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雷雷 《甘肃科技》2016,(14):81-82
定向运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年轻朋友们的喜爱,但因其在我国开展较晚,接触此项目的人群较少,因此对这项运动熟知的人并不多。但这项运动是集智力、体力于一身的运动,接触过它的人群很容易喜欢上这项运动。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定向运动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力求更大范围的推广此项运动,使更多的同学了解、喜爱这项运动,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加强开发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文结合定向运动的特点,从定向运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等方面,论证定向运动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职院校的篮球课教学,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了运动教育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班实验后与实验前心理健康的总均分及躯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应付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自责、求助因子得到显著改善,学生状态焦虑显著降低,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运动模式的实施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丽华  张宇  刘剑宇 《科技信息》2009,(30):243-24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强,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对网球运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网球运动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提高审美能力,满足心理需要 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能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能充分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秀玲 《科技信息》2013,(8):335-335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30所高职院校定向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定向运动开展的普及范围不广,组织形式和运动方式单一,其关键影响因素是学校领导对定向运动的了解和重视程度、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以及定向运动专业教师。建议通过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开拓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加强定向运动师资结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和完善场地设备;加强宣传、推广定向运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措施,推动定向运动在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开展和推广定向运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拓展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领域,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许万飞  张红梅 《科技信息》2011,(36):210-210
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全面服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概述了定向运动、职业能力的内涵以及分析定向运动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瑜伽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瑜伽运动的特点及在高校开展的现状出发,分析瑜伽运动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为高校瑜伽运动更好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且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我们选取了245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太极拳运动进行前测—后测实验研究,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三个控制组,拳种为"和氏十八式"和"陈氏十九式"两套,时间约20周,采用了SCL—90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测得的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中没有显著差异,在后测中出现了6个因子的显著差异,说明太极拳训练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SCL-90精神卫生自评量表对长春师范学院健美操运动专选班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度。结果表明:健美操专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尤其是在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和敌对因子上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编<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编译的<大学生压力反应测评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在校大学生3 267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运动群体大学生在生理、情绪和认知3个维度上的压力反应程度低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重点学校大学生在行为压力、情绪压力和认知压力维度上的压力反应程度均低于非重点学校大学生;农村和县/镇的大学生在行为、情绪和认知3个维度上的压力反应程度显著高于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中小城市的大学生;2)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压力的4个纬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解释率依次为认知压力、生理压力和情绪压力,而行为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大;运动通过压力的4个维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促进作用,其从大到小排序为认知压力、运动生理压力和情感压力,而运动通过行为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漳州师院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可行性做以研究.定向运动是集健身、趣味、竞技、知识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 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深受高校学生喜爱和欢迎,在漳州师院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定向运动以选项课程形式建立起来具备完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校园定向运动项目拓展训练的途径与方法,与常规定向运动比较,拓展训练的内容,不仅可以弥补常规定向运动项目的缺陷,而且能够为体育育人、提升体育品位、拓宽体育空间和实现体育的全面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朱娉婷 《科技资讯》2009,(19):181-181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院校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和措施,从制度规范化、教育多样化、辅导立体化、干预系统化等几个方面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定向运动的起源和定义,从军事、商业、教育、生理、心理等角度对定向运动的价值进行探讨.并以发展的眼光对定向运动进行展望.旨在为人们对定向运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把握好定向运动的价值.预见定向运动的发展,进而积极开展和推广此项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生定向运动发展进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文献综述和访问调查的方法回顾了中国学生定向运动2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努力推动中国学生定向运动成长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简单概括,旨在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新乡学院05、06、07级第二学年的校园定向运动选项课程实验为依据,从两年多的定向运动项目开设中学生的选项人数变化、经费投入以及损耗等方面,对定向运动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证,找出了定向运动项目走进校园的途径和方法,为推进我国校园定向运动项目的开展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定向运动:一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时尚运动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部门,开始认识到定向运动对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毅力和体力等综合素质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进而积极推广该项运动.为使广大师生对定向运动有较全面的了解,本就什么是定向运动、定向运动的分类、定向运动的历史、主要定向运动赛事、定向运动对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等进行了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而为通过运动干预改善中考应试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对188名中考应试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孤独感量表(ULS-8)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中考应试学生抑郁、焦虑、孤独感因子均值均大于4.5分,抑郁阳性检出率为52.6%,焦虑阳性检出率为42.5%,孤独感阳性检出率为57.9%,显示出轻微症状水平;性别、生源地差异与运动干预心理健康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运动干预后,抑郁、焦虑、孤独感因子的均值下降,与实验前测试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抑郁、焦虑、孤独感因子的均值提升,心理问题加重.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对改善中考应试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健美操课程已成为高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健美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以其动作优美,协调,全面锻炼身体,同时有节奏强烈的音乐伴奏的特点,是缓解精神压力的一剂良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直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论述了健美操运动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健康的人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开展校园健美操活动和组织好健美操教学的条件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了定向运动教学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施教学后不仅女大学生非常热爱这项运动,而且对女大学生身心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建议在高校女大学生中开展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