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副总统尼克松8月24日在底特律无耻地声称,美国在军事上经济上、科学上和教育上都是“世界第一”。事实上是美国不问在那个方面都是不美妙的。“纽约时报”8月1日惊呼苏联在今年上半年生产已提高10%。而美国7月份的生产只使  相似文献   

2.
3.
正2014年7月17日,随着第一根主索的成功安装,FAST反射面索网制造与安装工程在平塘大窝凼正式实施。两年后,"世界第一天眼"将在这里诞生2014年仲夏的一个夜晚,平塘大窝凼底部。透过FAST巨大的圈梁遥望苍穹,夜幕之上,繁星闪烁。2300多年前,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星空下,大诗人屈原发出了他那句广为后人所知的"天问":"遂  相似文献   

4.
网络由最初的走近生活到如今融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以其独特而神奇的力量向我们展示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5.
足球——国际体坛的“宠儿”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普及、最受人们欢迎的一项体育运动,有“世界第一运动”之称。据说,足球运动最早源于我国殷代,到了唐朝,已有较高级的足球游戏。古书《文献通考》载:“植两修竹,络网于上,为门以度毯,毯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这就是足球运动最早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8,(5)
早在8000年前,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的一处新时器时代的早期村落,或许是因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重大变故,居民来不及将房内大部分物品取走,就弃置离开了。从此,再没有回来,村落荒芜,逐渐埋没了。从1986年到1994,有关部门7次挖掘这处遗址,有了"天下第一龙"、"世界第一玉"等一系列惊人发现,引起考古界强烈反响,令世人为之震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当代考古学大师苏秉琦教授为查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越来越多的人到查海古村遗址观赡这8000年前的稀世瑰宝。1992年,阜新市政府拨款修建了查海遗址博物馆,并分别举办了以"玉"、"龙"为主题的文化节。吸引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一些考古专家到此考察观光,并于1992年8月召开了阜新查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996年12月25日被列为国务院重点文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10,(2):12-12
北京时间2010年1月5日零时左右,号称当今世界第一高楼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塔”正式揭开神秘面纱。它的落成,意味着509米的中国台北101大楼已降为全球第二高楼。  相似文献   

8.
《合肥科技》2007,(10):16-17
我国钢产量世界第一,这一点众所周知。您兴许不知道,在这“世界第一”产业之中,合肥生产的线材、棒材轧机导卫装置是全国乃至全亚洲的“第一”,因此国家发改委、中国钢铁协会将编制行业标准的任务交由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起草——各路专家10月20日云集合肥进行审定。  相似文献   

9.
长期宁静的北欧出现了“独立运动”;根深蒂固的中庸之道也许会使在其他地方以暴烈流血手段来实现目标的经历变为一个较温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日前,合肥工业大学微机所与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的“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喜获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120万元资金支持,这是合肥工大微机所近年来坚持走产学研发展道路的最新成果。科研小组通过近两年的攻关。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派生唯素的内容分析编码法(derived etic content analysis coding approach),对国内外4家知名网站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媒体对钓鱼岛问题的报道有明显的倾向性。西方媒体比较关注"霸权政治"、"平衡发展"、"民族主义"、"中日邦交"和"领土争端",而中国媒体则强调"钓鱼岛主权"、"钓鱼岛问题的合理性"、"和平发展"和"国家主权",而对"民族主义"、"平衡发展"和"领土争端"等问题的讨论相对较少,对"霸权政治"则几乎没有任何反驳。  相似文献   

12.
对计及风险的发电厂机组出力分配进行研究。在假设发电厂已经提出自身报价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使风险最小化而利益最大化的机组出力分配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参数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求得。通过一两机组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深度报道"曾经被一些新闻学者认为是离经叛道。然而,70多年的新闻实践证明,深度报道的思想纲领不但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且成为西方新闻业的主流价值取向之一。在当今的中国,电视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从业人员和广大电视受众的关注,并已成为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的有力武器。这是电视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性反映,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奶业经济研究进展——基于引用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奶业经济研究进展状况,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经济与管理科学数据库,采用引用率方法分析了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内容分布、产出单位以及论文作者数量、长度与论文引用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奶业经济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乳业》等十种期刊为奶业经济研究的重点期刊;奶业发展现状与形势等占奶业经济研究内容的比例最高,而奶源基地建设、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则很少;高等院校为奶业经济研究的重要基地;以及作者数量、论文长度都与平均引用次数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希望对奶业、奶业经济以及农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发展了一个裸露土壤的参数化数值计算方法,检验了土壤物理参数对土壤-大气界面热通量和水汽通量计算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工是最重要的土壤特征参数,它直接控制着地表和大气之间水,热通量的输送强度和热量平衡。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手段研究创造性思维背后的神经机制已成为新的热点.大量疾病状态的研究提示正常人在从事创造性活动时可能存在一个左侧半球对右侧的抑制机制,对其去抑制可以导致图形创造力突然增加,然而这一假说尚无直接证据.对26名健康志愿者(15名女性,11名男性,平均年龄22岁)进行了磁共振扫描,在他们做图形想象任务时观察其脑部活动,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创造性图形想象,创造性任务激活了左侧前额叶(ROI分析,p=0.037),但与此同时右侧前额叶(ROI分析,p=0.007)及后部皮层区域(FWE校正,p<0.05)大量去激活.结果提示在图形创造性活动中,左侧前额叶可能抑制了右侧半球的活动,这一抑制的解除可以使右侧功能得以自由发挥而提高图形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新闻政策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速。但是,新闻事业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媒体低俗之风、新闻炒作等新闻失范现象使健康的新闻秩序受到极大的挑战。目前,新闻失范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文章从论述新闻失范的定义入手,分析了造成新闻失范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闻出版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闻法及传播制度的缺失更易成为新闻失范行为产生的"温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所带给社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之后,2006年12月22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关注焦点锁定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这也是继2004、2005、2006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4年锁定“三农”问题,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9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9.
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_(10))对预测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究已证实有机碳质量和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的分歧仍然很大.本研究以灭菌后的土壤作为碳源,用少量未灭活的鲜土作为微生物源,采用变温培养方法,在受控条件下对比不同碳源+微生物源组合中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解析土壤底物和微生物对土壤呼吸和温度敏感性的贡献.结果表明:(1)接种后的土壤呼吸随微生物源发生相应变化;未灭菌土壤的呼吸速率低于灭菌后接种自身土壤的呼吸值;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越高呼吸越强.(2)与未灭菌土壤相比,灭菌后接种本源微生物的Q_(10)显著降低;土壤灭菌后接种比自身Q_(10)高的异源微生物,Q_(10)会随之升高,接种比自身Q_(10)低的异源微生物则Q_(10)随之降低.表明微生物源和有机碳质量对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都起重要影响.在酸性土壤中,微生物对碳分解Q_(10)值的影响要大于碳源,微生物的贡献约为63.2%,碳源贡献为36.8%.在碱性土壤中,碳源的贡献则更为重要,微生物的相对贡献约为41.8%,碳源相对贡献为58.2%.  相似文献   

20.
嫦娥1号绕月探测——中国航天迈向深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1994年的“克莱门汀”号和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成功和取得的新的科学发现,在21世纪初,世界各国相继宣布以月球和火星探测为中心的深空探测计划,掀起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的第二次月球探测高潮。中国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适时开展月球探测,填补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论证,于2004年初开始正式启动。2007年初,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的各项设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待命出厂,择机发射,以确保首发必成。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包括绘制月球立体地图、探测月表物质成分、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