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6,(5):116-118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的拖延特点并筛选有学业拖延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考察生涯辅导干预技术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方法:采用SDS自评抑郁量表和《Ait ken拖延问卷》对某高校82人进行调查,筛选具有拖延症状无抑郁状态的14名被试进行生涯辅导,另外将处于拖延症无抑郁症状态的14名作为控制组,不实施干预,一个月后再次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实施测量。结果:1.该校大学生中有84.146%的人存在学业拖延的现象;2.符合本文中学业拖延状态的被试共28人。其中控制组14名成员前测总均分为63.50分(SD=4.238),后测总均分为61.14(SD=5.127)分,统计学上显著差异[t=2.617,0.010.05]。结论:学业生涯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袁雯雯 《科技信息》2009,(33):I0113-I0113
学业拖延已经成为在研究学业低成就时的一个热点领域。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知道需要完成一项工作,但是却拖延的完成工作的行为倾向或者行为。它作为一种习惯已对学习造成消极的影响。本文综述国外对拖延的相关的研究,为后期应对拖延的策略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3.
学业拖延现象普遍存在于初中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初中学生认识和有效地矫正学业拖延行为,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业成绩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初中生学业拖延普遍存在,较为严重。并从人口学6个变量对初中生学业拖延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学校的类型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年级、是否住校、是否担任班干部方面呈现显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重视对初中男生、初二年级、独生子女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重视提高学业成就感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采用学业拖延量表探讨大学生学业拖延状况、成因。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学业拖延,且均有减少拖延的意愿。学业拖延归因于非理性认知,体现在非理性信念、非理性时间知觉、非理性延迟满足上,并试从认知视域构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心理控制源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河南省3所高校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主动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有势力他人、机遇)、业余时间管理倾向(时间控御感、时间目的感、时间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时间混乱感呈显著负相关;2)被动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机遇)、业余时间管理倾向(时间控御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时间混乱感、时间效能感和有势力他人能共同预测主动拖延;机遇和时间控御感能共同预测被动拖延.  相似文献   

6.
采用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Atiken学业拖延量表和牛津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学业拖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2)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手机依赖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3)学业拖延在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修订后本土化的《消极完美主义问卷》和《一般拖延问卷》对248名大学生消极完美主义的特点及其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男生极高目标和标准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学女生犹豫迟疑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在过度计划与控制、过度谨慎与仔细得分上显著高于理科生。大学生消极完美主义总分与拖延不存在显著相关;害怕失败、犹豫迟疑两个维度与拖延呈显著正相关;过度计划和控制维度、过度谨慎和仔细维度与特质拖延呈显著负相关;犹豫迟疑、过度谨慎和仔细、害怕失败3个维度联合预测拖延总分变异量为34%。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学业拖延现象入手,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比较,对学生学业拖延的概念结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该领域研究者对人格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环境变量等学业拖延前因变量及情绪、学业成绩、健康等后果变量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在概念界定、测量工具和变量探索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社医医生定向培养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学业拖延量表调查某高校大学一年级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生。结果:一教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2.43±0.43,学业拖延平均分为11.74±4.09。专科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本科生;男生的学业拖延高于女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分组在参与任务、学期计划和学习管理方面的学业拖延低于低分组(P〈0.05)。结论: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对自主性任务情境中的学业拖延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学习拖延量表和成就动机问卷对1 089名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拖延和成就动机的性别、年级差异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追求成功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业拖延及避免失败动机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延迟行动、学业拖延和追求成功动机得分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成就动机各分量表与学习拖延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在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成就动机各维度对学习拖延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计划统招统分培养出的人才普遍存在依附性人格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出现 ,依附性人格已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 .高校应注重培养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格的人才 ,即培养独立生存的自信心 ,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对国家、事业的强烈责任心 .高校应为这种现代人格的养成创造条件 .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47名知识型员工的有效问卷调查,探讨自我导向完美主义与拖延的关系,发现自我导向完美主义与个体的拖延得分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揭示,大五人格中的尽责性在自我导向完美主义与拖延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对尽责性低的人而言,自我导向完美主义显著降低了拖延,而对高尽责性的人而言,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对拖延没有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拖延这一日常现象及其影响拖延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职业目标不明确、专业基础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差、再学习能力低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是大学生缺乏必备的就业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就业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依附型、独立性、自由型三个阶段。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阶段他们的人格是处在健康人格和不健康人格、依附人格和独立人格之间的人格状态,把大学生人格从依附型培养成独立性是高等学校的宗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人格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依附型、独立性、自由型三个阶段。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阶段他们的人格是处在健康人格和不健康人格、依附人格和独立人格之间的人格状态,把大学生人格从依附型培养成独立性是高等学校的宗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计划统招统分培养出的人才普遍存在依附性人格,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出现,依附性人格已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高校应注重培养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格的人才,即培养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对国家、事业的强烈责任心.高校应为这种现代人格的养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拖延行为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进行调查,在福建省三所高校取样,共发放68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602份;结论:1大学生的拖延行为水平中等。2性别在大学生拖延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拖延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避免失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避免失败是拖延行为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陈建文的社会适应量表,以382名运动员学生与非运动员学生为被试对其社会适应进行测量.比较结果显示:1)运动员学生和非运动员学生的社会适应总体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运动员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显著的高于非运动员学生.2)高中文化程度的运动员学生与非运动员学生相比在“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几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本科文化程度的运动员学生与非运动员学生在“心理能量”、“心理控制”、“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几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3)男性运动员学生在“心理能量”、“心理控制”、“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方面明显比男性非运动员学生更有适应,尤其是“心理控制”、“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方面;女性运动员学生与女性非运动员学生在社会适应差异显著,尤其是“人际适应”、“心理弹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4)在同类学校,性别对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及各维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是新时期引领和指导法学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方针,卓越法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必需的法律职业道德。通识教育为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专业学生的公共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价值与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通专教育的关系,抓好专业的顶层设计,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配备良好的师资,同时课程设置体现通识教育目标,为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