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饲草用燕麦现状、问题和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麦(Avena spp.)是一种优良的一年生粮饲兼用作物,具有耐瘠薄、耐盐碱、耐干旱、耐严寒等特性,并且产草量大、营养价值高,是目前广泛被认可和推广的优良禾本科牧草.随着国家"草牧业"、"粮改饲"、"引草入田"等政策的实施,国内燕麦草需求量将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对于饲草型专用燕麦的品种选育、种植技术和模式、收获与加工利用等燕麦饲草体系的研究与建设还很不完善.因此,本文从我国饲用燕麦的品种现状、燕麦饲草现状及饲用燕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与发展潜力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饲用燕麦的研究及燕麦饲草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荞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检索SCI收录的荞麦研究相关文献,分析了1903年至2014年期间荞麦研究的相关动态.数据表明:荞麦研究文献数量逐年攀升,近20年呈现剧增态势;研究领域涉及食品科学技术、农学、化学、营养学以及药理药剂学等多个学科;荞麦文献发文量居前10位的国家以及发文机构集中在日本、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波兰等荞麦主要栽培国;日本学者Ohnishi O和斯洛文尼亚学者Kreft I以总发文量47篇位居荞麦研究核心作者首位;高频引用文献与荞麦抗氧化特性、对铝的耐受及去除能力与荞麦功能性成分的药理药效等研究相关.  相似文献   

3.
预测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了新型食品(基因食品),有机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应用和研究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许多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出无污染、更丰富、更有利健康、更富有营养的食品,必将成为食品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对凉山州荞麦燕麦的集中产区昭觉、美姑、盐源、越西、冕宁取代表性土样测定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 H值。结果表明:产区土壤p H的变幅为6.59~4.53;各指标分别为:有机质4.62%、全氮0.22%、速效氮298.92 mg/kg、速效磷25.40 mg/kg、速效钾199.82 mg/kg。同时对播种前和收获后的土壤养分进行监测对比,提出凉山州燕麦荞麦产区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5.
燕麦开发新产品──燕麦营养粉及加工技术郸擎东,刘彦明,曹玉琴(定西地区旱农中心743000)燕麦含蛋白质15%~20%,脂肪9%,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钙、磷、铁、锌、硒等以及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燕麦内还含有一种燕麦精,具有提神作用,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包括谷子、高粱、荞麦、燕麦在内的山西省特色小杂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山西省特色小杂粮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营养学理念的不断革新,食品的功能性开发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制作功能性食品的过程中,应对食品原材料的营养成分做出科学分析,在现有的工艺技术基础上,采用高效合理的工艺手段对食品进行再加工,确保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中的有益成分,使得加工后的食品具有相应的保健功能。该文对加工功能性食品的几大关键技术进行集中讨论,主要对其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展开分析,具体分析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超高压加工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其他加工技术的应用及前景展望四个方面,以供同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
荞麦生产状况及新类型栽培荞麦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栽培荞麦生产状况、荞麦育种现状、新类型荞麦育种及远缘杂交突破等方面的综述,提出:从野生甜荞中导入花柱同长自交可育基因,可提高甜荞的结实率;将地方苦荞特殊种质薄壳基因导入常规苦荞,可提高苦荞的加工性能和品质。由于栽培种品种间的变异有限,故通过栽培和野生荞麦的种间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双二倍体杂种并用于生产。另外,笔者将不同于花柱异长自交不亲和甜荞、不同于常规厚果壳苦荞的栽培荞麦类型称为新类型栽培荞麦,并指出新类型栽培荞麦将代表着荞麦产业的未来。此外,笔者还详细介绍了新类型荞麦育种的突破和应用,以便为荞麦品种更新、新类型荞麦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通辽荞麦产业优势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辽市是荞麦产业的优势区,但荞麦科研、生产和加工起步较晚,近年来因人们对饮食健康的重视,促进了荞麦的研究和开发。从中国荞麦产业发展概况入手,阐述了发展荞麦产业的意义;从通辽市发展荞麦产业的优势条件展开分析,论证了通辽市发展荞麦产业的有利因素;就通辽市荞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副所长王强研究员主持的“十五”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功能食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历经两年攻关已经完成。该项目主要针对燕麦β-葡聚糖、免疫球蛋白及蛋黄卵磷脂等功能因子的高效分离纯化、功能性评价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浅谈苦荞麦的栽培技术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苦荞麦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简述了苦荞麦的栽培技术,探讨了苦荞麦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攀西地区野生荞麦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四川攀西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的分布现状,并对目前野生荞麦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野生荞麦的有效利用,以及开展野生荞麦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以促进野生荞麦有效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留一全交叉验证方法对燕麦和苦荞样品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进行预测.对光谱波长和信号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剔除异常值后得到实验值和本方法预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272.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方法能够对燕麦、苦荞其它食品中膳食纤维含量进行快速定量或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苦荞发酵食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我国苦荞麦的资源状况及其营养保健功能,并概述了几种主要苦荞发酵食品,如苦荞酒、苦荞醋、苦荞酸奶等的加工工艺及开发现状,提出了研究与开发苦荞发酵食品的现实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杂粮兼药用作物,针对荞麦生产现状,从生态条件出发,分析了温度、光照等因素对荞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以期为荞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光照、温度和水分对野生荞麦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野生荞麦和栽培苦荞麦叶片光合速率对光照、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反应,表明野生荞麦与栽培苦荞麦对光照、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反应差异明显,野生荞麦叶片在利用光能和叶片光合速率的温度适宜范围,以及对水分胁迫适应力等方面都强于栽培苦荞麦,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和较好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7.
按苦荞心粉65%、面粉30%、谷朊粉3.5%、食盐1.5%的比例,添加碳酸钾和魔芋精粉,通过均匀试验探讨制作高含量苦荞挂面配方以及干燥方式对苦荞挂面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添加碳酸钾和魔芋精粉可以降低苦荞挂面的熟断条率和烹饪损失率,延长苦荞挂面的烹调时间;碳酸钾和魔芋精粉添加量为苦荞心粉、面粉、谷朊粉、食盐总质量的0.30%和0.60%时,可以保证苦荞挂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黑荞麦中黄酮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微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madzu Shim-pack-vp-ODS(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02mol/L)-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PH=3.0)(80:20),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0μL.结果:线性范围为40-280mg/L,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精密度为RSD=0.76%(n=6).结论:该方法不仅节省时间,重现性好,而且精密度高,为黑荞麦中黄酮苷的开发利用和含量的测定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育时期野生荞麦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测定苦荞野生近缘种、金荞麦、细柄野荞麦、齿翅野荞麦、甜荞野生近缘种和硬枝万年荞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6种野生荞麦叶片从苗期至盛花期,黄酮含量表现为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盛花期至成熟期黄酮含量呈现逐渐递减的低—高—低变化规律;从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到成熟期茎的黄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略显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各种野生荞麦峰值出现的时期不一致;苦荞野生近缘种花和种子中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11 g/100 g和2.41 g/1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