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 时,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是在发展物质生产和改善人们 的精神生活,提高和改善人的精神素质。就其主要内容来说, 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大的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 明建设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整个 精神文明建设,除了具有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其各个组成部 分,又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我认为,教育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各个组成部分中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和改善学校文明单位建设,探…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讲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相互关系时说:“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两种文明相互关系的特点,指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意义,从而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含意是很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两种成果,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互为条件。一般说来,这是各个时代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物质文明的发展,一方面必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精辟地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指的是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发展状况。精神生产,主要指文化建设,即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大报告,重申了我们党在大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且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提高到战略的地位,这就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奋斗。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是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有着广泛的内容,既包括知识文化和思想道德两大方面,又包括个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这一重要概括,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两种文明的建设是互为条件的。这是存在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关系,是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要以物质文明的建设为基础。就文化建设来说,这一点是很明显的。第一,物质生活的改善,会在精神生活上提出更多的  相似文献   

6.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分野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开化程度和精神状态,它既是一种进步状态,一种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一种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成果。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对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改善和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追求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建设有没有规律可寻?我以为是有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今天的精神文明与昨天的精神文明之间,精神文明各部分内容之间,都存在某种有机的联系。这些联系也就构成了精神文明发展的规律。本文就试图探索一下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问题,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生产力在人类社会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物质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一定的思想观点、道德精神等等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精神生产是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的”。①“‘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个文明”建设理论是当代中国文艺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文学关系的基础,人们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而文艺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后,又反过来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力量对社会发展起能动作用。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时期出发,结合本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理论。邓小平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了,精神面貌会大有变化。”“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深入学习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学习与贯彻《决议》精神,贵在联系实际,这里,着重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关系,谈一些个人的体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所创造的成果。总的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指的是教育、科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体育、卫生、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和任何社会形态一样,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物质文明是基本特征,精神文明是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容,不仅体现在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更高的精神文明上,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前提和保证,精神文明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保证其方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统一的奋斗目标,二者共同进步,协调发展,为此,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 ,能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推动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 ,直接表现为能推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发展物质生产力 ,创造物质文明 ,又要发展精神生产力 ,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探索工具课和精神生产力的作用,并论述如何发展精神生产力。希望在实际工作中对开阔思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既要进行物质文明的建设,又要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生产的发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精神生产是否也有精神生产力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如果没有,则过去精神生产的产品又从何产生的呢?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具体的研究,能自觉地发展精神生产力,了解其规律,则将可以促进精神产品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这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与理论创新 ,本文从它对历史唯物主义贡献的角度 ,试论其主要贡献有 :( 1 )抓住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 ,不但将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而且突出了发展的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 2 )将历史唯物主义三大基本点 (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 )有机地统一起来 ,将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地统一起来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和衡量准绳 ,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 3)将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党政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并落脚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 4 )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 ,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后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是在匈牙利无产阶级专政期间提出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该思想是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直接反抗。他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认识,是一种革命性和批判性学说,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要用唯物辩证法来发展和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其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但其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窄化,以及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区分,揭示出其理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伟大构想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它在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国家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以及国家的结构形式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首先 ,“一国两制”构想既坚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又保障个别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政府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这…  相似文献   

16.
浅谈市场经济与学习雷锋精神的关系①李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和弘扬雷锋精神,这实际上是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来就包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无论削弱...  相似文献   

17.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不但要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足,也要实现人民的精神富有。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前提条件。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既可能以个体的精神面貌呈现,也可能表现为社会的文明状态,甚至还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价值体系。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在路径上可以有人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那么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发力,以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就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想.这标志着江泽民同志关于先进文化创新思想体系构建的进一步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指南,充分体现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布哈林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中创造性的提出了意识形态性劳动理论,深化了对意识形态的本质、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的认识。这一理论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以平衡论思想贯穿始终;二是从劳动观点出发分析意识形态。当前,布哈林的意识形态性劳动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方法论启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态度,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方法论方面,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原则,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现实意义方面,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伊始 ,中国青年出版社隆重推出由刘明翰、郑一奇教授主编的《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四卷本 ,188万字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仅有的一部关于人类精神文明史的专著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学术价值。《人类精神文明发明史》从历史的角度 ,介绍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曲折过程 ,阐释精神文明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探讨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 ,总结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说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提出的历史依据和重大意义。作者在书中着重揭示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生产的肯定性成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