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为蓝本,立于女性立场,重新审视希腊神话中的符号配置,以探究神话话语中性别之分的来源,特别是女性性别的生成,企图解剖出千年男性群集体心智的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2.
《胭脂》是男性作家畀愚的新作,讲述了一个中国式"乱世佳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位独具特色、性格饱满、经历传奇的女性形象,显示出作者的女性立场倾向。但由于男作家先天的性别因素,小说的女性立场又是不彻底的,为读者留下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3.
本文上篇以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为蓝本,立于女性立场,重新审视希腊神话中的符号配置,以追究性别于神话话语的来源;下篇的讨论延续至希腊悲剧叙事,特别聚焦女性性别的生成,进一步解剖千年男性群集体心智的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广告传播中的性别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性别定型是刻板印象在社会角色方面的反映。广告传播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其中女性形象是基于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的一种规范。广告中社会性别意识的偏离和不公正的表达,通过心理暗示引导女性用广告隐喻的女性社会形象来塑造自己,同时也直接影响正在进行社会化的儿童社会性别意识的正确建立。  相似文献   

5.
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柯尔伯格公正伦理的研究对象为男性,其理论关注独立个体的道德推理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试图论证道德原则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主张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难题交给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公正评判委员会裁决。而吉利根和诺丁斯在道德教育中发出"不同的声音",她们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从"人的最基本需求"——关怀出发,通过具体道德情境中差异性主体间的交谈、对话、实践等方式在人际关系中构建"关系自我"。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在道德教育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我国道德教育的连续性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爱情看起来是两性间的私人化感情 ,实则内含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从爱情之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结果看 ,女性在爱情中表现出客体、牺牲、隐忍的不平等景观 ,因此 ,有必要从女性角度、从性别公正角度建构两性合谐的爱情。  相似文献   

7.
莱辛的性别立场一直是有争议的论题.殖民主体是性别化的,《野草在歌唱》揭示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凸现了下层白人女性游移的个人欲望及压抑这种欲望的艰难历程,呼唤着女性的权利及主体意识的提升,明白无误地发出了对传统“白色”男性文化的抗议之声,强调了社会性别因素在改造种族政治中的重要性,潜藏了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性别偏见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得出的一种不公正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当地各种民俗的介绍,揭示了当地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偏见现象,并进一步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学中的妓女形象研究长期存在着男性中心的批评症候,性别成为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盲点"。女权主义视角的研究通过对文学中的性别想象的政治的清理,发掘女性叙事的人文价值,进而重建两性平等和和谐发展的性别伦理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性的福利状况从建国5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在分配资源时,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处于劣势地位,而社会性别成了这种差异的重要依据。在对福利涉及的各个领域中女性福利的进步以及与男性依然存在的距离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用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对性别与福利安排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国外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英语词汇性别表达的规律,如单词素阴性词;派生阴性词;合成阴性词,等等.并探讨了英语词汇的性别歧视及产生的历史、文化等原因.  相似文献   

13.
性别文化与性别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两性在化特征上存在着差别,性别化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偏见.性别化中性别偏见主要表现在大众语言、大众传媒以及教育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男女在颜色喜好上存在性别差异,因此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归纳了两类与性别有关的颜色词:用于描写男性的颜色词;用于描写女性的颜色词.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中性别语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性别语言在国内外研究、发展的状况.选取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五段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总结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别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颖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101-103
随着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性别语言研究的领域也得以拓宽.人们对此项课题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别差异及其根源,而是既关注差异又兼顾共性,并从语言实践、言语交际等角度,联系其它多种社会因素,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研究语言的性别变异.  相似文献   

17.
张勇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111-114
作为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于自我身份的一种困惑,他试图摆脱与南非殖民体系相联系的一切特征,体现在文本的操作上,他把性别叙事作为实现这种企图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从身体言说与性之颠覆、父的缺位与阉割情结、性别叙事的弱势化三个方面出发,试析库切的文体叙事策略,认为库切通过颠覆男性权威,一方面实现了自己与南非殖民身份的象征性脱离,另一方面对南非殖民历史和帝国权威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剧作家卡瑞·丘吉尔的《九重天》中性别压迫不但体现在女性被扭曲的个体上,甚至在克莱夫之子爱德华艰难的性别角色寻求中。本文以剧中人物爱德华在两幕剧中孜孜不倦地寻求性别身份为线,探讨剧作家丘吉尔运用人物性别身份的颠倒、错位与拼贴,以及重建母系神话等方式或行为,从而说明人类社会性别属性的不确定性。对此展开研究有助于读者认清当下非异性恋(包括同性恋)话语权的建构,以宽容姿态看待同性恋现象,并以团结友爱的精神为纲,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大都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前途和两性关系的密切关注。小说《裂缝》极具革命性地将两性关系和性别角色的构建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从两性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角诠释了莱辛笔下造成当前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强调了两性的不平等问题是漫长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终将继续协调两性关系,使之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差异是生物性的,遗传性的。而在人类语言及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性别差异则是心理性的、社会性的和文化性的。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言语行为等方面描述了某些自然语言及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性别差异现象,分析了导致这些差异的两种主要因素,一是社会因素,即不同性别在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二是传统文化因素。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既有助于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又对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