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现有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设计模型不能保证设立的专用道彼此相互连通,将导致自动驾驶汽车频繁驶入驶出专用道。这不仅增加自动驾驶汽车的走行时间,也会增加与有人驾驶车辆的相互干扰,降低整个交通系统的性能。基于此建立了一个自动驾驶汽车连通专用道网络设计模型,用于设计连通的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网络,保证无人驾驶汽车只使用专用道即可完成出行。【方法】提出的自动驾驶汽车连通专用道网络设计模型是一个离散双层规划模型,上层问题以系统总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决策在哪些路径上设置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下层问题描述自动驾驶汽车连通专用道条件下有人驾驶汽车与自动驾驶汽车的均衡配流问题。由于所提模型的特点,基于模拟退火算法设计了求解算法,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即使在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时,所提连通专用道方案仍然可以有效减少系统总出行时间。【结论】当自动驾驶汽车在市场占有绝对份额后,应设立有人驾驶汽车的连通专用道,允许自动驾驶汽车自由使用剩余车道。这样既能保证有人驾驶汽车的路权,也能充分发挥自动驾驶汽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及减少系统总出行时间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严谨的汽车驾驶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员汽车安全驾驶的意识,从而使其能够在驾驶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己与他人的行车安全。因此,切实增强汽车驾驶教学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系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学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该文在分析汽车驾驶教学管理意义的基础上,探析影响汽车驾驶有效管理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来强化汽车驾驶教学的有效管理,以培养学员安全、文明驾驶的能力,保证道路交通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汽车驾驶机器人关键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适应日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需要研制汽车自动驾驶设备以提高汽车排放试验 的精度.该介绍了汽车排放试验系统的构成,并根据驾驶动作的要求讨论汽车驾驶机器人执行机构 及传感器检测和驱动控制系统,对驾驶机器人多层控制模型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自学习和自补偿算 法、车速预瞄跟踪控制方法、试验数据管理和远程监控等关键技术的基本思想.实车试验结果表明, 驾驶机器人的车速控制精度在±2 km/h范围内,完全能够替代试验人员进行各种汽车试验.  相似文献   

4.
汽车用户的驾驶行为和操作习惯等决定着驾驶是否存在风险,对于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用于预测汽车用户驾驶行为风险等级的模型。该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分类效率,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算法中采用遗忘第二名的策略,然后结合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改进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实现对于车辆驾驶人员的风险行为等级进行划分,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风险标签后,利用XGBoost算法实现对于用户风险行为的辨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聚类精确度和运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预测准确率为98%,召回率为98%,F1值98%,kappa系数高达0.97,远远超过其他集成辨识模型,表明本文模型在汽车用户行为的分辨准确率上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何桂发 《科技信息》2011,(24):157-157
本文从汽车驾驶盲区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常见的汽车驾驶盲区的特点及危险性,提出了有效克服汽车驾驶盲区的对策。以求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供广大驾驶员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自己以往汽车驾驶遇到的几种险情,并简要论述在这几种情况下,应如何根据其特点,怎样将进行汽车驾驶.才能确保行车安全,从而达到安全、快捷地完成各项交通运输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浅谈汽车节油驾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益上涨的油价,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的节油问题,影响汽车耗油量的因素有很多,但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对油耗有较大的、直接的影响。因此,驾驶员对驾驶操作技术的关注和学习才是节油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对汽车驾驶过程中影响节油的因素进行研究,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汽车驾驶者的自身素质、驾驶汽车的发动机研制水平、驾驶汽车的车身和重量和汽车外形对空气的阻尼系数,为了从驾驶技术上做到节省油耗,文章从5个方面做了阐述,分别为汽车驾驶时的快速启动和缓慢加速、注意在汽车启动前的预热、注意汽车的负重和起步、注意行驶的车速和适当的滑行和日常驾驶的注意情况,给出了一般的驾驶技术节油手段。  相似文献   

9.
智能型自动驾驶系统的多源信息融合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模糊积分方法融合高速公路上智能自动驾驶的多源信息,确定汽车应采用的安全运行模式,使之经过专家系统的知识推理,调整汽车运行中的可控参数值,为建立智能自动驾驶系统奠定了基础,并为具体实现智能型自动驾驶系统创造了重要条件,进而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高效、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要求人们学习掌握电脑、外语、驾驶等现代通用技能。驾驶技术已由一种谋生手段逐渐转为一种社会通用技能。为此,公安部发布了第28、29号令,自1996年9月1日起实施新的驾驶证管理办法和考试办法,对驾驶培训、管理作了重大改革。浙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签发的浙公交[1996]114号通知中,首次明确了大中专学生在校申领驾驶证的问题,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和造就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通用技能的一专多能人才。1996年秋我校率先行动,寻找教学对策,在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安排汽车驾驶证考核,利用我校1985年就创建的汽车驾驶培训站,面向学生开展汽车驾驶培训,使汽车驾驶培训直接与学校教学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汽训新路子。本文就职业学校开展汽车驾驶培训、管理等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1.
吉锦明 《科技信息》2011,(16):207-207
汽车驾驶基础训练是整个驾驶训练的基础,加强驾驶学员驾驶动作的训练,重视驾驶基本动作的练习,深入研究与探讨汽车驾驶训练的科学方法与手段对保证驾驶训练更好的完成,培养更多合格的驾驶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可春 《海峡科学》2003,(10):38-40
本文介绍了同步附着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意义;探讨了一系列与汽车安全,汽车驾驶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秦华  张然  王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5):6487-6493
当前处于半自动驾驶向全自动驾驶过渡的关键时期,为探究中美自动驾驶汽车终端用户的接受度差异,分别针对北京和旧金山湾区各20名特斯拉车主,采用结构式访谈法对车主半自动驾驶汽车的用车情况、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认知态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两地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地特斯拉用户背景、购买动机无明显差异;而购买顾虑、半自动驾驶系统使用频率、全自动驾驶汽车保留手动控制意愿、接受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共享自动驾驶的态度、愿意共享的原因差异明显.中美两地的显著差异说明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而拓宽研究对象范围、重视终端用户的反馈将为全自动驾驶乃至共享自动驾驶汽车融入城市道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最近一期《机械设计》杂志报导,在发达国家政府和民间组织所完成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自动化程度,就连盲人也能够安全驾驶汽车。在公路上特别是高速公路上驾驶汽车,对于路面情况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汽车自动避撞系统就可完成这样的任务。目前,一些基本的避撞系统已经问世,并具有一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现在自动档车越来越普及,从汽车发展先进国家看来,大部分的车辆已经向都自动档过渡,自动档取代手动档成为日常驾驶的主要车型是汽车发展的趋势。在驾驶自动挡汽车之前,若能了解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对改善驾驶技术会大有帮助。本文对自动档汽车的档位、驾驶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作者们在汽车驾驶操作中的节油经验。文中首先指出:“汽车技术状况良好是节油的基本条件”,并给出了做好出车前例行检查维护工作的重点和节油驾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从自己多年的驾驶经验以及理论、实践知识的积累来阐述如何学习汽车驾驶,怎样才能较快较好的掌握好驾驶技能。根据自己平时对汽车驾驶知识的积累,为多数人提供学习驾驶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8.
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技术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规划、环境感知等测试需求,从测试方法、测试工具以及测试加速三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技术与应用现状,深入地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指出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反应比人灵敏,安全性超过人工驾驶;2010年以后,大多数高级轿车将装配以自主驾驶系统为核心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外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研究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归纳自动驾驶无法避免碰撞的原因以及分析错综复杂的车内外环境,对自动驾驶汽车碰撞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讨论;最后,就自动驾驶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提升做出展望。【结果】就目前而言,智能化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方面依旧有许多领域需要更多的研究与试验,比如自动驾驶的障碍物识别、路径规划、控制策略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内部空间布局等。【结论】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上的使用让人们拥有了更安全、更舒适的乘坐体验,研究人员应当牢牢围绕“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关注人的需求,保护人的安全,并围绕该理念设计与发展智能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