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镀废铬液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学处理技术将电镀废铬槽液经过絮凝、沉淀、分离等过程,提纯为高纯度的Cr(Ⅳ)液,复配为高浓度的鞣革铬液,并应用于鞣革。结果表明,应用化学处理技术可将电镀废铬液回收为铬鞣剂,用于鞣革,各项技术指导已达到与国内标准铬粉的同等水平,实现了电镀污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2.
肖养田 《应用科技》2000,27(1):20-21
主要叙述了电镀塑料制品特性、生产设备及工艺。在生产电镀塑料制品时要经过检查,净化,粗化,敏化,活化,化学浸镀,电镀、抛光、清洗等9道生产工序。  相似文献   

3.
以不锈钢带为载体,用电镀的方法将钯镀到不锈钢带上制成了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在350℃下,于空气流中将二甲苯催化化;催化活性可达50%左右,本文考察了不同电镀液组成及不同电镀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混凝吸附法去除电镀废水中铬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以热电厂炉渣为主,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明矾配成的混凝吸附剂。用于处理电镀废水中的Cr(Ⅵ),得到较好的效果,其去除率达到99%以上,为电镀镀铬綮不的处理提供了一种以废治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测定阴极极化曲线,是研究电镀液性质的重要电化学方法之一。本文使用DD—1型电镀参数测试仪,采取恒电流稳态法测定了镀液的主要成分、添加剂的组合类型和镀液温度对酸性镀铜液阴极极化曲线的影响,进而用作图法求出了酸性镀铜液中添加剂的吸附电位宽度和极化度,并估计了镀液的均镀能力和深镀能力。从实验结果选择的全光亮酸性镀铜液的最佳组成与电镀生产实际采用的镀液组成基本一致。由此表明,测定电镀液的阴极极化曲线可以为选择电镀液的最佳配方提供重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使用Fluent流场仿真软件模拟了电镀液对硅通孔(TSV)的浸润过程,讨论了TSV深宽比、电镀液流速、电镀液表面张力、接触角以及压强等因素对TSV浸润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比仿真寻找出能在电镀之前使电镀液完全浸润TSV所有表面的预润湿处理方法,以防止因润湿不彻底在TSV底部形成气泡而导致的有空洞电镀填充.通过仿真发现,电镀液表面张力越小,电镀液与待电镀样片表面的接触角越小,浸润过程中电镀液的流速越慢,浸润所处环境的压强越低,则越有利于电镀液对TSV的浸润;且流速为0.002 m/s时即可对深宽比低于或等于130μm:30μn的TSV实现完全浸润;浸润环境压强低于3 000 Pa时即可在流速为0.05 m/s时对深宽比为150μm:50μm的TSV基本实现完全浸润.当TSV结构的深宽比大于2的时候,没有经过预润湿而直接放入电镀液的TSV结构很难实现无空洞电镀填充.  相似文献   

7.
液膜技术浓缩含铬废水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膜技术处理含铬废水,经过处理的水不仅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而且该法浓缩的含铬液回收利用,可以用它配制新镀铬液和镀锌钝化液,经处理的镀铬废水电镀液中的化学药品CrO3回收利用,既避免了污染,又节省了资源。  相似文献   

8.
电镀方法制备锡铅焊料凸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甲磺酸锡铅合金镀液制备电镀凸点的工艺过程,讨论了影响电镀质量的工艺参数:表面光亮度、分散及覆盖能力、沉积速率等.研究发现,电流密度Dk与最低搅拌转速密切相关.在相同的时间里,Dk越大,镀液的分散能力越稳定,合金的沉积速率也越高.在甲磺酸质量分数、Dk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地提高搅拌转速有利于改善凸点的电镀质量.对电镀凸点的剪切强度测试表明,电镀缺陷产生的微孔洞将会显著降低凸点的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废陶瓷骨料混凝土(RCAC)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C30混凝土为基准,利用废陶瓷作为再生骨料,分别按照不同比例(20%、35%、50%、65%、100%)等质量代替普通粗骨料制备RCAC试件,测试其力学性能,并通过掺加矿物掺合料、纤维和改变粗骨料的粒径级配来增强RCAC的强度和韧性.结果表明:废陶瓷粗骨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吸附-流化床技术对酵母废醪液进行了干燥处理.在实验中采用麸皮、草籽、豆渣、糠粉为吸附载体,研究了吸附栽体种类对流化床吸附干燥的影响,探讨了干燥过程中粒径、料液质量混合比对床层流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类具有较好的干燥特性,且料液质量混合比低于1:0.7时,流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初,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采用氰化物—锡酸盐镀液电镀低锡青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国利用这一镀种代替镍,作为装饰性镀铬的底层,从1956年起在生产上应用。但由于镀液原料氰化物是剧毒性的,因此探索非氰电镀液配方,成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国电镀工人和技术人  相似文献   

12.
液膜技术浓缩含铬废水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膜技术处理含铬废水,经过处理的水不仅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而且,该法浓缩的含铬液回收利用.可以用它配制新的镀铬液和镀锌钝化液.经处理的镀铬废水电镀液中的化学药品CrO3回收利用,既避免了污染,又节省了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超声珩磨加工过程中磨削液空化泡的共振特性,首先利用VHX-600ESO显微镜对油石表面的磨削液进行了微观测量试验,得到了共振状态下的空化泡.基于空化泡的动力学理论,推导出了超声珩磨作用下磨削液中空化泡的共振频率方程.数值模拟了水和煤油中空化泡初始半径、磨削液静压力、气泡内含气压、磨削液温度对空化泡共振频率的影响.通过讨论磨削液中空化泡的振动位移,验证了超声频率与空化泡共振频率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水中的空化泡要比煤油中更容易发生共振,这是导致粗珩选择水溶液而精珩选择煤油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了水灰比对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的影响。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回归,初步给出了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强度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各种强度均比普通混凝土要低,其强度换算关系并不同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术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铜及其合金的无氰装饰性彩色电镀新工艺,经试验筛选获得稳定,无毒的镀液配方。探讨了镀层颜色与镀液温度,镀液PH值及电镀时间的关系.研究了电镀电流密度对镀层保护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电镀条件是:温度范围25~30℃,PH值范围11.5~12.5,电流密度0.5mAcm~(-2),镀层颜色依时间而定。镀层保护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相场模型对Al-Cu二元合金定向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定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的变化规律和胞晶的粗化机制,分析不同过冷度对界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定向凝固过程中,胞晶的粗化是熔化和合并共同作用的结果;定向凝固过程中,随着过冷度的减小,定向凝固中的固液界面形态易向平界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粗化渗透率的小波变换方法,该方法独立于边界条件并保留所有非均质信息。利用黑油模型对粗化前后油藏的动态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结果表明:生产10年期间,粗化后与粗化前的单元累积产油量、单元产油量、综合含水率、以及油饱和度分布等均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用小波变换粗化渗透率是一种较好的粗化方法,计算方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电镀的方法,在焊丝表面施镀Ni-TiO2的涂层,研究了施镀时间、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和硫酸镍的含量等因素对镀层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法综合考虑各因素选出Ni-TiO2复合电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理想的工艺为:施镀时间5min,镀液温度40℃,硫酸镍的浓度100g/L,电流密度4A/d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低浓度碱强化钢渣固定CO2进行研究。实验在单因素条件下考察碱渣比、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液固比对钢渣固定CO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渣比、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液固比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碳酸化反应的进行;碱渣比8%、搅拌速度400rpm、反应温度80℃、液固比4:1是强化钢渣固定CO2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以电镀废水替代低浓度的碱进行钢渣固定CO2实验,结果显示电镀废水的强化效果达到了纯水的160%,纯碱的75%-100%。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酸性液电镀Zn-Ni合金中,总离子浓度对酸性液电镀Zn-Ni合金中合金的镍含量和对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镀液总离子浓度为1.05mol/L时能获得平整、致密等光亮属性的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