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郑建新  张俊文 《甘肃科技》2010,26(1):100-102
竖井工程是矿山开拓的主要工程,也是矿山生产期间服务周期最长的工程,竖井支护的混凝土结构是形成人工井壁的核心,关系井筒寿命周期内的安全使用。通过竖井工程设计理念诠释,支护结构施工调查分析,对竖井井壁实际状况给予了记录,并进行了结构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2.
地铁区间施工竖井是出土和进料的运输通道,因而是地铁暗挖施工中首先要完成的部分。竖井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竖井的安全。本文针对工程实例,对地铁区间竖井的支护形式、竖井内的支撑、竖井钢格栅于钻孔桩的连接施工作简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金川高应力碎裂岩体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和流变变形显著这两个特点及其原因 ,给出了一次支护采用强力锚喷网、采用主动支护方法和提高第二次支护强度 3条支护对策 ,指出锚注支护是适合于金川高应力碎裂岩体特点的合理支护形式 ,并在金川二矿区 1 1 98水平修复巷道中成功试验了锚注支护 图 5 ,参 6  相似文献   

4.
杨扬 《科技信息》2009,(25):I0364-I0365
0.概述 内蒙古鲁新矿井处于锡盟、兴安盟和通辽市结合部,井田位于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东北20km,行政区划隶属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管辖。井田走向长10.5km,倾斜宽3.8km,井田面积28.61km^2。矿井设计采用竖井开拓方式,布置主、副、风三条井筒和一条石门,单一水平开拓。由于处于高寒、大水地带,竖井井壁施工须采用高强混凝土支护。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断层、不稳地围岩、地下水和地应力等影响,金川矿区龙首矿西二采区副井井筒在1 240~1 120 m段发生变形和破裂,严重影响矿山正常安全生产。为研究副井1 240~1 120 m段井筒破坏机理,从工程地质条件、地应力环境以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因素对于副井井筒的破裂机理进行分析,认为软弱岩层、断层及膨胀性黏土矿物围岩等工程地质条件是造成副井变形破裂的主要原因;随着井筒深度的增加,井筒附近的地应力不断集中,亦是造成井筒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支护刚度不够、锚杆长度不足等因素也是造成副井变形破裂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井筒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井筒变形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声波测试技术对金川二矿区深部巷道围岩松动圈进行了现场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金川深部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的基本特征.借助FLAC3D数值分析程序建立了随机裂隙网络模型,分析了金川深部矿区巷道围岩塑性区发展规律.结合现场围岩变形收敛规律及支护体变形特征,基于喷锚网支护体与巷道围岩相互作用的力学机理,研究分析了金川深部巷道双层喷锚网支护结构的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井筒围岩应力分布及支护强度进行分析,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对龙家堡煤矿立井井筒围岩应力分布状态进行了模拟,并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对支护强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井筒围岩应力分布呈南北向居大,支护强度与实测强度吻合,能够满足井筒支护要求.同时也为矿井投产后巷道支护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某钼矿混合井断面直径为6 m,井深1 240 m,原设计除井颈部分外全部采用500 mm混凝土等厚度支护。本论文采用经验法对井筒支护厚度进行初步设计,然后用MIDAS/GTS专用岩土大型商业软件对井筒进行数值建模,通过数值模拟法分析比较不同支护厚度情况下的井筒围岩和支护体的应力、应变情况,从而确定经济合理的支护厚度。通过优化,井筒支护厚度从500 mm调整为400 mm,减少了混凝土材料用量,显著缩短了井筒施工周期,对极寒地区大断面深井支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川不良岩体分类及其巷道支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岩组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给出了按稳定性划分的金川矿区工程岩体分类表,不良岩层为其中不稳定和极不稳定两类;分析认为,金川不良岩层具有岩体单块强度高等四个特点,不良岩层巷道围岩变形具有围岩变形量大和流变变形显著两个显著特点,据此给出了三条支护设计原则;根据在金川二矿区进行不良岩层支护试验的实践经验和金川不良岩层巷道支护原则,给出了适用于各类不良岩层巷道的支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金川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岩石极其破碎,在40多年的井建和开采历程中,各种支护型式不断尝试和运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总结、完善、创新,努力寻找适合金川矿区井巷支护的型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在喷锚网支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类联合支护,支护构件作用原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供井巷支护时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宋宝奇  徐勐 《甘肃科技》2010,26(3):61-63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某竖井开挖对既有铁路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竖井施工对铁路路基边坡稳定性及路基沉降影响不大,边坡支护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支护结构参数选择是合理的,边坡在竖井施工过程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造成竖井移动和变形的原因,认为井筒的破坏不仅与保护煤柱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煤层倾角岩性、弱面及地质采矿条件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井筒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刚  张俊文 《甘肃科技》2007,23(10):186-187
通过首次对金川矿山部分井巷支护混凝土的实地取样、检测、试验、统计分析,初步对矿山井巷支护混凝土实体强度做出评价,为设计、监理、施工、用户方提供真实数据。是金川矿山工程建设应该探求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竖井普遍采用反井法开挖,出渣孔孔径的确定及其稳定性对整个竖井工程至关重要.云南省墨江至临沧高速公路泰和隧道竖井为大直径深竖井反井开挖工程,围岩情况复杂,其出渣孔是否可以采用无支护的形式以及孔径的大小是决策的一个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竖井无支护出渣孔的孔径的选择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出...  相似文献   

15.
曹辉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10-11,56
多诺水电站调压室竖井井身高106.5m,开挖直径6.9m。由于竖井上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围岩比较破碎,为保证竖井施工时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将对竖井进行80m深的预固结灌浆,来提高竖井上部围岩的整体性和均质性,达到将破碎围岩固结成整体,提高其自稳能力,有利于井筒开挖施工,确保竖井开挖时的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6.
受隧道和围岩的约束影响,水下隧道竖井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特征与一般井筒式基础存在明显不同。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考虑土水介质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软土和岩质地基中竖井结构的横向地震响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土质条件下的竖井结构内力和变形规律基本一致,但受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反映在与隧道接头位置。上述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水下隧道竖井结构振动理论及竖井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工程规模居世界前列,其右岸导流洞闸门竖井开挖断面尺寸大、工期紧张、施工干扰大,充分利用竖井断面大、作业面宽的特点,采用了类似于洞外边坡开挖支护的方法开挖支护施工,使工期提前1.5个月,实现了竖井开挖快速施工.对右岸导流洞闸门竖井的开挖快速施工技术进行的分析和总结,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巷道支护理论的研究一直是井巷围岩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金川矿山工程出现了前掘后返的严重问题,返修费用逐年升高。根据三耦合支护理论、早强支护理论,结合金川矿山现实,研究在支护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双层锚网喷两次强化成巷技术"调整为"双层改单层锚网喷支护工艺技术"。满足支护体在强度、刚度及结构方面的三耦合支护要求,解决新奥法初次支护柔性大、刚性小不能限制过量让压或有害变形这一支护的技术难题,从根本上控制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19.
以姚家山矿煤层赋存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立井地压的理论预测方法,探讨了千米立井井筒的围岩稳定问题,指出了立井支护的困难段,并预测了立井井壁的支护厚度等参数。得出结论:理论预测50m表土段,井筒围岩最大位移约26mm;在628~632m的泥岩段,其井筒位移约为56.5mm;1 095~1 102m最危险段井筒位移为2 414mm;在立井表土段,预测的井壁支护厚度为135mm;在千米立井地压最大、围岩强度相对较低的煤层段,井壁厚度预测为780mm。结合立井井壁支护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表土段和基岩段采用不同井壁厚度的圆形井壁支护形式。为规划建设中的姚家山矿千米立井开凿与支护提供了基础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个非保守的柱稳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煤矿竖井施工中井筒在自重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考虑井筒外侧存在的泥浆的“浮力”作用,得出一个非保守的力学模型。给出了分析结果且揭示出此问题的一些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