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选定较好的卫星降水产品是进行科学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基于地面气象站降水实测数据,采用7种指标对目前中外常用遥感降水产品热带降水任务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TRMM)、气候预测中心校正产品(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CMORPH)、全球降水计划数据集(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以及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数据集(China merged precipitation analysis,CMPA)在长三角地区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年尺度,CMPA产品质量最优,相关系数达到0.95;在季节尺度,冬季GPM最优,夏季TRMM最优;平原地区比山区地区的产品质量要好.融合多降水产品的高精度产品未来将成为科学防灾减灾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以温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区域出现大量民营企业倒闭,原先依靠微利生存的制造业纷纷把资金投向房地产以及其他金融产品,貌似产业升级的背后却是"产业空心化"的加剧。文章在对产业空心化和产业转移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得出温州"产业空心化"的真实成因是要素成本提高,实业资本收益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长三角稀土产业概况和产业优势,并通过政府引导、区域分工合作、科研机构联合、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联动等具体措施来加快推动长三角稀土产业一体化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把产业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以期让长三角真正形成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持续发展的实践区和创新驱动的先导区,打造成为中国的"稀土谷".  相似文献   

4.
以长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4--2010年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且领先地位逐年强化,但与居首位的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1日国际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度取消,这对中国纺织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中国纺织品企业正准备最大限度占领国际市场。但是,经中国商务部批准,中国海关总署却宣布从2005年1月1日起对六大类31种纺织品(共148项)服装征收出口从量税,其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从纯经济学和政策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得出征收出口税将会产生很强的国内收入分配效应。而从提高本国净国民福利立场出发,应将出口税改为国内税。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基本特征,特别分析了江浙沪三地工业结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工业结构并不十分合理,上海产业竞争力薄弱,而江苏产业竞争力较强。最后根据长三角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正式进入施工期。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环境问题治理3个主要的维度,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重点对标分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为示范区长远更快更好的发展提出了6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建立政府间的工作协调机制;统一环境管理标准,加强信息共享;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建立产业转移利益诱导机制;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大推进技术进步的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个重要的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快速发展,中心城市作为增长极在产业引领和区域扩散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在主观上,区域决策主体对其中的规律并不十分清楚,结果造成产业定位方面的诸多矛盾。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揭示区域增长极和整体区域产业演化关系的科学规律,提出更加具有科学依据的“产业政策区域化,区域政策产业化”的实践建议,指导城市体系规划、产业规划等经济发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重庆与四川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发展趋势之一。重庆与四川地缘相近、文化相承,在旅游方面具有优越的合作基础和潜力。本文通过对川渝旅游合作条件、合作障碍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两地旅游合作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合作目标仅限于消除体制障碍,合作内容更多聚集于两地旅游业的互通,合作方式是典型的政府推动、产业相连,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模式。区域旅游合作应以空间组织结构为基础,以政府协作、产业组织为两翼来实现双赢的合作目标。基于此,提出川渝两地旅游合作应采用双核联动模式,即通过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在空间上构建长江上游旅游圈,政府间成立合作组织和建立合作机制,产业方面实行战略联盟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和实现产业链的对接,从上述3个方面入手带动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全球疫情冲击的有效之策,也是基于当前全球化周期性调整新挑战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着眼于当前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政策调研、国际比较、产业案例研究等结合的方法,从长三角产业经济所面临的新环境、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产业链价值流动等角度剖析了当前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优化长三角城市间产业分工以及协作共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在中国大陆现代化建设中担负有极其重要的使命。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自然一经济区域的整体,被沪、苏、浙三省市所分割,其空间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矛盾。本文以“行政区经济”理论分析研究这一地区空间经济制度性矛盾的特征、规律,提出解决这一矛盾,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歆悦  胡艳君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63-1371
高铁开通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要素流动,从而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高铁密度最高的地区,研究高铁开通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研究高铁开通其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优化作用,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即将加入WTO,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农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产品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影响。本文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客观地评价这种影响,并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WTO框架下促进农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本文从城镇空间格局、社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特征与优势;同时分析了该区城市功能、区域管理与分工、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上海即将举办世博会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5.
王小绪 《科技与经济》2014,27(6):106-110
科技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科技与经济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对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长三角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旨在构建系统的、优势互补的长三角地区科技服务一体化合作体系,全面加快该区域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分解,采用6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对长三角地区1997-2002年和2002-2007年两个时期的高技术新产品开发效率进行了测度。得出结论:①长三角地区高技术新产品开发效率的提高,前一个时期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后一个时期则主要来自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②浙江高技术新产品开发的规模效率有显著提高,但仍然小于1,没有达到规模报酬水平,需要通过联合开发等方式实现新产品开发的规模效益;③2002-2007年,上海高技术新产品开发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后对农业的利弊如何,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热点。可以肯定,无论是从短期效果还是从长期趋势看,“入世”对我国农业是有利的。但要根据世贸组织原则逐步减少贸易保护的有关条款,国内农产品市场必将受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必须立中于基本国情,自力更生,采取相应措施,排除制约发展农业生产的障碍,稳步推进农业朝着“两高一优”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并使我国跻身于农产品出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三角扩容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17年的2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长三角扩容后相关城市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同时采用PSM—DID估计、平行趋势检验、合成控制法、安慰剂法等方法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长三角扩容对污染排放的显著负向作用发生在整体及原位城市,且原位城市的显著负...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7-2018年OMI甲醛数据产品探讨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个主要经济区的大气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主要经济区大气甲醛浓度演变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8年主要经济区大气甲醛年均柱浓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变化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回落、平稳发展和迅速反弹四个阶段,多年甲醛平均浓度表现为: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甲醛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为夏秋高,春冬低。空间分布特征表明,京津冀地区大气甲醛东南高、西北低;长三角中部和西部地区甲醛柱浓度较高,并由内陆向沿海地区递减;粤港澳地区广州、佛山两地大气甲醛柱浓度较高,同样表现为内陆向沿海递减。自然影响因素中,地形是影响大气甲醛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温度、降水和植被与大气甲醛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有较强的关联。影响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大气甲醛变化最主要的人为因素分别为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和第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重要载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引领力.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项的干扰,难以精准把握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提升切入点.因此,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5年—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较低主要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不高共同导致,且规模效率影响更大;上海国家高新区和江苏的多数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降低,浙江和安徽的多数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上升;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对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由促进转变成降低,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潜力促进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在提高规模效率基础上提高纯技术效率,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之间交流合作,优化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资源配置,减少冗余,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