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准确进行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预测,采用考虑空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公式,结合有限单元法,用正态分布曲线拟地表沉降曲线,对地表沉降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在进行地表沉降分析时,考虑空间效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沈阳地铁车站深基坑沉降变形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东北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沉降变形特性,以沈阳地铁下深沟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观测的方法,推导了适合沈阳地区深基坑的最大下沉点位置和最大下沉量的计算中关键参数地基土最大下沉角的公式及值,并得到基坑外地表沉降变形最大点位置和沉降量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土最大下沉角的合理性和理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初步突破了传统沉降变形预测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寻求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地铁车站深基坑设计施工中沉降变形分析和预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盐城一深基坑支护设计对周边六层浅基础建筑的影响分析$结合现有相关的国家规范,从基坑周边土体和建筑物变形两个方面综合分析,阐述了深基坑设计过程中,如何对支护周边地表沉降进行计算控制,以保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同时取得最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深基坑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确保深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稳定性,以大连地铁某车站为研究背景,基于FLAC3D仿真技术构建车站深基坑土岩体摩尔-库仑弹塑性模型,对其土岩体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利用MATLAB绘制地表沉降对比分析曲线,从而找出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量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基坑周围土体及地下岩层应力的影响,随着深基坑开挖工程推进到中期,地表沉降梯度增大.该研究成果可为合理预测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风险值,有效预防基坑施工事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考虑空间效应的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进行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预测,采用考虑空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公式,结合有限单元法,用正态分布曲线拟合地表沉降曲线,对地表沉降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在进行地表沉降分析时,考虑空间效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深基坑施工引起的环境变形问题,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探讨了深基坑降承压水对墙体变形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依托工程实例,采用基于Biot固结理论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通过力学和渗流交替迭代计算模拟开挖降水的耦合作用,并以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比有无降水条件下基坑的墙体变形和地表沉降,获得深基坑降承压水引起的坑外附加地表沉降曲线,并与相同水位变化下一维固结理论的计算结果对比,探讨两者间的差异及其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深基坑降水对墙体变形影响较小,但会明显增大坑外地表总沉降量及其影响范围;基坑降承压水引起的坑外附加地表沉降在墙后1.5倍开挖深度以外,与一维固结理论的计算结果相同;墙土共同作用是导致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坑外附加地表沉降在墙后1.5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降水引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面下沉。甚至造成邻域内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本文针对某深基坑降水对周围地表及建筑物的沉降进行了模拟与监测对比分析,分析沉降产生的原因,后期地表沉降受施工影响的系数增大,预测沉降带来的后果,对同类基坑降水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规范《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计算超高层建筑时未考虑深基坑支护侧限作用的弊端,提出一种超高层建筑箱基沉降的新的计算方法。此方法考虑了深基坑的支护作用,将箱基沉降分为两部分计算:箱基底面以下和支护结构以上部分的十体,处于侧限压缩和挤压状态,支护结构以下部分的土体,处于竖向压缩状态,分别用压缩模量及变形模量进行了计算,并与青岛中银大厦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对修订规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悬挂式止水帷幕不能完全阻隔基坑内外水力联系,此时基坑周边环境难免受到基坑降水的影响;当深基坑内降水程度较大时,为保证周边建筑安全,悬挂式止水帷幕结合坑外回灌的方案开始被用于实际工程中。文章以某深基坑工程实例为依托,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降水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悬挂式止水帷幕条件下深基坑工程降水与回灌过程中的水位变化与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止水帷幕结合回灌的方案能够大幅减小基坑外水头降深,有效控制基坑外的地表沉降发展,对比未设置止水帷幕和回灌措施的降水方案,水头降深和地表沉降控制率可达80%以上。合理排布回灌井位置,尽早启动回灌井回灌,可使沉降控制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盾构掘进法开挖隧道对地表沉降影响的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盾构掘进法开挖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在地下工程施工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对地表沉降进行预估.总结了国内外对盾构掘进法开挖隧道引起地表沉降进行预估的常用计算方法,如Peck横向沉降槽经验公式及修正公式、数值分析法、模型试验法和智能决策理论方法.最后就目前国内外盾构掘进法施工隧道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土岩组合区基坑外侧地表沉降视为偏态分布模式,通过试算法对偏态分布公式中关键参数进行调整。并将调整曲线与现场实测沉降曲线进行拟合,找出线性相关系数较大的参数值。在确定出关键参数之后,即确定偏态曲线的解析式,可为类似基坑工程地表沉降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的构成及其机理,指出影响地表沉降的诸多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具有随机性.因此,基于著名的Peck公式,推导了地表最大沉降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并利用中心点法计算了地表沉降的可靠指标和失效概率,最后以实例说明.所提出方法为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经.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双线隧道存在复杂的耦合作用,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极为复杂,所以准确计算地表沉降较为困难。本文基于Peck公式和Chapman修正参数,考虑先行隧道的施工影响和双线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参数的经验量化,建立了双线隧道地表沉降的计算公式。此外,依托苏州市轨道交通S1号线工程,讨论公式在不同土层中的适用性及参数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双线隧道盾构施工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应用本文修正公式计算得到的地表沉降值与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均较为吻合。修正公式考虑了双线隧道的位置信息,可以定量反映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该研究可为软土地区双线隧道盾构施工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周围地表任意点移动变形计算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首先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得深基坑挡土墙侧向位移函数,并导出挡土墙任意剖面位移计算公式,通过地面沉降与挡土墙侧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可求出地表任意剖面沉降的最大下沉值,得出地表任意点沉降计算公式,并推导出圾表任意点沿任意方向的倾斜,曲率变形及曲率半径,最后从管道受力分析,求出允许曲率半径,两者进行比较,估计管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是否遭受破坏,指导施工并对地下管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鉴于三维应力作用下土变形模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体积变化,首先视地基土是由孔隙与土颗粒骨架组成的两相介质,将地基土单元抽象为空心球壳单元,利用Walsh公式及体积应力作用下的球壳位移计算公式,导出了地基土变形模量、土颗粒骨架变形模量与地基土孔隙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地基土变形模量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引进分级加载思想,建立了增量体积应力作用的地基土变形模量变化的递推关系模型,然后,考虑三维应力影响,联合引进分层总和与分级加载的思想,利用前述地基土增量体积应力作用的地基土变形模量变化的递推关系模型,建立了新的地基沉降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反映三维应力及变形模量变化对地基沉降分析的影响,还能有效避免地基土压缩试验曲线或地基静载试验曲线的使用.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并与现有同类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了本文模型与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在软土地层中顶管施工所引起的地面沉降常常会造成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移动甚至破坏- 通过对土与顶管的受力及变形的分析,在施工前预测特定顶管工程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幅度及其形态- 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显示,顶管施工时管节周围土的运动是三维的- 建立了处理上述三维问题的简便计算方法- 基于半解析元法将顶管施工中三维土运动问题转换成一维数值计算- 在轴向离散而在环向和径向取解析函数,建立了半解析单元的位移函数- 给出了包括位移函数、刚度矩阵和荷载矩阵在内的理论分析过程- 计算结果表明,半解析元法对于计算顶管施工中的地面沉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分析与计算结果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包括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而言,顶管管节相当于隧道的衬砌- 虽然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的沉降槽也近似于误差曲线,由于土的粘塑性变形,地面沉降的幅度在施工过程中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测沉降比的群桩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单桩试桩曲线包含了丰富的桩土相互作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应了现场土质的力学性态,所以提出利用单桩静载试验来推求群桩沉降.考虑到目前桩基理论计算出来的相互作用系数夸大了群桩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收集了77组单群桩沉降实测资料,利用其中71组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群桩沉降比公式,对其余6组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数座高层建筑在打桩施工期间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和变形观测成果处理.给出了适合於上海软土地基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和变形观测成果按秩亏自由网进行平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程序FLAC 3D编制计算程序,对软土排水固结沉降进行非线性流-固耦合数值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软土排水固结机理和沉降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沿土体高度方向,地表沉降量最大,沉降速率也较大,随着深度增大沉降逐渐减小,地表土体靠近排水井沉降最大,向远处逐渐减小,沉降分布呈曲线型;在深基坑附近渗流曲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