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青 《大自然》2009,(6):7-9
2005年,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寻找工作委员会成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丢失的北京人化石的再一次寻找。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组跟踪拍摄近三年,制作出了大型系列节目《再找“北京人”》。笔者作为这一系列片的导演,亲历了寻找活动全过程。在关于头盖骨化石下落的众多线索当中,天津的美军兵营曾经是一个最大的谜团。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8,(5)
数年前曾有报道,北京永定河畔坨里地区曾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现已证实,这些化石系经冲刷自河北阳原一带"搬运"而来。1992年夏,笔者应河北地质学院古生物学家庞其清教授之邀,前往河北阳原县,参观考察他们正在发掘的恐龙化石出土地点。我们乘车过官厅水库,沿桑乾河而上,至阳原县的灰泉堡村。化石产出地点位于该村东北约5公里的山巅,该地实际上已处于山西天镇县境内。初发现于1983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时断时续地进行了近15年的采掘和研究。至1997年,经对采得的2300余件骨骼化石进行修复、鉴定、描述及对比研究之后,终于获得了初步的,也是丰硕的成果。经研究证实,阳原——天镇恐龙  相似文献   

3.
1929年12月2日,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第一具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开启了先祖们尘封数十万年的文明之门,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化石依据。这个发现曾被盛誉为“中国近代科学所取得的第一块世界级金牌”。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历经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发现的北京人化石计有:完整或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头骨残片14块,面骨6块,下颌骨15件,牙齿157颗以及断裂的股骨、胫骨、肱骨、锁骨、腕骨等人体骨骼碎片10余件,分属下40余个男女老幼个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对1987年“北京丰台地区新发现的一具人枕骨化石”进行初步探讨。我们对枕骨、骨壁、枕外脊、枕脊三角小区,枕脊及枕外粗隆等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对照和研究,从而推导出这样的结论:该枕骨化石的年代不会少于一万年,它可能处于化石智人向现代人过渡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8,(4):51
1993年3月13日.汤山镇当地民工刘连生等人在清理葫芦洞的堆积物时,发现一具保存相当完好的头盖骨化石.后来被称为1号头骨(汤山女猿人)。专家日前称.近年来对1号女性头骨研究发现.汤山女猿人很可能与欧洲人有过基因交流,也就是寻常说到的是个“混血儿”。“因为1号女性猿人头骨.拥有高耸的鼻梁和隆起的鼻腔,这在中国的古人类化石中很罕见,却常见于欧洲的古人类。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11,(1):68-69
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为全球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衍生物)消耗市场提供节能减排技术及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神雾公司以化石能源使用和深加工过程的节能装备制造与成套销售为主营业务,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邓爱华 《科技潮》2002,(5):11-11
随着北京市民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如今,老百姓节假日带着孩子到科技馆参观成了一种时尚,而科技馆多年不变的老面孔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于是,政府投巨资新建、改建了部分科技场馆——北京将建“侏罗纪公园”今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将耗资800万元打造一个小型“侏罗纪公园”——全新的古生物(主要是恐龙化石)陈列展,并力争在今年暑假之前开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8,(8)
本世纪20年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现曾引起世界轰动,被认为是本世纪古人类研究中最具价值的贡献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这一伟大发现中最珍贵的部分——6个完整的北京人头骨化石,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纷飞炮火中,神秘地失踪了。这,已成为人类的一个巨大遗憾,时至今日查找线索依然纷乱无绪。  相似文献   

9.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4):41-42
我发现世界最小翼龙化石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2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相似文献   

10.
谈谈粪化石     
古生物学家从地层中寻找生物进化过程中残留的遗骸、遗物与遗迹。骨骼属于遗骸,蛋化石、粪化石属于遗物,脚印属于遗迹。在这些化石中最难发现的就是粪化石。1982年春,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采集队在云南禄丰采到了大批的恐龙化石,还采到了稀有的鱼粪化石十枚,其中有四枚较完整,最大的一枚宽径达38毫米,长径43毫米。粪化石的发现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粪化石并内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它们很容易与土壤混合而在自然状态下分解。1827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巴克  相似文献   

11.
侯福志 《天津科技》2003,30(2):48-49
所谓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或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当生物遗体或遗迹被岩土覆盖后,其硬体和遗迹部分在岩石、地下水的长期交换作用后,逐步固结石化便形成了化石,如骨骼、牙齿、甲壳、脚印等,包括遗体化石、遗迹化石(粪便、脚印)、活体化石(保存在冻土层中的猛犸象)三类。 据报载,2002年10月,在辽宁西部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枚带羽毛的恐龙化石,科学家据此得出结论:在1亿年前,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类似于鸟类的会飞的恐龙,这是化石应用的一个典型事例。其实,化石的用途还有许多呢!  相似文献   

12.
许梦园  时国  楼法生  杨玲 《江西科学》2023,(3):464-471+506
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具有丰富的恐龙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内恐龙骨骼、蛋、牙齿和足迹4种化石资源类型及其产出特征。恐龙骨骼化石主要包括4科10种,蛋化石分为5科6属24种,牙齿化石属于霸王龙新种-中华虔州龙和鸭嘴龙,足迹化石属中华虔州龙。恐龙化石类型主要为蜥臀目的窃蛋龙类,少数为霸王龙和鸭嘴龙类,大多分布于赣州盆地;在池江盆地、信丰盆地、于都盆地、瑞金盆地和会昌盆地也产有少量恐龙化石。赣州地区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是研究恐龙生物群演化、古生态及古地理的宝贵素材,也是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总结了研究区恐龙化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化石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为赣州地区恐龙化石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半甲齿龟”化石有助破解龟甲形成之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博士及其研究伙伴,在英国Nature杂志报告了迄今为止最为原始的龟类化石。这种在贵州关岭出土的化石,有助于揭示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龟甲形成之谜"。"2007年5月,我在一位曾帮我们做过化石挖掘工作的农民院子里,发现了一块准备用来搭建房屋的石板上有化石轮廓——现在我们知道那是龟的胸甲轮廓。这块化石比别的水生爬行动物都小,在我以往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为新时期我国恐龙等古生物化石能够依法及科学地发掘与保护开发利用,通过沈阳师范大学近十年来在辽西及新疆等地成功开展大型恐龙化石野外发掘工作的实例,论述了恐龙等化石的野外发掘应在认真贯彻国家《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前提下,通过严格履行国家有关发掘申请程序、组织由科学家率领的高水平的化石发掘队伍、运用科学的发掘方法以及化石发掘后密切与科研结合等措施,高质量完成化石发掘任务。上述方法为依法及科学地发掘古生物化石并合理地开发利用及保护等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1971年冬,贵州省112地质队于桐梓县岩灰洞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等材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后,即派出野外队,随同贵州省博物馆的同志前往考察并作了短期的试掘。次年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派出野外队,在岩灰洞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两枚、旧石器数件和用火痕迹,以及相当多的哺乳动物化石。 1975年,作者等对这些化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由于当时人类化石仅两枚,其中一枚又有缺损,所以对它的系统位置并未给予肯定的结论,只是说:“桐梓门齿化石和前臼齿化石在形态特征上与现代人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虽然其中的门齿化石保留有尼人  相似文献   

16.
地质遗迹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古生物化石是地质遗迹的重要类型。自2009年被批准建立和政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来,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政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初具规模。在简要的介绍了和政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的概况和古生物化石的保护情况基础上,从科学研究价值、观赏价值、科普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角度对和政地质公园中的的古生物化石进行了价值评价,并对和政地质公园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85年5月,我院地质系阎嘉祺同志在铜川川口附近的黄土地层中发现一处哺乳类化石地点,采得一批保存较好的哺乳类头骨、颌骨、牙齿及躯干等化石。化石的数量和完好程度在黄土地层中还是不易多得的。西北大学研究哺乳类化石的专家薛祥煦付教授,应发现者的邀请,亲赴现场考查了化石的地层层位,并一起又进行了补充采集。化石经薛祥煦付教授鉴定,计有:中华鼢鼠Myospalax fantanieri似最后剑齿虎Homotherium ultina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科技》2011,(36):79-79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和他的科研团队近两年在藏北伦坡拉盆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地层学调查和脊椎动物化石考察,不仅在丁青组原有鱼类化石报道的基础上发现了更多的层位和材料,而且还发现了对时代确定和古高度判断有重要意义的犀科化石。该化石发现于在藏北班戈县论波日地点丁青组上部,经研究确认为近无角犀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在山西襄汾赵店采砂场,黄土下部砂层中发现了哺乳动物群化石,并对化石出土层位的时代和古环境进行了分析.在赵店的动物群化石中除最后鬣狗和虎外,基本上与丁村动物群相同,出土层位也与丁村组相似.从化石出土层位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分析,化石层与S1古土壤发育时代相当,其时代上限为距今7.5万年,当属末次间冰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20.
冷琴  杨洪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4):359-364
报道了对热河生物群中植物化石、脊椎动物羽毛化石及沉积物中的黄铁矿莓状体及黄铁矿微晶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了热河生物群化石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微环境特征.黄铁矿莓状体及微晶质大量保存于植物化石表面和组织内部,而羽毛化石和围岩中则较少.莓状体直径6~31μm,平均约20μm,指示了一个游离氧气浓度小于30μmol/L的贫氧水体环境.植物化石内部莓状体的生长指示了在黄铁矿化过程中水分子和游离氧气分子在机体组织内的存在,而组织降解和莓状体形成之间的相对时间差又指示出快速的软组织降解始于化石化的最初期.植物化石的细微结构在细胞水平上的缺失支持此解释.提出了"化石封套"模式以解释化石化初期在有机物周围形成的有别于水体大背景环境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