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资树荣 《系统工程》2006,24(7):73-77
我国食物贸易增长较快。回归分析表明,1984年以来,世界食物消费需求变动是促使我国食物出口贸易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基于CMS模型的分析的结果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食物消费需求在推动我国食物出口贸易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不同时段,其作用大小有变化。  相似文献   

2.
安全稳定的食物供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的条件之一。文中以新的视角,对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食物保障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思考,并依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及三角洲食物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构建了该地区的食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测算我国未来粮食需求量是制定我国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加快,老龄化问题突出,完全二孩生育政策刚刚实施,正处于人口结构转型的关键期,而人口结构变动直接影响食物用粮需求.本文从满足居民营养健康标准的食物需求视角下,考虑人口年龄、性别和城乡结构,采用标准人消费系数法,测算了单独二孩政策、完全二孩政策和完全放开生育政策情景下2020-2050年我国食物用粮(包括口粮与饲料粮)的需求,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完全二孩政策情景下,我国食物用粮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39263.1万吨,比通常采用人均方法的计算结果低10061.0万吨;因城镇化率的提高将使2020、2030与2050年食物用粮需求分别增加约406.7万吨、1142.5万吨与1553.8万吨;生育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并不是2020-2050年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积极引导和鼓励生育,在适当时间进一步完全放开生育;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粮食损耗与浪费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平台经济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新兴经济模式.平台经济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消费模式,那么这种改变是否会传导到产业中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变革呢?本文即从平台经济的视角出发,运用综合指数构建方法从三个维度构建衡量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3-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平台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本文探讨了平台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发现平台经济带来了消费模式的升级换代,从需求端拉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的研究为推进平台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对动态投入产出系统消费跟踪模型,按实际消费要求进行了修正,同时引入了生产过程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动态投入产出生产策略的优化问题,进而得出了求解方法并给出了优化的生产结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现状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民食品消费的不断升档,具有品质好、多营养、无污染、可健身多重功效的绿色食品,日益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绿色食品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因此,作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的绿色食品,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分析了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研究了阻碍绿色食品发展的因素,提出开发绿色食品的发展策略。参3。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线性系统的度量复杂性理论,通过描述消费过程的一个机理模型,研究了一类消费系统的建模复杂性问题.利用系统量度复杂性理论中的Kolmogorovn-宽度和辨识n-宽度等概念,给出一类经济计量模型的建模误差及辨识误差与观测信息多少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此类经济计量模型关于模型阶数和观测信息多少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型的消费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有可再生能源投入的经济模型中消费路径的变化,讨论了效用贴现率、能源再生率和技术水平对消费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贴现率越小、能源再生率越大或技术水平越高,消费峰值越大,达到峰值的时间越长,消费路径越平缓.并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的电力消费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力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定量研究电力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挖掘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1978~2002年上海的统计数据,测算了电力消费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电力使用效率对电力消费强度的影响,并就上海市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溯相关研究文献后,定性阐述了人口、能源、资本和污染四个子系统的构成要素与演变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中国为例进行系统仿真与预测,发现同时改进技术创新和改变消费偏好有利于中国实现经济—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针对少数民族群体的食品消费行为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而这部分群体在我国的饮食消费中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消费群体,因此有必要对其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居民肉类消费以羊肉为主,所以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居民羊肉消费为例,利用调研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深入分析少数民族居民饮食习俗、食品质量安全等因素对其户外羊肉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饮食风俗的关注程度、消费环境的关注度、对羊肉质量安全的关心程度、家庭年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少数民族居民的户外羊肉消费行为;重大节日消费的重要程度、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信任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少数民族居民的户外羊肉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天水市1978—2008年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最小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天水市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分析,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天水市的113个乡镇的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的5县2区中的秦安县为粮食较安全区域,耕地压力指数较小,其他区、县分剐为粮食较不安全区域和不安全区域;通过计算全局Moran指数I得出:天水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都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全局正自相关;Moran散点图刻画了天水市各个乡镇人均粮食和耕地占有量的局部空间联系形式,呈现出一种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空间组织形式。图8,参12。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政府监管是控制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政府参与下多食品企业的监管策略,通过建立一对多的政府与食品企业对称博弈模型,探讨当食品企业个数增加时,政府监管存在的失灵现象及政府最佳监管策略.研究表明,企业的不自律边际收益会随着市场上食品企业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进而诱发更多的企业生产不安全食品,而现有的政府监管力度难以解决多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在政府与多食品企业的博弈过程中,检查频率、自律成本与不自律处罚是影响企业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加大对企业的检查概率、减低企业自律成本、提高企业不自律的处罚是缓解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49~2006年商洛地区及所辖7个县的耕地压力指数、耕地压力变异系数进行测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6年,①商洛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在1949~2006年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期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近年来,耕地压力指数波动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期间个别年份自然灾害所致。且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严峻。②商洛地区的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尖锐,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压力状况。③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但距人均粮食消费400kg(小康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耕地压力较大,各县耕地压力指数普遍都大于1。④各县间的同期耕地压力大小存在差异,近年来有加大的趋势。进一步探讨粮食产量与农业生产条件的相关性分析,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运用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粮食的产量。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不相容"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全国和中部地区主要水稻主产区农民收入和水稻生产历史数据的实证分析,宏观上证实了中国水稻生产安全问题与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的严重性和“不相容”性。认证了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粮食总产量对农民增收的影响非常小。微观上,通过调查,发现了兰坡村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不相容”问题的普遍性。表3,参15。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1978-2007年山西省襄垣县虚拟水消费量,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县虚拟水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城镇增幅远大于农村;消费结构趋于多样化;各乡镇人均虚拟水消费量有较大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均虚拟水消费量较低。发现采取积极的消费模式可以在不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极大地节约用水,从而缓解水资源压力。最后结合襄垣县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在襄垣县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居民食品结构与奶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食品结构及营养平衡状况,分析了奶的生产优势及在食品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中国城镇居民较合理的食品结构。分析了当前奶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表5,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