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理论中的一种新工具──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的概念、原理、画法及基本特点。应用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设计变极绕组时,可同时直观地观察同一绕组方案在两种不同极对数下的分布情况,兼顾两种极对数下的绕织性能,直接得出对两种极对数均具有优良性能的绕组方案,并可定性分析在各种变极绕组连接方式下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一个设计实例简要说明了此种相位图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程小华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2):9-11
以72槽4/32极绕组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双极对槽号相位图设计双层远极比变极绕组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远极比变极绕组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采用槽号相位图分析变极绕组时,将相位图按是否含负槽号分为两类,并分别指定了变前极基准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变前极每相槽号按变后极相位排列的分布情况,提出均匀型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将槽号分布类型的辨识归结为判断“等效极相组”间的相位重叠及其最小相位差的求取问题,从而获得分布类型的判别条件式,为利用相位图参数预测及处理变极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利用双极对槽号相位图设计交流电机△/△接法和△/带尾△接法的换相变极绕组的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6.
以 72槽 4 / 32极绕组为例提出了利用双层绕组设计远极比变极交流电机的方法 .结果表明 ,双层绕组结构不仅设计方案数量比单层绕组的多 ,而且质量也要比单层绕组的高 . 相似文献
7.
以72槽4/32极绕组为例提出了利用双层绕组设计远极比变极交流电机的方法。结果表明,双层绕组结构不仅设计方案数量比单层绕组的多,而且质量也要比单层绕组的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设计交流电机变极绕组的新方法--反向-换相法,以72槽24/6极变极绕组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反向-换相法设计的变极绕组,在相带宽度上劣于利用换相法设计的变极绕组,而优于利用反向法设计的变极绕组;在出线根数上优于利用换相法设计的变极绕组,而劣于利用反向法设计的变极绕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电机绕组的槽号相位图出发,充分利用槽号相位图的基本特点,结合反向法变极绕组的设计思想,同时考虑到BASIC的可行性及普遍性,探讨了用BASIC实现反向法变极绕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该设计一目了然,简单、直观、可靠、具有一定BASC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人员均可看懂.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反向法变极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和对称块图法,讨论了变极绕组设计的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引入变极绕组的自动设计中,以常用的反向法变极为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变极绕组设计的全自动化,全计算机化和全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双极对数槽号相位图和对称块图法,讨论了变极绕组设计的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引入变极绕组的自动设计中,以常用的反向法变极为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变极绕组设计的全自动化、全计算机化和全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对称块图法和遗传优化算法反向法变极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具体的求解方法及算法,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流程图,研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了变极绕组设计的计算机自动化,实例证明了理论及方法的实用性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变极绕组设计的对称块图法和遗传优化算法反向法变极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具体的求解方法及算法,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流程图,研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了变极绕组设计的计算机自动化,实例证明了理论及方法的实用性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反向法变极绕组方案排列中的对称叠加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反向法变极绕组方案排列中的对称叠加原理,及与之相关的对称位移原理,指出若干个对称方案叠加合成后仍为对称方案,应用这种方法可得到其他方法难以得到的新方案,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首次提出了交流电机绕组△/带尾△接法的换相变极的对称条件,并利用双极对槽号相位图对之进行了严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复合线圈是一种可用来改善交流电机起动性能的新型转子线圈,对其连接问题,归纳为自然等位连接和强制等位连接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新型三滑环绕线转子变极绕组接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帆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25(6):73-75
对具有三滑环的绕线型变极感应电动机,分析比较了常规的反向法和共轭法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指出在既要求所有极数均保持可串电阻调速性质不变又要求有很好的性能条件下,可在转子电路中采用交-直变换的方法,将原来的交流输出变为直流输出,以8/16极转子绕且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王雪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6)
对具有三滑环的绕线型变极感应电动机,分析比较了常规的反向法和共轭法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指出在既要求所有极数均保持可串电阻调速性质不变又要求有好的性能条件下,可在转子电路中采用交-直变换的方法,将原来的交流输出变为直流输出,以8/16极转子绕组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20.
分析讨论了构成无环流3Y/3Y连接换相变极绕组的对称并联条件,说明了其与槽号分布类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最小对称并联槽号组”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并给出了等线圈无环流3Y/3Y连接换相变极绕组的规范设计步骤,还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