升航迹是舰载飞机弹射起飞特性的主要评定指标。弹射志飞过程中,起落架在航空母舰上呈振荡状态,它的运动直接影响飞机的起飞离舰姿态角,从而影响下沉量和离舰上升航迹,研究了在固定甲板上,计及起落架伸缩运动的舰载起飞特性,并对重量、下降舵操纵等参数对舰载飞机起飞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吴怀中 《世界知识》2013,(17):26-27
“出云”号下水,何以引起如此关注 2013年8月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大的作战舰艇“出云”号在神奈川县横滨市的日本海洋联合有限公司造船厂下水,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中韩俄等周边国家的极大关注. 受到如此关注,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军事因素,因为无论怎么看该舰都是一艘披着驱逐舰外衣的准航母,是用于进攻的大型作战平台,而这无疑有违于日本的“和平宪法”精神和“专守防卫”原则.“出云”号舰长248米,宽38米,为“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的首舰.它的尺寸比此前日本吨位最大、标准排水量达1.35万吨的“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还要长出50米、大出50%.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共印制发行了3套舰艇出访纪念封,每套1枚,即海-1、海-2、海-3。这3套圮念封在海军所有舰艇中,惟有服役仅两年的青岛舰与此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在海军部队中,青岛舰官兵拥有量最大。自1985年至1998年的13年间,我人民海军曾12次派出舰艇编队出访,各组织出访的舰队和院校也设计和发行过纪念封。前年访问美洲四国和东南亚三国时,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也各设计发行了不同的纪念封。海-1 纪念封是海军为两支舰艇编队分别出访美洲四国、东南亚三国凯旋而发行的。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由海军"哈尔滨号"(编队指挥舰)、"珠海号"导弹驱逐舰和"南仓号"综合补给船组成的舰艇编队,在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王永国中将的率领下,访问了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总航程为24000多海里。1997年2月27日至3月30日,由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编队指挥舰)、"铜陵号"导弹护卫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在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杨玉书中将的率领下,访问  相似文献   

14.
拦阻装置是辅助固定翼舰载机着舰的重要装备,其功能是使不同着舰重量的舰载机在相同的距离内停止在飞行甲板上。通过分析美国现役航母上MK7—3型液压缓冲式拦阻装置的工作原理,研究了拦阻参数调整、钢索振颤的消除以及如何减小钢索拉力峰值等阻拦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庆 《科技资讯》2013,(2):244-244
近年来,海军着眼当前和今后任务及形式发展,基于使命担当,大力发展海军航空兵力量。随着航母下水以及舰戴机的逐步成熟,海军航空兵毋庸置疑是海上防卫力量的刀锋,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海军航空兵首当其冲,首当其用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而选一重要作用的发挥焦点就是飞行人受。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9日夜,菲律宾海军"德尔毕拉尔"号巡逻舰在南海执行任务时,在南沙群岛半月礁触礁搁浅。9月4日凌晨,菲军方将该舰拖走。不过,联系到菲方曾有过以破旧军舰"坐滩"方式企图对南沙岛礁行占领之实的劣迹,此次搁浅仍引发舆论关注和猜测。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8,(7)
"我们的青春列队甲板,和平的阳光洒满披肩,祖国的春风送我们启航。奔向跨世纪的航线……" 威武的青岛舰水兵继去年3月成功地访问了东南亚三国之后,今年4月又唱着舰歌离开青岛,开始了洲际友好访问。4月9日至5月27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世昌号综合训练舰和南仓号油水补给船组成的舰艇编队,在北海舰队副参谋长韩芳润少将的率领下,穿越官  相似文献   

18.
文机 《青年科学》2010,(3):44-45
科钦造船厂正在打造一个梦想。穿着红色和海军蓝色衣服的工人在建造一艘能令印度海军成为真正蓝海部队的巨舰。甲板上,焊接工们在弯腰工作,等离子切割器在切割钢板,起重机操作员将庞大的舰体部件嵌入槽内。这些工人手上全是老茧,指甲缝里是黑乎乎的污垢。  相似文献   

19.
飞行甲板表面流场是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直升机实时飞行仿真中,流场速度分布特性直接影响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真的精确度。文章以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研究了实时确定流场速度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甲板流场实时仿真,提高直升机飞行仿真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期间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飞行至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千米的环月轨道;2013年12月10日,"嫦娥三号"按照既定控制策略自主完成环月降轨控制,顺利降至100千米×15千米环月轨道,进入软着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