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北草型平原水库中华绒螯蟹放流增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辽地区的三个水库(莫力庙水库主库、莫力庙水库预备库、孟家段水库)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的放流增殖试验,对三个放流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以及影响放流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放 流增殖中,水体中水草量、饵料种类、水位持续下降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成活、蜕壳均有一定影响,放流增殖过程中逃逸量不大,在适宜的水体,中华绒螯蟹放流增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光伏板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和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近年来不断取得发展,土地等有限资源限制光伏发电的发展,将中华绒螯蟹养殖同光伏发电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利用资源的新尝试,然而光伏板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及生长有无影响尚无研究.因此,本研究于2019年4月到10月,在通威南京龙袍"蟹光一体"养殖基地,检测了光伏板的存在对养殖环境和中华绒螯蟹生长情况的影响.实验设置了光伏区和非光伏区4组重复.通过检测光伏区和非光伏区养殖水体光照强度、水温、溶解氧以及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生长等指标,评估了其对水环境、伊乐藻和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光伏板存在显著降低了水面、水下20cm以及水底的光照强度(P0.05),但其不影响中华绒螯蟹正常生长,同时光伏区水体温度显著低于非光伏区(P0.05);2)光伏板的存在影响了6、7月份伊乐藻根系生长,但能够有效避免高温季节对伊乐藻生长的不利影响;3)光伏板存在导致水体溶解氧显著低于非光伏区(P0.05),但实验组的平均溶解氧含量都高于5mg/L,能满足中华绒螯蟹正常生长所需溶解氧含量;4)光伏区雄蟹体重、体长以及体宽增长显著高于非光伏区(P0.05),同时也有利于雌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氯化汞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蜕皮、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水体添加不同浓度的汞(Hg2+),观察其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01士0.16)g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Hg2+对其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42 8,0.471 6,0.433 2和0.342 3 mg/L.中华绒螯蟹幼蟹在0,0.01,0.05,0.10,0.20,0.30 mg/L的Hg2+条件下饲养40 d后,各浓度组幼蟹存活率分别为96.67%,86.67%,73.33%,63.33%,56.67%,43.33%;增重率和蜕皮率随着Hg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见水体中的Hg2+能够抑制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蜕皮,高浓度的Hg2+甚至会造成幼蟹的死亡.根据Hg2+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作用确定水体中汞的最大允许量为0.034 2 mg/L.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Na~+-K~+-Cl~-协同转运蛋白(NKCC)基因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应对高盐胁迫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到中华绒螯蟹NKCC基因全长序列,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中华绒螯蟹NKCC基因进行组织定量,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4 127bp,其中5非编码区(UTR)长度为18bp,3非编码区(UTR)长度为944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3 165bp,编码1 054个氨基酸.理化分析预测其分子量为51.066kDa,理论等电点为4.65.预测中华绒螯蟹NKCC二级结构由12个跨膜结构域组成.同源对比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NKCC的氨基酸序列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NKCC相似度最高,为86.1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NKCC与拟穴青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可口美青蟹(Callinectes sapidus)、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聚为一支.不同组织的荧光定量结果显示:NKCC基因在中华绒螯蟹的肠、脑神经节、胸神经节、鳃、胃、肝胰腺、肌肉、眼、心脏和血清中均有表达且在中华绒螯蟹肠的表达量最高.在盐度为25‰的急性胁迫下,NKCC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肠中的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变化显著(P0.05),并在胁迫72h后恢复稳定.以上结果显示,NKCC基因参与了中华绒螯蟹渗透压调节,并在其渗透压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绒螯蟹主要有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和绒螯蟹属(Eriocheir)两个有效属,新绒螯蟹属仅有狭颚绒螯蟹(N.leptognatha)一个有效种,绒螯蟹属有直额绒螯蟹(E.recta)和日本绒螯蟹(E.japonica)两个有效种,日本绒螯蟹有日本绒螯蟹指名亚种,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分布在我国大陆的是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大陆被按水系分成南方组与北方组,组内水系间为同种不同地理种群.利用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鉴别出中华绒螯蟹的中华亚种和合浦亚种,各种群间的鉴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鳌蟹窦腺组织个体很小,RNA含量较少,利用TRIzol一步法提取其总RNA效果较差,且解剖过程中RNA易降解.本文对TRIzol试剂盒说明书的提取过程进行了适当改进,有效提高了窦腺总RNA的产率,减少了RNA降解量,延长了RNA的储存时间.该方法对于低丰度RNA提取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除草剂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分泌的影响,利用不同质量浓度(0.001,0.01,0.1,1mg/L)的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染毒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分析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清蜕皮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0.001,0.01mg/L)以及高质量浓度(1mg/L)莠去津暴露后,中华绒螯蟹血清中蜕皮激素含量相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而中间质量浓度0.1mg/L的蜕皮激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该质量浓度下中华绒螯蟹的蜕皮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渗透压是影响体外培养细胞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子.通过6种渗透压梯度下体外培养的生精细胞的贴壁率、存活率及RNA/DNA值的测定和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研究了渗透压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初步确定了中华绒螯蟹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渗透压范围为900~1 000 mmol/L.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仔蟹必需脂肪酸营养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含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四种必需脂肪酸三因素三水平的饲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从大眼幼体到仔Ⅲ期间的成活率,体重增长率和体宽增长率均受必需脂肪酸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在本试验中,中华绒螯蟹仔蟹对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79、0.95,0.28和0.53。亚油酸与亚麻酸及亚油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最佳比例分别为2.93和5.26。就中华绒螯蟹仔蟹而言,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营养生理作用最大,其次是亚麻酸,最后为亚油酸,试验结果还表明,中华绒螯蟹由大眼幼体发育至Ⅲ期仔蟹共历经三次蜕皮,首次蜕皮不受试验饵料中必需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但第二次和第三次蜕皮却却受饵料中EPA和DHA含量的显著影响。此外,试验中Ⅲ期仔蟹的体脂组成随饲料不同而发生变化。并与其所摄食饲料的脂肪酸组成相类似。  相似文献   

10.
利用Illumina/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了中华绒螯蟹和长江华溪蟹胚胎的小RNA深度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筛选获得中华绒螯蟹的8 569 743条和长江华溪蟹的8 719 465条干净序列(Clean Unique Reads),长度分布在20 nt~22 nt区间内的分别占有30.47%(Ejs-OB:中华绒螯蟹胚胎测序文库)和30.38%(SY-OJC:长江华溪蟹胚胎测序文库).用SOAP程序将小RNA定位到基因组,结果 Ejs-OB中分析筛选出5 745 279个小RNA,其中13 472种小RNA与基因组的序列匹配;SY-OJC中分析筛选出4 397 509个小RNA,其中18 407种小RNA与基因组的序列匹配.分类注释的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和长江华溪蟹分别有6 293 445(Ejs-OB)和5 596 614(SY-OJC)条miRNA候选序列,但未预测发现新miRNA.在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结果中发现miR-1183、miR-1357、miR-1591、miR-2382的表达水平上调且差异显著.在两文库中搜寻到一些共同miRNA*序列,其中miR-139*、miR-1419g*、miR-1798*、miR-202*、miR-2068*和miR-454*也是表达变异较大.这些结果表明,miRNA可能在调控与中华绒螯蟹和长江华溪蟹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4种钝顶螺旋藻品种的生长条件,以及放氢情况进行实验比较研究,其目的是要探索螺旋藻的放氢资源,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利用螺旋藻的氢能.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钝顶螺旋藻有不同的最佳生长条件,而且在放氢的时间和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以推论品种的筛选和改良可以作为研究提高螺旋藻放氢量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矾究了工厂化养鳖中掩蔽物对鳖的稚鳖期和幼鳖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提供砂子、瓦片和水浮莲作为掩蔽物反而不利于鳖的生长;无掩蔽物使得养殖水质更易控制,稚、幼鳖生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虫草头孢菌CS-866菌株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虫草头孢菌CS-866菌株的菌丝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其适宜的培养基消前pH为5.0~7.0,培养温度为26~28℃,接种量为3%~5%,最佳种龄为3 d,发酵周期4 d,培养基消前加0.3%毛豆油消沫,发酵过程中对通气量的要求较高.虫草头孢菌丝体所含氨基酸与天然冬虫夏草相近,红外吸收光谱也表明两者所含的各类化学成分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实验室条件下西藏冬虫夏草幼虫对温度、湿度、病害等条件的生理反应以及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的食性情况,文章对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的外部形态及其对温度和湿度的反应及食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并绘制出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生长曲线。结果表明:①实验室中培养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2℃-14℃;②西藏冬虫夏草幼虫最喜啃食红萝卜,其次为土豆和莴笋;③西藏冬虫夏草幼虫对温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当温度达到20℃时,幼虫完全失去活动的能力,并且此时幼虫身体表面容易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15.
0 IntroductionItshoeet essuibsdi avi spiroin mi tLiyvceo pvsaisdcaul,a rw hpilcahnt t aclkaesssi faie dve riyni mportant positionin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pteridophytes .Isoetes sinensisis also representativeof a li mited number of aquatic plants that display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1], which renders thespecies especially valuable for research into thisunique metabolic pathway.Ecology attaches i 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patterns of various scales[2].The spatial distributionpattern …  相似文献   

16.
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种群林缘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沙棘林缘扩散过程和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沙棘的克隆生长过程.结果显示:中国沙棘以年龄最大的分株为中心向两侧实施克隆扩散,形成中间分株大、密度小以及越向两侧分株越小、密度越大的双向“阶梯式”种群外貌.然而,种群向两侧的扩散并不对称,其原因在于扩散过程受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一侧,林缘扩散种群以分株较大、密度较高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聚集型”;向土壤水分较差的一侧,林缘扩散种群以分株较小、密度较低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由此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下,中国沙棘通过克隆生长调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克隆生长格局,即觅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鳖"腹水病"的致病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5年以来,河南一些养殖场的幼、成鳖患发一种“腹水病”。从濒死病鳖分别获得两株细菌感下实.二者均为致病菌。根据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营养要求和G=CMol%,笔者认为,二者分别为嗜水气包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两株病原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二嗪和庆大霉素等四种药物敏感,用它们与腹水配伍治疗患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硒元素对中华米虾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硒元素对中华米虾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硒对中华米虾体内SOD的激活作用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高于一定浓度,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虾体SOD的活性反而会降低.  相似文献   

19.
伯乐树生长发育节律与物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娟  刘仁林  廖为明 《江西科学》2008,26(4):552-555
本文对伯乐树进行了定位物候观测,详细研究了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物候特征,结果表明:伯乐树的芽有两种类型;伯乐树的生长、发育节律与其生物学、生态学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些规律,提出了扩大伯乐树种群数量的方法有两个途径和相应的技术。这些技术方法将为进一步开展伯乐树的保育和扩大种群数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肖军  袁林 《泰山学院学报》2010,32(6):117-120
以泰山学院4种常见阔叶树五角枫、皂荚、黄栌、木槿等为研究对象,对各种类叶片的主要解剖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和测定,并综合分析它们在控制水分上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控制水分的主要解剖特征各异;应用模糊数学分析,选择角质层厚度、栅/海比值、上、下表皮厚度、气孔的长度等5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4种阔叶树叶片解剖构造在耐旱性上的能力大小排序为:五角枫〉木槿〉皂荚〉黄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