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Morphology处理和主题词抽取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到垃圾邮件预处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利用Morphology对垃圾邮件内容进行还原.为了提高邮件分类的性能,对邮件进行主题词抽取,并且结合邮件其他的属性特征,利用贝叶斯方法对邮件进行分类.实验表明,这种基于Morphology处理和主题词抽取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垃圾邮件的定义、现状、影响、成因及主流的反垃圾邮件技术,提出了企业反垃圾邮件方案,即设计和规划邮件系统安全性,综合应用各种反垃圾邮件技术,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和良好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隐私保护频繁项集挖掘问题的研究,发现现有的单参数随机化回答模型调控的数据范围宽、粒度粗,导致无法实现精细化、差异化的隐私保护的问题.在沃纳模型、单参数等随机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个体分组多参随机化PN/g模型,给出其在隐私保护频繁项集挖掘中的支持度重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面向多样化、差异化的隐私保护需求,将N个不同个体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置不同的随机化参数,可实现差异化的隐私保护效果.实例分析表明:结合所提出的支持度重构方法,可实现基于分组随机化的隐私保护频繁项集挖掘,在保护不同群体隐私的同时,挖掘到有效的频繁项集与关联规则.  相似文献   

4.
目前基于信任的隐私保护方法将信任等级与隐私信息敏感等级简单进行映射以控制隐私信息的披露,所以不能反映信任和隐私信息的动态性和上下文相关性等特点。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个基于信任的信息流模型,并分析证明了该模型是合理和安全的。结合该模型和隐私信息访问粒度控制,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和信息流模型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将信任运用在隐私保护中,能有效实现对隐私信息安全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数据共享应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和提高数据共享的可用性,提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隐私保护模型.在该模型中,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和特征的选取对隐私信息进行自主设置,并采用基于信任的方法来确定共享数据对象可获得的隐私量.当共享数据中包含的隐私量超过共享对象可获得的范围后,通过替换的方法来保护用户隐私.仿真实验表明,对比基于访...  相似文献   

6.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location-based services anonymity model is not applied to the continuous query, quasi real-time cloak algorithm (QR-TCA) has been proposed, and the non-delay cloak model (N-DCM) has been established.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ocation-based continuous query privacy protection models, a model that can solve the user service delay problem is proposed, which can provide the users with quasi-real time location-based services. The experiment measures the N-DCM model with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service response time and service quality of standard dataset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continuous query loc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user’s location privacy.  相似文献   

7.
垃圾邮件与反垃圾邮件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垃圾邮件的定义、危害、产生的原因、发送的手段来分析如何对垃圾邮件进行防范;通过对邮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反垃圾邮件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分析并总结了这些技术在反垃圾邮件防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rivacy preserving data releasing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or reconciling data openness with individual privacy. The state-of-the-art approach for privacy preserving data release is differential privacy, which offers powerful privacy guarantee without confining assumptions about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about attackers. For genomic data with huge-dimensional attributes, however, current approaches based on differential privacy are not effective to handle. Specifically, amount of noise is required to be injected to genomic data with tens of million of 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which would significantly degrade the utility of released data.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fferential privacy guaranteed genomic data releasing method. Through executing belief propagation on factor graph, our method can factorize the distribution of sensitive genomic data into a set of local distributions. After injecting differential-privacy noise to these local distributions, synthetic sensitive data can be obtained by sampling on noise distribution. Synthetic sensitive data and factor graph can be further used to construct approximate distribution of non-sensitive data. Finally, non-sensitive genomic data is sampled from the approximate distribution to construct a synthetic genomic dataset.  相似文献   

9.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垃圾邮件泛滥成灾.面对垃圾邮件日益严重的现状,提出了贝叶斯邮件过滤模型并讨论了贝叶斯分类方法在垃圾邮件过滤中的应用.针对难以获得大量有类别标签的邮件训练集问题,利用贝叶斯具有增量学习特征,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小规模训练集的贝叶斯增量邮件过滤方法,通过最小化当前邮件分类器的分类损失,来选择有利于提高分类器性能的邮件加入训练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电子邮件信息分类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分析了电子邮件数字信息预处理中的特征选择法和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数字信息分类器的方法.针对邮件信息特征向量庞大的问题,提出了GA-CHI特征选择法作为信息预处理,将复杂的邮件数字信息转变成易于机器学习处理的形式.基于BP神经网络电子邮件数字信息分类器,采用遗传算法来优化神经网络邮件数字信息分类器,以进一步提高对中文电子邮件的分类效果.通过对系统的实验分析表明:该文采用的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对电子邮件数字信息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电子邮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垃圾邮件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针对垃圾邮件的处理,从用户的兴趣角度出发,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对垃圾邮件个性化过滤.在朴素贝叶斯算法的条件概率计算中,本文选用了多变量贝努里事件模型的计算方法,最后以VC++6.0为实验平台在Ling-Spam语料库上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2.
电子邮件作为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在企业商务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方便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但病毒、蠕虫、垃圾邮件、间谍软件和一系列更新、更复杂的攻击方法使电子邮件用户和企业所面临的安全性风险变得日益严重。文中以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10为基础,设计和实现了安全邮件系统所需要的网络拓扑结构,提出了邮件服务器与客户端数据传输安全解决方案,并使用Forefront Protection for Exchange Server实现对邮件病毒的清除和防垃圾邮件功能,使用Threat Management Gateway实现对邮件服务器访问控制及对企业网络访问的过滤,从根本上解决了邮件服务器安全访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垃圾邮件的泛滥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而传统反垃圾邮件技术存在成本昂贵、维护困难、重复建设、服务器负担过重、无法综合管理等问题,针对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现状和不足,通过对云计算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反垃圾邮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型,并对该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Eucalyptus的...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5G环境下高频次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带来的位置隐私暴露问题,分析了5G环境下移动用户位置隐私泄露风险,梳理了已有隐私保护技术,并对3类常见方法进行分析对比,针对5G环境下位置隐私保护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一种适合5G环境的隐私保护方法,即融合定位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降维初步处理、融合隐私算法及传输加密方法,在不提升复杂度的情况下,处理了从定位维度选择、定位中间过程乃至传输全链路的风险.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混合场景下实现高效的隐私保护,适用于5G超密集高频次位置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群智感知激励方法难以满足分布式环境下用户的隐私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Tangle网络的群智感知隐私保护激励方法TNIP(tangle network incentive policy)。首先,基于隐私保护思想,感知网络采用Tangle网络框架,分布式记录方式保障网络安全性;其次,为防止恶意竞争和区块链带来的PoW(proof of work)门槛等问题,设计了PoW控制算法,降低参与门槛和恶意竞争;接着,借助基于ECDSA (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的数字签名方法增强了感知数据保护,使数据更安全;然后,利用量化评估模型对隐私泄露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再通过可信的里程碑交易控制网络风险,增强感知网络隐私性;最后,利用真实数据集,通过仿真试验对该文提出的TNIP方法的激励效果和隐私保护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NIP方法在三类任务的平均参与率较CSII(cross-space multi-interaction-based-dynamic incentive scheme)方法和TCS(tangle-net crow...  相似文献   

16.
Web2.0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在线社交网络成为人们传播信息最流行的平台。用户在发布海量数据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的同时,隐私信息泄露问题也随之而来。针对在线社交网络中隐私信息流不可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邻居结点亲密度的信息流控制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用户授予好友可访问资源的敏感度来衡量邻居结点的亲密关系,并利用用户与好友之间的共同邻居数量对模型进行改进。此外,借鉴多级安全等级(MLS)的思想,将传递信息进行亲密度安全等级划分。社交网络管理者通过对传递信息设置合理的亲密度范围,以实现隐私信息流可控制范围内的传递。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参数调整,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监测中,针对用户隐私泄露安全隐患问题,采取加噪为主的方式来实现隐私保护。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分解的拉普拉斯噪声算法(MDLN,multidimensional laplacian noise algorithm),该算法将原始测量值分解成多维数据,并根据各维度的隐私敏感度,自适应决定需添加的拉普拉斯噪声幅度,通过有效的噪声扰动方式实现差分隐私。通过与SLN(simple laplacion noise algorithm)算法ULN(uniform laplacian noise algorithm)算法相比较,仿真表明,MDLN算法的隐私保护强度较高,且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已有的广播加密方案无法很好地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保护问题,提出了基于合数阶双线性群以及拉格朗日插值法的具有接收者匿名性的广播加密方案。并针对现有的P2P社交网络存在的隐私保护方面的不足,基于匿名广播加密方案构建了P2P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系统。在Android客户端设计与实现了关键算法及系统的功能模块,并对各模块进行了功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匿名广播加密算法在保证对用户数据进行分发同时,解决了已有P2P社交网络中依赖高代价匿名技术来对用户数据进行隐私保护或者用户权限的过度开放等问题,有效地保护了接收者的隐私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异构数据的发布缺乏灵活性与实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个性化异构数据发布方法.首先综合考虑数据的各种属性,通过聚类标签对数据的集群结构进行编码.另外,通过不断迭代更新原始数据能够始终保留数据的聚类结构,进一步在原始数据中加入噪声从而满足-差分隐私的要求.在满足差分隐私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同时处理关系数据和集值数据的不确定性算法,不同类型的数据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匿名化.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异构数据发布的泛化能力,提升安全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大数据缺乏群组隐私保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分关联图的大数据群组隐私保护方法,在不同群组隐私层级的二分关联图中保护数据隐私。所提算法通过关联图分层(association graph layering, AGL)和层级群组差分隐私(hierarchical group differential privacy, HGDP),实现发布大数据的群组隐私保护。关联图分层将给定关联图的节点和边分组,通过划分二分关联图的节点最小化每个层级的敏感度,可以向不同权限的用户公开不同层级的子图;在层级群组差分隐私过程中,对不同层级选择灵敏度并计算方差,重复聚合噪声减少方差,通过高斯机制进行子图噪声注入,实现分层关联图的扰动,以保证每个层级的群组隐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用来保护群组数据的综合敏感信息,并且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隐私保护效果和更高的数据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