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名遂千秋,卧龙岗也因此闻名天下。本文浅谈武侯祠园林意境的生成,并探讨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在武侯祠园林景观中的运用,从而使对园林艺术的理解从一个直觉的层面进入一个科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南阳武侯祠是诸葛亮青年时代的躬耕之地,千百年来一直被作为众人纪念诸葛亮的公共园林。该纪念性公共园林以三国汉文化为主要根基,将园林的规则布局与自然布局相融合、规整的园林建筑与清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幽静自然的风景式园林景观。南阳武侯祠在造园上尊重原有地形,巧妙安排空间序列、植物配置、山石水体,营造出一种幽静、淡雅、古朴的自然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3.
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躬耕地和刘备三顾处,在历代的重建、扩建中,其名称在不断演变,由最初的"草庐"演变为"诸葛庐""武侯祠""卧龙岗""诸葛亮庵"等。名称的演变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痕迹,丰富了卧龙岗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对卧龙岗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南阳卧龙岗上的武侯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岗上珍藏的历代文人墨客题写的碑刻匾联数量居全国武侯祠首位。其中,于右任先生的墨宝最引人注目,使人流连忘返。他的墨宝在一座古建筑群内达五幅之多,实属罕见。为南阳武侯祠题写的墨宝居全国武侯祠最多,反映了于右任先生对南阳和对南阳武侯祠的特殊感情。本文在对于右任先生所题武侯祠楹联、匾额、碑刻进行现场观摩的基础上,对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及其背景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时,由于受当时儒家阴阳五行和风水理论的影响,时人以其所居高岗的地形大势称其为"卧龙"。随着诸葛亮的形象被不断推崇和神化,地以人名,元代以后,人们便把当年诸葛亮躬耕之地,称为"卧龙岗",卧龙岗便成为千秋名胜地从此名扬天下。由此可知,诸葛亮躬耕之地与卧龙岗息息相关,诸葛亮当年的躬耕之地即是南阳卧龙岗。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东汉末著名历史人物。其业绩为后人景仰,并在后世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诸葛亮文化现象。《三国志》为信史,在其基础上衍生出的是较贴近历史本原的诸葛亮“历史形象”。此后,经多方演绎,特别是经《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逐步走向神化。在诸葛亮的神化过程中,其德、行、言等自身条件是最基本前提;戏剧、小说、诗歌等社会传播方式则在其中起到了一种外在推动作用;此外,封建统治者、封建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也在诸葛亮的神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9):1599-1604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IPA法进行分析给出景区的现状:南阳武侯祠的自然景观和卫生情况达到游客的满意状态;交通状况和门票价格重要性低,表现性高;宣传力度和服务态度重要性低,绩效也低;景区整体感受和人文景观的重要性高,满意度较低.从而建议在保持武侯祠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优势的同时,要根据游客年龄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大力提高武侯祠景区的多种门票价格策略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有着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格,本文全面分析诸葛亮的个性弱点,对诸葛亮有了全面、深刻了解,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事业奋斗终身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德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将古代兵法中的示形、造势、用术、谋攻、诡道、出奇等战争智慧充分贯穿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塑造了众多政治领袖和军事统帅人物的形象。其中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足智多谋更具典型意义。本文试图探索诸葛亮的谋略智慧,以期对人才科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诸葛亮智慧文化的内涵、智慧文化体育旅游开发机遇的论述,提出对智慧文化的代表:木牛流马、损益连弩、草船借箭、八阵图等蕴涵诸葛亮智慧文化的项目进行体育旅游开发的策略,为南阳卧龙岗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思路,提升南阳卧龙岗文化旅游内涵,打造南阳卧龙岗智慧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1.
集君子人格与隐者人格于一身的诸葛亮是从儒家经学模式到以道释儒的玄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其"观其大略"的学习方法和"淡泊"、"宁静"的学习理念不仅是儒家本色的充分展示,而且表明诸葛亮是稷下刑名之学的实践者,在学习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韶关地区是佛教尤其是禅宗弘法和传播的重要策源地与据点,境内历代寺院遍布.在这为数众多的寺院中,南华禅寺、东平山正觉寺、云门寺以及月华寺、大梵寺、灵树寺、双峰寺、别传寺等,是禅宗的重要道场,在禅宗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禅祖庭南华禅寺的兴衰沿革历史,充分说明了寺院兴衰“全维系于嗣法”,得人则兴,失人则废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有关史料,考证甘露寺当是唐敬宗宝历2年(826),由李德裕创建;该寺规模颇大,主体建筑当在北峰之上。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理学家,朱熹要建构自己的理学体系,离不开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思考。在经史关系上,朱熹反对两种思想倾向,一是重经而弃史,二是重史而废经。他把历史研究当作格物穷理的手段,主张先悟透经书义理,然后再阅读史书,研究历史。其论历史人物,特别强调义理在历史人物身上的体现,兼顾“资质”和“本领”,坚持道德判断与事实判断相结合,重义理,亦重功业。从天理的角度出发,朱熹把史书编纂的目标定为明正统、正纲常,强调用书法义例来达到昭鉴戒和明人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明秀寺是太原地区保存较好、整体空间布局相对完整的一处传统形式的寺庙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明秀寺除大殿曾维修过之外,其余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多处部位出现险情。经系统勘测、综合分析、科学研究,提出了明秀寺的修缮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南阳目前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有许阿瞿墓志汉画像石、唐河郁平大尹冯孺人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杨官寺西汉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方城"胡奴门"画像石题记等。现存的汉代碑刻主要有: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神祠碑、赵蓟碑、南阳都乡正为弹碑等。这些珍贵的汉画像石墓墓志题记和汉代碑刻记录了汉代的社会历史、书法等内容。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书法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庙祭民俗在传统庙会的形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庙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但成为传统庙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庙会大都是以相应的庙祭民俗作为其不断存续发展的保障。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曾一度消失的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得以再现。北京五显财神祭祀在当今北京莲花池庙会的再现,不但赋予了庙祭民俗更多的娱乐性,而且庙祭民俗的再现,成为对民间传统文化加以展现或应用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普庆寺是新疆历史上建筑规模最大的寺院,由清代藏族著名爱国宗教人士一世察汗呼图克图(喇嘛噶若)所建。寺院原址位于天山北麓的库尔喀喇鸟苏(今新疆鸟苏市)境内的白杨沟。因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治学严谨、学经制度完整等特点,在历史上享有“第二西藏”、“第二拉萨”的美誉。文章运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普庆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学经情况、建筑结构、主要节日、今昔宗教器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探讨与研究,为学界和世人再现普庆寺昔日的文明与辉煌,开拓西域学和藏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晋祠中祠庙寺观的分析与研究,运用祠庙寺观的分类方法,探讨了晋祠从一座祭祀唐叔虞的祠堂演变成集儒、佛、道于一身,汇祠、庙、寺、观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的发展过程;总结出晋祠中的祠庙寺观是如何在各归其位的同时又互相联系、融合、转化,从而汇聚成为了今天晋祠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0.
东岳庙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庙会文化的一个典型。通过对东岳庙会历史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庙会源起于汉唐,确立于北宋,中衰于金元,转型于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