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烧伤新软膏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控制烧伤新软膏的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虎杖、黄连、白芷进行鉴别,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其中大黄素的含量,加样回收率为100.86%,RSD=1.6%(n=6).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小檗碱含量,加样回收率为98.39%、RSD=0.56%(n=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在浓度为0.002mg/ml~0.010m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C=0.0144A-0.0001,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6%。结论:此法精密度较高,操作简便,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渗漉法提取黄连中小檗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渗漉法提取黄连中小檗碱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确立试验体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选择不同的提取条件盐酸小檗碱提取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最优提取工艺是:粉碎度为最粗粉、溶媒量为12倍、渗漉速度为5mL·min^-1。  相似文献   

4.
采用回流和超声波两种方法对蒙药材接骨木中盐酸小檗碱进行提取,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检测波长426 nm.回归方程为:Y=0.00393+1.28929X(mg/10 ml)r=0.99992;盐酸小檗碱浓度在0.099-0.796 mg/10 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回流法96.19%;超声波法102.69%.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较回流提取法提取率高.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接骨木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考察小陷胸汤传统提取方法与合煎提取方法对含生物碱量变化的影响.以含总生物碱量及含盐酸小檗碱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PLC法分别测定小陷胸汤传统提取方法及合煎提取方法,提取液中含总生物碱及盐酸小檗碱的量.合煎提取方法较传统提取方法,含总生物碱量及盐酸小檗碱量有明显降低.小陷胸汤在临床应用和新制剂开发中,应遵循经方原煎煮方法,更好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萃取法、薄层色谱分离法及柱层析法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萃取后样品纯度35%,薄层板制备后样品纯度60%,柱层析后样品纯度86%。结论茶皂素的初步研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盐酸小檗碱胃漂浮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盐酸小檗碱胃漂浮片的处方并评价其漂浮和体外释放特性,根据辅料性质及制剂质量要求,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影响盐酸小檗碱胃漂浮片性能的主要参数,确定了最优处方。采用干粉直接压片制得盐酸小檗碱胃漂浮片,在人工胃液中考察其漂浮性能及溶出度,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其释药量。优选的处方为每片含HPMC(K15M)35 mg,碳酸氢钠20 mg,羧甲基淀粉钠47 mg,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15 mg。该处方研制的盐酸小檗碱胃漂浮片起漂时间小于1 min,持漂时间大于12 h,12 h的累积释药量大于80%。结果表明,研制的盐酸小檗碱胃漂浮片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和释药性能,且制作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8.
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选取不同的乙醇浓度、乙醇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地榆黄连灌肠剂的醇提工艺。最佳工艺为10倍药材量的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1.5h。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萃取十大功劳叶中的小檗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间歇式微波辅助萃取装置,对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小檗碱进行了研究。选择并确定了萃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分析方法(Al2O3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选取了甲醇、乙醇、乙醇-水(V/V=9:1)为溶剂;微波辐射量为2,4,6min;处理比(g/mL)为1:40,1:60,1:80,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湿分原料的微波辅助萃取效率,得出了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紫外分光光度———透析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各因素.结果表明,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最佳条件为孵化温度60℃,孵化时间30 m in,胆固醇3.3 mg.mL-1,此时包封率达到最高,且脂质体的包封率随着卵磷脂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草药挥发油的分析方法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对挥发油的分析在医药及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了较详尽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及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被用于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己成为中药材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的新兴方法.本文叙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技术和定量分析技术常用到的几种分析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和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饮水安全的属性及水源保护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缺乏基本法,法律法规间不协调,环境保护部门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为依据划分水源保护区,水利部门以《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细则》为依据划分水源保护区,两者不一致;指出农村饮用水安全属于准公共物品,需要政府财政投资和政策支持,只有解决了水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凝集素是一种非酶非免疫来源、能特异性结合糖的蛋白或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及真菌中,具有凝集细胞、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及寄生虫,以及影响精卵识别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自噬等生理功能。在物种抗击外来伤害、免疫反应、信号转导等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所有凝集素中,植物凝集素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功能多样。本文介绍了植物凝集素的研究背景,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医学、分析测试方法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植物凝集素在医学、农业和生化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核酸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模式,并围绕药物小分子与核酸相互作用的模式-非共价作用、共价作用、剪切作用,探讨了对这种作用模式进行研究的方法进展。提出了综合应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药物分子和核酸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现在研究的快速发展,及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不断提高,两者的结合应用在少数民族医学向社会应用型转变的各个环节均起着关键作用.现代仪器在少数民族药的含量测定、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药理学、药效学、毒理学等方面均有很好的作用.本文就这些仪器在少数民族医药研发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学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药学实验室中分析天平的规范化管理和日常维护的方法,以及学生实验中分析天平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等,大大提高了分析天平的利用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节约了实验经费。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avelength efficiency of failure protection based on rerouting in wave-length-routed optical networks.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traffic pattern over the efficiency, a parameter, wavelength reusability ρ, is introduced as an evaluation criterion.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failure protection methods and the imfluence of different muting schemes over the performance are investigated. The m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problem involved in failure protection is formulated as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 relevant heuris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re also developed,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9.
席夫碱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概述了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在药学、催化、分析、腐蚀、光致变色等研究领域近期的重要应用,为进一步全面了解席夫碱的性质,深入研究席夫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牡丹叶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丹皮酚与芍药苷的测定均以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色谱柱(5 μm, 4.6 mm × 150.0 mm)为固定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为10 μL;丹皮酚检测以甲醇-水(体积比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5 nm;芍药苷检测以乙腈-0.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显示,丹皮酚和芍药苷分别在浓度12.5~400.0 μg/mL和50.0~800.0 μ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都较好,6个不同产地的牡丹叶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有所差别。该研究为牡丹叶质量综合评价及药效的科学解释提供了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方法,同时为探讨不同产地来源牡丹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