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稻谷壳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热重试验结果,与煤燃烧特性进行对比,阐述了稻谷壳燃烧过程中,挥发分与焦炭分阶段燃烧的概念;并通过燃烧试验提出了独特的以纯稻谷壳流态化燃烧方式为主的组合燃烧方式,为纯稻谷壳流态化燃烧锅炉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稻谷壳在不同温度下燃烧后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燃烧温度对其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分布的影响,对谷壳焦内的扩散机理进行了分析,在高温炉内进行了燃尽特性实验,研究发现,谷壳焦与煤焦的燃尽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升高温度并不一定能提高谷壳的燃尽率,温度太高反而使焦炭难以燃尽。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近十几年来,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锅炉燃烧方面,出现了流态化燃烧锅炉,即俗称的沸腾炉。由于流态化技术的特点,采用这种燃烧方式能使煤粒与空气充分混合,因此燃烧均匀,传热效率高.沸腾炉能够燃烧石煤、油页岩、煤矸石等劣质燃料,这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粗甲醇对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纯甲醇中掺入10%的水以模拟粗甲醇,通过进气管喷射甲醇以形成均匀预混和气,进入气缸由柴油引燃的组合燃烧方式进行了试验,并与燃用纯甲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组合燃烧含水10%的甲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与组合燃烧纯甲醇的效果相差不多.但前者使用经济性较好.说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后,发动机对醇类燃料的适用性较强,这种方式可为柴油机燃用甲醇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双缸柴油机上直喷压燃方式燃烧纯甲醇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甲醇燃料 汽化潜热大、自燃温度高、直接田燃困难等特点,采用提高压缩比进气加热等措施, 成功地使纯甲醇在直喷田燃方式下获得了稳定运转。结果表明,这种甲醇燃烧方式能 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NOx排放量,其能耗率与现有柴油机基本相等,并就这种新型 甲醇代用方式的燃烧过程示功图、放热率、滞燃期及热效率等特点与柴抽相比较,进 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白砂糖在流化床中的流体力学特性。试验表明:白砂糖的压降一空气速率曲线有明显的临界点;完全流态化后,白砂糖体系的压降并未保持恒定;临界流态化速度Umf=0.75m/S。对Ergun方程式进行了修正,得出适用于白砂糖体系的临界流态化速度综合关联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柴油机的清洁燃烧,有必要对柴油机燃烧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和排放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尾气排放检测仪测量,分析柴油机燃烧生成颗粒物的组分及其生成机理;通过台架试验,分析不同负荷下颗粒物的质量特性和粒径分布,对颗粒物在纯氮气和纯氧气下进行热重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柴油机颗粒物的排放量和颗粒数量峰值对应的粒径均与负荷有关,均随负荷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颗粒的挥发性与氧化性则与颗粒的粒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燃烧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35G柴油机上,采用多孔喷油器的传统燃烧方式,分别对不同配比的甲醇柴油机械混合燃料进行了性能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烟特性。分析了掺烧甲醇后柴油机的燃烧规律及影响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中浓度纸浆在不同剪切力下的流动特征,找到中浓度纸浆在流态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实现中浓度纸浆悬浮液的流态化,从而达到泵送中浓度纸浆的目的,通过对纸浆剪切受力进行分析,并试验测量中浓度纸浆的密度及剪切应力和剪切旋转速度.建立了纸浆剪切应力和旋转剪切速度数学模型,根据其数学模型与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了不同浓度(质量分数)下纸浆的流态化特性,得到了中浓度纸浆的表观屈服应力和使其流态化所需的临界剪切应力,并建立其与纸浆浓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功率数随着纸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转速的增加逐渐减小,最终趋向于一个较小的稳定值,此时中浓度纸浆处于流态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在种子乳液聚合中加入可发气成分AC,制备可发气P(S/BVA)-PS核壳结构微球,借助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观察聚合过程,并与单纯种子乳液聚合进行对比,进而推测,探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聚合物粒子形成机理。研究了可发气微球的形态,结构,热分解特性,测量了其发气特性并与纯AC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火灾中材料产烟毒性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上关于火灾烟气毒性最大工况的争议已有多年,有人认定它发生在有焰燃烧工况,也有人认定它发生在无焰燃烧工况.该文作者采用热重-Fourier变换红外分析仪(TG-FTIR), 并结合他人DIN53436的试验结果,在氮气氛下,对木材进行热解实验.对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纯热解、无焰燃烧和有焰燃烧条件下一氧化碳的生成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烟气毒性最大工况与材料的特性和燃烧条件密切相关,对于固定碳含量较高的材料,烟气毒性最大工况发生在有焰燃烧工况,反之则发生在无焰燃烧工况.  相似文献   

12.
白砂糖流态化随机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白砂糖颗粒的固有特点及其流态化特性,首次应用马尔科夫过程建立了描述白砂糖流态化的数学模型,本文为白砂糖流化床的放大和建立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海拔对于火灾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火灾试验研究的方式分别在高海拔地区和内地进行了火灾的燃烧试验,测得了不同尺寸油盘火源试样的燃烧时间和热释放速率,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分析得到:高海拔地区火灾燃烧热释放速率相比内地较小,但是燃烧时间远比内地长,燃烧的火焰高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站锅炉中的氨燃烧应用,首先介绍氨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纯氨燃烧及氨与气/液体燃料混合燃烧的基础研究;然后针对新兴的燃煤电站锅炉掺氨燃烧技术,分别从氨-煤混合燃烧的燃烧与火焰传播特性、火焰形态及辐射特性、NOx生成与排放特性等介绍当前研究进展;最后对电站锅炉氨燃烧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氨-煤混燃可大幅降低电站锅炉碳排放,而对炉内温度特性无显著改变,虽然燃料氮的增加带来NOx排放风险,但可以通过燃烧分级、燃烧组织等方式有效调控,因此氨-煤混燃是一种可行的减碳路径.以氨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载体,实现热力、电力、动力等不同应用领域中的碳减排,并缓解或解决对有限化石能源的依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燃煤在O2/CO2方式下SO2生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合山煤在O2/CO2方式下SO2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在O2/CO2方式下,由于燃煤的燃烧特性和钙基吸收剂的燃烧分解特性不同于传统燃烧方式,SO2的生成速度加快,生成量较空气气氛下大为减少,钙基吸收剂的脱硫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O2/CO2方式有利于钙基吸收剂高温脱硫。  相似文献   

16.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压力振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燃烧理论、波动理论、有限元理论,研究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压力振荡特性.研究表明,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压力振荡具有多阶共振频率,实机缸内燃烧压力振荡是多个共振模态的叠加.经试验验证,本文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初步揭示了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并在CA6102Q发动机上对天然气和汽油的燃烧特性及姓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关键词##4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斯特林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直接影响到整机性能.采用可视化试验台架,利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以乙醇为燃料的斯特林发动机燃烧火焰图片,分析了乙醇燃料引射式燃烧的火焰脉动和形态的特点;根据燃烧方式与火焰RGB值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引射空气量的变化对斯特林发动机燃烧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引射空气可提高火焰的稳定性,降低火焰长度,增大火焰张角,使燃烧室火焰充满度提高,并且乙醇火焰燃烧方式转变为半预混合、半扩散式.  相似文献   

19.
压缩比和CO2对二甲醚燃料均质压燃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一台2-135柴油机上实现了纯二甲醚(DME)的均质充量压燃(HCCI)的燃烧方式.为了扩展发动机适用工况,控制HCCI着火,进一步通过调节试验发动机压缩比以及在优化的压缩比下在进气道中加入气体CO2的方法来改进和控制HCCI的燃烧.试验结果表明,DME的HCCI燃烧模式不但可以实现无烟燃烧,还可以有效控制发动机NOx排放,使其接近于零排放.在试验负荷范围内,CO排放随负荷增加而降低;HC的排放随负荷增加而减少.对DME的HCCI燃烧机理等进行研究表明,由于纯DME十六烷值高导致着火较早(上止点前28°左右),该发动机只能在中低负荷较小范围内运行.改进的燃烧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HCCI燃烧,拓展HCCI发动机运转范围.  相似文献   

20.
在缸内直喷火花点火发动机上对天然气掺混氢气的体积分数为0%~18%的混合燃料不同喷射时刻下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喷射持续期和点火时刻,喷射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燃烧和排放有较大影响,喷射太迟燃烧持续期长,放热速率慢,喷射过早会导致充量系数下降;对于给定转速,发动机存在一个最佳的喷射时刻,此时缸内最高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气平均温度高,燃烧持续期短,燃烧过程定容度高,发动机热效率高,HC排放低;在同一喷射时刻下,当氢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0%时,HC排放略有上升,当氢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8%时,发动机HC排放与纯天然气排放水平相当;掺氢对NOx、CO和CO2排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