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了除湿转轮的传热传质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基体材料蓄热对传热传质的影响;搭建了进行变风量运行工况下转轮瞬态响应性能研究的实验台.模拟并实验研究了变风量运行方式下除湿转轮的瞬态响应性能,对转轮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对除湿空调系统可节省的显热负荷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处理风速阶跃减小时,处理空气出口相对湿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温度升高,再生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呈小幅上升和减小的趋势,响应时间约1h;风速阶跃增加时,处理空气出口相对湿度随时间增大,温度降低,再生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应呈小幅下降和增大的趋势,响应时间约40min.计算表明,变风量运行方式可节省除湿空调系统显热负荷约20%,若通过调节再生风速和风温,可进一步节省显热负荷约13%.模拟的瞬态响应曲线与实验曲线较为一致,模拟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醇酸树脂生产的微机系统的设计思想、研制手段、软件及硬件结构性能.该系统具有多种人机联系功能,可严格地实现给定温度曲线的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运行效果良好,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系统变工况运行与优化匹配对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及运行效益的影响,对苏中地区某办公建筑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显示:地埋管变流量运行后系统节省运行功耗20kW,节能率为5.71%,表明变流量运行可降低系统的输送成本,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在间歇运行时间比为4∶1的条件下,深度为35m和55m处土壤最大温度恢复率为44.4%,且系统比连续运行时可节省电力消耗50kW,节能率为15.87%;间歇运行期间,土壤最大恢复温度为1.8℃,表明间歇运行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散热条件,降低土壤温度的增加幅度.此外,通过系统优化匹配运行,有利于机组选择适宜地埋管分区和节省实际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FDQ-100型水电解制氢设备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有气动控制升级为PLC软件控制,配备上位机显示及远程控制,可同时显示系统运行情况、报警点位,并绘制系统运行压力、温度、氢氧侧液位等曲线。在增加安全连锁保护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调解指令控制精度与故障排除效率,消除了因原控制系统老化带来的液位波动安全隐患,提升了制氢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同时,控制系统优良的扩展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制氢站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述了如何获取系统进程权限,然后使用Windows API函数,用C语言编程实现自定义的windows系统关机及重新启动等操作,对注册表的写入实现随系统启动自动运行应用程序,并给出了程序示例代码.  相似文献   

6.
基于Winsock网络通信函数和MPI并行通信函数,采用Visual Basic和Visual Fortran混合编程的方法,编写了一套针对Beowulf并行系统的管理软件.该管理软件可在任意一台节点机上,完成整个并行系统中各个节点机的状态检测、文件远程拷贝、内存驻留进程查询、速度测试、远程关机、重新启动和注销等操作.该管理软件已成功运行于一套由16台微机组成的Beowulf并行系统上,大幅度地简化了该系统的操作,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寒区隧道消防管冻结失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钻孔埋管换热器的新型加热保温系统;基于非等温管道流模型,联立消防管段加热过程和埋管换热器换热理论,得到系统运行过程中流体温度分布的解析解。以林场隧道工程为背景,对加热段水温、换热器换热效率等的变化规律进行理论分析与数值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水温先降低后快速上升再缓慢下降,10 h时达到峰值;加热初期,轴向水温分布为“进口温度高、出口温度低、段中温度突变”,之后在4~5℃范围内近似呈均匀分布;随着系统的运行,换热器平均换热效率稳定在约15 W/m。系统连续运行对地温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钻孔附近地温不断降低。系统间歇运行模式由设定高限和低限控制,在间歇期内,围岩地温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且换热器换热效率较连续运行工况下的高。水温、换热器换热效率等的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度较高,本文所提出的寒区隧道消防管网钻孔埋管换热保温系统可使消防管段水温维持在设定低限温度以上,节能高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开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建立了应用于工程评价的简化的寿命周期成本(LCC)计算模型.采用Dest-c对某工程实例进行全年能耗模拟,根据结果分析负荷需求特性,结合机组及水泵的性能曲线,进行系统LCC值分析.将开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与常规冷热源系统组成LCC的各项成本进行比较,得出开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LCC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设计取水温度、排放水温度和取水高差.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讨了优化系统的措施.在取水温度为24℃时,取水泵定温差变频运行,通过拟合曲线得到最佳取水温差为7.7℃,对应的最小LCC为441.80.另外,考虑机组变工况运行情况,得到了更小的LCC值为433.50,说明变工况运行能进一步产生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9.
真空干燥设备的不同温度曲线加热和不同真空度曲线的干燥,对产品的品质以及系统的能耗都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反馈式BP神经网络,可实现不同温度曲线和真空度曲线灵活、快速控制.在反馈式BP神经网络的设计过程中,采用动态响应分析的方法,可有效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采用FPGA结合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可实现低成本、响应速度快以及自适应能力强的反馈式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0.
在静态及常压条件下,对含蜡的南海原油、丘陵原油及不同含蜡量的10号白油的声衰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油样的衰减系数均随温度的下降而提高。温度高时,衰减系数变化缓慢;低于某一温度后,衰减系数随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增大。衰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和原油的DSC曲线的峰起点、粘温曲线的反常点等相对应,衰减温度曲线可以大致反映蜡晶的析出情况。提高声波频率可提高声衰减对析蜡状况的反映效果。对含蜡原油中换能器的频率特性及声衰减测量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温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适合于非线性、惯性系统应用的动态控制的方法。采用了将具有简单有效的非线性控制作用的模糊控制技术与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较强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相融合的方法,建立了模糊神经网络相融合的智能控制模型。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温度控制的实现过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不仅温度控制精度高,而且动态响应速度快。该控制方法的研究,为实现最佳温度控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使用AT89C2051型单片机对温度采集控制的基本原理实例化,设计一个由中央控制装置、终端控制设备、传感器等组成的实时采集控制室内的温度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利用反应热提高苯酐收率的方法。现场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应用实践表明,该法可使苯酐的平均收率提高3~5%。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组研制的谷物类粮食水分在线检测控制系统,是将粮食储藏水分的变化反映到电容量的变化,再经过精密的信号采集、转换与处理,完成了谷物类粮食的在线实时性检测和控制.该系统的传感器还借助微处理器对测量信号的非线性与温度漂移进行了数字化的修正和补偿,反馈信号输出控制变频器,从而实现料位控制、热风温度调节及自动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系统存在实时数据难以保存、复杂控制算法难以实现等问题,设计并开发了基于Matlab软件和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通信技术的实时监控软件。该软件通过OPC技术与过程控制实验装置集散控制系统进行通信,实时采集装置的运行数据,利用Matlab软件GUIDE工具开发GUI界面,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保存和控制算法编程。该监控软件为学生充分挖掘实验装置功能和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廖卫中  郝莹  李庚 《实验室科学》2014,(1):35-37,41
Smith预估控制是一种对被控对象的纯滞后补偿,在工业过程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传统Smith预估算法的理论基础上,采用Smith预估器与PID控制器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相应的控制算法,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硬件设备,确定控制方案,搭建计算机控制系统。被控对象为电加热管,其对象特性可以通过阶跃响应曲线测得。通过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平台,实现控制算法的软件编制以及相应的控制界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对机械泵驱动两相冷却系统在模拟太空工作的边界问题条件下散热能力和工作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得到结论:当系统的热负荷较小而边界温度较低时,放热量变大使系统平均温度降低,造成蒸发段温度无法控制,冷凝器的温度也可能会降到低于工质的凝固点冻结,冷凝段管路也将因固态工质堵塞而无法循环,此时需采取降低储液器设定温度的方法来减小系统的放热量。当系统的热负荷较大而边界温度较高时,系统在冷凝器的放热量较小而使得热负荷无法完全释放时,系统的平均温度上升,造成泵的入口温度达到工质的饱和温度,产生的气泡有可能会对机械泵内的部件产生气蚀,并引起机械泵工作不稳定,无法保证设定的流量循环。实验结论为该类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结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采用“模糊-PID”复合控制方案实现对热处理井式炉炉温的控制,同时对控制器的硬件、软件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使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运行表明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可靠、温度控制精确,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温升时间短,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制成功的微机程序温度控制仪,能按照微机存贮器中所给定的温度模式自动地控制炉温。这个温度模式可以模拟任何曲线或函数,可调出执行,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写。仪器上装有16位数码显示管,能够实时地显示编程过程和运行过程。此外,采用了非线性校正和PID调节规律。本仪器在炉温控制方面,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ZCK-Ⅱ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及算法的一种智能测控系统,由虚拟仪器、传感器、变频器、数据采集卡等单元组成。采用Labview编程,将温度、液位数值及变化曲线在上位机上进行实时显示,通过设定PID参数实现对温度和液位的最优化控制。该设备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现代控制理论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