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根据1986~2002年福建省的粮食统计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并运用灰色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几年福建省的粮食总产量下降非常明显,8个主要影响因子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关联,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福建省粮食总产量的3个最重要的因子,这可为今后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表4,参7。 相似文献
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科技人才资源的灰色优化配置过程中 ,首先进行科技人才资源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灰色关联分析 ;然后建立科技人才资源的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和实际预测 ;最后把分析得出的各类科技人才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灰色关联度作为确定其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贡献率灰数的依据。首次提出灰常数这个概念 ,进而进行科技人才资源的灰色优化配置。实例表明 ,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初始值优化的离散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经典GM(1,1)模型的不足,研究了离散GM(1,1)模型选取不同初始迭代点的模拟数据增长率特点.应用最优化技术求解初始迭代点,证明了改进的离散GM(1,1)模型能够完全模拟指数序列.提出了两类分段修正离散GM(1,1)模型,对建模机理进行了证明,并对改进模型进行了推广.结果表明,优化初始迭代点的分段修正离散GM(1,1)模型能够完全拟合分段等比序列. 相似文献
4.
灰色预测模型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对 GM(1 ,1 )模型特性进行了研究 ,证明了 GM(1 ,1 )模型是有偏差的指数模型 ,分析了模型偏差的特性 ,进而从理论上阐明了 GM(1 ,1 )模型误差的实质 . 相似文献
5.
针对GM(1, 1)模型应用的局限性,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 利用灰色建模思想构建了含时间幂次项的灰色GM(1,1,tα) 模型, 对该模型的建模过程、参数估计、时间响应式进行了研究, 并讨论了α几种特殊取值下的该模型的性质、适用范围、时间响应式, 并利用GM(1,1,t2) 对某沿海高速的软土地基沉降进行了拟合与预测, 获得了较高的拟合与预测精度, 通过实际应用检验了所构建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能源工业生产量及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文[1]中提出的关联度识别方法, 以云南省为例, 分析云南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关系。并且, 分别建立了能源工业生产量及主要能源消费量的灰色GM(1, 1)模型, 本文定量分析的结果可为定性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BP神经网络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在多变量复杂系统建模过程中BP网络输入变量无法自动寻优的问题,将其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神经网络优化算法(GM-BPANN).并且使用中国粮食产量预测的数据,与逐步回归方法和灰色GM(1, N )模型方法进行了比较检验.结果表明,新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可以全面、广泛地对大量的输入变量进行处理,而不必经过专门的主观筛选,从而增强了BP网络的适应能力, 同时能够得到较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GM(1,1)模型预测中,缓冲算子能有效处理含有冲击扰动因素的原始数据,改善模型的预测效果. 本文在系统分析缓冲算子对GM(1,1)预测作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GM(1,1)模型的预测效应以及缓冲算子适用性的评价准则. 选用典型的6种弱化缓冲算子对河南粮食产量数据分长序列、宽间距序列和短序列三种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 确立了不同算子对GM(1,1)模型预测产生的效应及其适用范围,并选用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数据序列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离散GM(1,1)模型的特性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M(1,1)模型在对纯指数序列进行拟合时通常仍然存在偏差,对原始序列和发展系数有太多限制.离散GM(1,1)模型与原模型的很多性质很相似,可以看成是原模型的精确形式,而且对发展系数和原始序列没有非负限制,因此对于离散GM(1,1)模型的特性研究就极为重要.文章对离散模型模拟数据增长率特点、对指数序列的拟合以及数乘变换下的参数特性进行了理论证明.研究表明离散GM(1,1)模型可以完全拟合指数序列.数乘变换不改变原始序列的模拟精度,为解决灰色预测模型的病态性提供了思路.文章提出了分段修正离散GM(1,1)模型并对建模机理进行了证明.应用实例表明了该模型能够显著提高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理论在滑坡位移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经残差修正的自适应 GM( 1 ,1 )预测模型 ,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富春江水电站左岸蠕变山体 CD2观测点水平位移进行预测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残差修正自适应 GM( 1 ,1 )预测模型精度最高 ,自适应 GM( 1 ,1 )预测模型次之 ,全数据 GM( 1 ,1 )预测模型最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近30a的统计资料和近10a来土地详查与变更数据,分析苏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苏州市耕地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人口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内在决定性因子,农业技术进步、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外部驱动因子。图4,表3,参5。 相似文献
12.
且末绿洲耕地变化与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且末绿洲多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对该地区耕地资源利用和变化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以及耕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造成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下降的态势;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单一因子考虑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的驱动.对于且末绿洲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应该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图1,表4,参17.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49—200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太原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过程,并选取总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比例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耕地数量经历了较快增长-急剧减少-平稳减少-波状减少的变化过程,太原市各地区的耕地变化也有明显差异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及建立太原市耕地面积与驱动力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第三产业发展是影响太原市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内容和分析结论对太原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图4,表4,参18。 相似文献
14.
近57年来新疆哈密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949~2005年的统计资料,研究了近57a来哈密地区耕地的时空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子,并对其关系做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7a来哈密地区耕地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49年到1960年耕地面积急速增长,1961年至今耕地面积变化处于波动状态。哈密耕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面对目前人均耕地面积急速下降的问题,应该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保护优质土地,高效利用土地,达到保护耕地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宜昌市耕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宜昌市未来15a内耕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2020年时,全市耕地面积将分别减少到333 270 hm2和294 530 hm2,粮食平均单产量分别为4 902.90 kg/hm2和5 064.14kg/hm2,复种指数分别为150.5%和151.2%。以温饱型粮食消费水平计,宜昌市耕地—人口承载率可达到97.66%~99.58%;若以宽裕型粮食消费水平计,承载率为85.45%~87.13%,缺口粮食21.79万t/a~25.34万t/a;若以小康型粮食消费水平计,承载率为75.96%~77.45%,缺口粮食42.96万t/a~47.11万t/a。因此,耕地的供应与粮食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最后还概述了提高耕地—人口承载率应采取的措施。表5,参7。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自2000年以来呈不断增长趋势,省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差异较大,差异原因主要是由于区域农业投入产出差异所致;政策、政府、农民和科技是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驱动力;农业从业人口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负相关关系,主要是科技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批农业劳动力被解放出来的原因。图1,表5,参7。 相似文献
17.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及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和历年统计资料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耕地资源利用和变化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空间差异以及耕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且末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耕地压力的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才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4):385-389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计算了内蒙古1990-2008年间的耕地压力时间序列,选择指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和GM(1,1)模型对耕地压力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耕地压力的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得组合预测模型的最优权重。研究表明: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到耕地压力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求解是可行的;1990-2008年间内蒙古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都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内蒙古耕地压力为0.714,未来5a粮食生产处于安全状态。最后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以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耕地压力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标准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利用标准人均耕地面积这一指标对华北平原的安阳市1995~2005年耕地压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市耕地压力总的趋势逐渐减轻。分析了这一指标在耕地压力评价运用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图3,表1,参19。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可以为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吉林省德惠市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土壤养分中,有效锰、有效磷、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铜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较大。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显著。因农户对菜地的投入及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粮田,造成菜地土壤的大量元素含量高于粮田。除有效钼在旱田和水田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水田中的有效铜、锌、铁、锰、硼均明显高于旱田,主要原因为水稻田施微肥较多。表4,参1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