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和返回,我国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茫茫太空,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又向总体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神舟七号从发射、出舱到返回一气呵成,整个过程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用中国航天人的话说,一切都按程序进行,非常完美,简直是太完美了。尤其是翟志刚一手扶着舱外栏杆,飘浮在太空,一手握着中国国旗,在太空挥舞,这一幕让人激动,让人着迷,这历史的一刻将永载史册。茫茫太空印记了这一刻,中国人来了,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使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神舟七号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出舱活动,已经顺利返回,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从神舟六号到神舟七号用了3年时间,20多分钟的舱外活动凝结了广大航天科研人员的艰辛的劳动和智慧。翟志刚的太空一小步,是中国人的一大步。让捌门回首神舟七号的太空之旅,领略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展望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庞之浩 《科学世界》2005,(11):16-24
2005年10月12日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神舟六号飞船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为目标。搭载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试验设备和科学试验设备,全面验证和考核了载人飞船的生命保障功能,以及结构与机构系统和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等。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美国开始在航天领域进行改革,希望借助私营企业将其航天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就如同刚刚到来的虎年一样虎气冲天。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再到如今的太空出仓,中国向世界证明自己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太空技术领域获得长足的进步。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第一大国美国当然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6号”飞船由“长征2F”火箭搭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两年之后,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第二批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本期封面图片为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返回着陆后受到搜救人员和媒体记者欢迎的场面,由赵建伟摄影并供稿。  相似文献   

6.
当杨千伟的脚再次踏上地球时,中围载人航天宣告成功。这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实力第一次把中国人送上太空,而且是继俄美之后第三个实现裁人航天的国家。强烈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全民的凝聚力的迸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影响是深远的,而且是无法用任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08,(20):14-15
9月28日晚,神七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出舱后挥手致意。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跨越,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能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9,(5):6-6
美国航天基金会日前宣布.将该基金会的2009年“太空成就奖”授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神七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等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并领取了奖项。  相似文献   

9.
近日,到武汉参加湖北大学超级稻鉴定工作的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谈到太空育种时说,“神舟”五号飞船携带1公斤左右的植物种子上太空,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技术的广泛运用上跨上了新台阶。 航天育种是指将植物种子或枝芽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太空微重力、多种宇宙射线和短期过载等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2009,(20):6-6
英国《每日电讯报》2009年9月15日报道,由军方负责的中国太空计划,已经在中国南部新建的航天中心横空出世。随着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的建设,中国原本发展迅速的太空计划又实现了一次巨大飞跃。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05,(3):54-54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早已得到实现。不过,有人觉得像宇航员那样升空仍然不过瘾,太被动,要从制作火箭开始,彻头彻尾地体验一把征服太空的乐趣。据报道,美国一名火箭迷就梦想成为世界首位“土宇航员”,他自己动手研制了载人火箭,并准备在2006年某个时候乘着它遨游太空。  相似文献   

12.
马杰 《科学世界》2006,(2):68-68
寻找能制取氧的富矿地点,作为候选的未来周面基地 为建设未来的月球表面基地,美国宇航局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月球进行了探测。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距地球100亿光年的星系。这是为了载人航天探测首次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月球进行观测.以查明能成为氧气供给源的矿物分布情况,确定作为月面基地的候选地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大气层之后的第四活动领域。第四活动领域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改变昼夜节律等特点,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开发前景。以发展载人航天器为重点的、由航天员参与的载人航天技术是以对太空进行探索以及利用太空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综合工程技术,它是新技术群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高技术密集的尖端科学技术。 文章从载人航天技术的概念、内容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意义三个方面对载人航天技术进行阐述,说明载人航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还对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概况与未来的发展做了介绍,最后提出了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郑江凯 《科技资讯》2009,(32):95-95
建立密闭生保系统是航天科技和人类探索太空发展的必然,也是近年来航天科技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空间密闭生保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物理化学再生式生保系统和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的结构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密闭生保系统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认为基于微生物和高等植物的生态结构是密闭生保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返回,标志着航天飞机时代的结束。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计划大力发展新一代航天器“猎户座”及“战神”火箭接力进行载人航天活动。  相似文献   

16.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返回,标志着航天飞机时代的结束。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计划大力发展新一代航天器“猎户座”及“战神”火箭接力进行载人航天活动。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建设》2013,(6):F0003-F0003
从1957年和1961年前苏联相继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经过了50多年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手段日新月异,而无线电波在航天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和显著。航天器与地面的所有通信、遥测遥控都依赖无线电。  相似文献   

18.
《青年科学》2013,(7):15-15
润滑油为神舟护航 你知道吗?从入轨到交会对接,从脱离空间站到再入大气层返回,神舟十号任务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航天润滑材料的帮忙。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4,(10):62-62
首批太空蔬菜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9月5日,据有关部门消息,我国应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的首批太空蔬菜品种,目前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其中“太空蕃茄”已累计推广了3万余亩,“太空青椒”的累计推广面积则已突破20万亩。选育出我国首批太空蔬菜品种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20.
《当代地方科技》1999,(6):79-79
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数万人40年不懈的努力并数以千亿美元的投入为代价的,这样高的投入是否值得?中科院院士、中国空间协会理事长、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王希季先生撰文阐述了这一问题。1961年4月12日,俄国人加加林进入太空轨道并返回地面,掀开了世界载人航天史的第一页。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进行了216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中美国124次,俄国92次,共有795人次上天,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实验活动。但这些载人航天取得的巨大发展,是以上万人40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数以千亿美元计的投入为代价的。时至今日,人类并没有从载人航天得到多少回报。这就引发了"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和值不值得搞载人航天"的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