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引信压电电源传输效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引信压电电源的特性,对压电陶瓷材料在发射时受压力下产生的能量进行了计算。结合火炮发射的膛压特点,进行了引信压电电源传输电路的设计,通过对压电陶瓷受压产生能量到存储能量的传输效率分析,提出了用多片压电陶瓷并联提高能量存储效率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压电电源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在板上施加摩擦阻尼,板-波传输系统的间接稳定性。应用算子半群理论证明了传输系统的适定性;接着运用频域分析和能量乘子技巧证明了整个传输系统的能量是多项式衰减的。从控制的角度来看,实现了仅由板的阻尼镇定整个传输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光波电磁理论出发,简述空心光波导的光能量传输原理,从理论上分析空心光波导的光能量传输损耗问题,慨述空心光波导的研制现状,探寻有效解决高密度大功率太阳能传输的有效途径,为太阳能的低损耗传输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无线能量传输的效率问题,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建立了单个线圈模型,利用单个谐振线圈模型构建了基于磁耦合谐振的能量传输系统。通过S参数曲线直观反映能量传输效率的变化规律,验证了磁耦合谐振式能量传输效率远远大于一般的感应耦合。通过改变模型中两线圈的相对位置,分析了线圈距离、夹角等因素对能量传输效率的影响,依据效率变化曲线,直观展示了频率分裂现象。仿真和分析表明,为实现系统的高效率、远距离能量传输,应尽量减小收发线圈的角度和线圈的错位偏移量,该系统为设计和优化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输入信号的波形及平均功率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信号能量的传输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该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输入信号波形及平均功率的变化对信号能量传输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选择方波、正弦波和三角波三种典型波形的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进行横、纵向全面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同一种波形的输入信号的能量传输效率是相同的,不随信号输入功率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同波形输入信号的能量传输效率是不同的,且
方波、正弦波、三角波三种波形信号的无线能量传输效率比为2.622∶1.768∶1。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磁感应的消化道内微系统的无线供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人体消化道内微小系统,提出了利用电磁耦合进行无线能量传输的方法.体外发射线圈围绕在腰间,产生交变磁场,体内微小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压,两线圈耦合从而实现能量传输.基于线圈耦合电路模型,推导了弱耦合条件下能量传输效率公式和效率最大化条件.对比分析了两种电路结构,给出了提高能量传输效率的根本途径.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能量传输效率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200 mW功率能够可靠传输,效率达1.31%.  相似文献   

7.
为了向安装在旋转部件上的监测系统持续稳定地输送能量以保证其正常工作,提出了基于微带天线的能量传输技术,并根据实际应用的要求设计了能量传输系统的总体方案.对于发射天线的馈源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散式的供源方案,并对单对天线、多对天线的能量传输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交错速度对能量传输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案来传输能量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辅助的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系统,构建了一种能量波束设计以及无人机悬停位置部署的联合优化方案,以最大化所有用户接收的总能量。针对优化问题是非凸、难以直接求解的情况,提出一种联合优化多波束设计和无人机三维位置的迭代算法,利用巴特勒矩阵设计高增益、宽覆盖范围的能量多波束,利用穷举算法寻找无人机最优二维位置,通过单调性理论得到无人机的最佳悬停高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显著提升无线能量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具有能量收集功能的传输节点中数据传输的问题.一方面,对于给定随机到达的数据和能量,研究了通过自适应改变传输速率使得总传输时间最小的优化问题和实现算法.另一方面,研究了初始能量和数据量对最小传输时间的影响.通过仿真验证了传输策略的最优性以及影响最小传输时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磁耦合共振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通过研究系统无线能量传输特性,探索了系统传输效率随耦合距离变化的规律。基于二端口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的等效电路模型,求解出共振系统发生频率分叉现象产生的条件以及最大效率时的频率表达式。通过数值仿真对共振系统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系统的固有共振频率会随着耦合距离的增加,由两个相差较远的共振频率逐渐靠近,直至跨越临界条件,汇聚为一个共振频率的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所建理论模型能够准确描述整个共振系统的能量传输特性。结论可为优化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工作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玻印廷矢量S=E×H,即用电磁场中能流密度矢量分析稳恒电路中能量传输过程,较清晰地给出稳恒电路中能量传输的物理图象,从而得出稳恒电路中能量不是通过电流沿导线内部从电源传给负载的,而是通过空间的电磁场,从导线侧面输入的。  相似文献   

12.
一种高效安全的激光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是无线能量传输中的重要介质之一。该文提出了一种外腔反馈式激光能量传输系统,即在能量接收端安装部分反射镜,将激光部分反射回能量发射端,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计算,给出了能量激光器输出功率的表达式,对能量激光器的阈值电流、输出功率等随前端面和外腔面反射率变化的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激光能量传输方式相比,外腔反馈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能量激光器的阈值电流,增大激光器输出功率,提高能量传输效率,且可根据瞄准度自动调整发射激光强度,提供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激光能量传输方法。能量发射激光器前端面的反射率越小,反馈作用对于激光器输出功率的提升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使用微带天线进行近距离能量传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传统供能装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传递能量方式——使用微带天线传递能量,设计了用于监测系统传递能量的微带天线,并对微带天线对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其传输衰减和天线的效率及匹配条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在近距离、小功率的情况下,使用微带天线传递能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带宽限制放大传输系统中非线性增益对孤子间相互作用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适当选取带宽限制放大传输系统及非线性增益参数,非线性增益可以几乎完全消除孤子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了孤子间的能量交换,使孤子光脉在长距离传输线中稳定传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Maxwell方程直接导出Poynting定理,并讨论了输电线的能量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综合已有图像压缩算法优势,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压缩算法——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分级压缩算法。将待压缩图像按频率高低分成若干子图像,根据各子图像包含能量的多少将它们分成3个等级,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压缩算法。包含能量最多的低频子图像称为第1级,采用无损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方式;包含能量较少的高频子图像称为第2级,采用嵌入式零树编码方式;包含能量极少的更高频子图像称为第3级,因其包含的能量极少,不再编码。其优点是压缩比高、算法简单、传输和下栽速度快,在传输过程中可随时结束编码而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了一种引信体外射频电源技术,通过分别置于发射器和引信中的初、次级耦合线圈,实现能量的非接触传输,对引信体内电容充电,为引信电路和起爆装置提供所需的能量。在低耦合系数条件下,通过基于初级漏感的E类功率放大器和次级漏感的补偿方法,提高电容充电电流和传输效率。最后提供了原理样机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摆脱了物理介质的束缚,具有灵活、可靠、安全等优点,在无人机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中常采用的Zigbee、蓝牙、WiFi等广域通信方式接入时间较长,存在非“点对点”传输情况,不具备身份识别功能,无法应对多无人机及多机舱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线圈的多无人机身份识别方法,仿真研究2套耦合机构之间交叉耦合影响,设计了一套应用于多无人机及机舱环境下能量信号同步传输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后搭建了无人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号线圈可以快速有效进行无人机及机舱的身份识别,可识别无人机身份的点对点近场通信方式以应对多无人机无线充电场景,能量信号同步传输的分离通道传输模式具有两通道物理结构独立,避免传统通信方式干扰,保障充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非饱和多孔介质热湿传输的一般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非饱和多孔介质热湿传输的一般数学模型,此模型引入了在非饱和多孔介质中同时发生热质交换的多种传输机制,以使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得到改进,引用由Whitaker建立的体积平均法,讨论达西定律应用于非饱和多孔介质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波导吸振器中粘弹性能量耗散器与振源之间的能量传输及阻抗匹配问题,提出了能量导出杆这一设想,并建立了等截面及变截面能量导出杆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导出了能量导出杆传输能量能力与所选材料、结构、波的频率、负载情况等之间的关系方程,定量地讨论了在振源与粘弹性能量耗散器之间加入能量导出杆后,其界面处的能量反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选用剪切模量与密度乘积越小的弹性材料制作能量导出杆,能量传输效果越好;对高频振噪的传输效果优于低频振噪;另外,通过调节能量导出杆的长度,使减振系统进入共振状态,可对特定频率的振噪达到理想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