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天下大乱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奴隶们纷纷起义,地主阶级正在兴起并向奴隶主夺权,奴隶制旧秩序日益崩坏,没落的奴隶主垂死挣扎。在这种形势下,孔丘作为奴隶主的代言人,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和“兴灭国,继绝世,举  相似文献   

2.
(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的大变动时期,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为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创造了条件。代表新兴生产关系的地主阶级积极主张社会变革,他们和反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各个领域中开展了激烈的大搏斗。当时出现的百家争鸣就是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叛徒、卖国贼林彪,效法孔丘“克己复礼”,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疯狂地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向党、向社会主义发动了全面进攻。所谓“民富国强”的谬论,就是林彪一伙实现“克己复礼”的反动经济纲领。 林彪的“民富国强”,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它渊源于两千多年前孔丘的“富民”说。林彪自称“坚信马列”,但马克思逝世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列宁是我们同时代的人,他偏说马克思、列宁“离我们太远”,而孔丘离我们两千多年,林彪倒把孔丘的那套破烂奉为金科玉律,极力兜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林彪和孔丘都是剥削阶级代表人物,林彪要搞反革命复辟,就自然要向反革命复辟的祖师爷孔丘求经学道。同时,孔丘的“富民”说颇具欺骗性,很适合于搞反革命活动的需要。我国历代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如曾国藩、袁世凯、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春秋末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他的反革命复辟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办教育。 历代反动统治者把孔子吹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林彪一伙甚至公然叫嚷:要“大书特书”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功绩”。 孔子办教育的历史本来面目究竟怎样?我们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马列主义观点加以剖析。这对于深入开展批林整风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是很有必要的。 为奴隶主服务的“私学” 过去,有的人因孔子办私学,吹捧他是我国历史上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把学问从贵族手里拿到平民手里的…  相似文献   

5.
孔丘是利用治学讲学为反革命复辟服务的祖师爷。孔丘的忠实信徒林彪效法孔丘“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鼓吹孔丘“韦编三绝的治学精神”,把孔孟之道作为篡党夺权、建立林家世袭王朝、复辟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 深入批判林彪顶礼膜拜的孔丘治学精神,对于揭破其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击退教育战线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潮,是很有必要的。 “治学”──进行复辟活动的舆论工具 孔老二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多次吹嘘自己“好学”,还大言不惭地奚落别人“不如丘之好学也”。据《史记》中纪载:“孔子晚而喜《剔》”,“读《赐》,韦编三绝。”就是说,孔…  相似文献   

6.
中庸之道是孔孟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孔丘为了复辟奴隶制而抛出的一种反动哲学。两千多年来,它一直为反动阶级所赞赏,充当他们反对社会变革、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近代一切机会主义者也惯用中庸之道来对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他们否定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执行反革命复辟路线和投降路线,提供理论依据。叛徒、卖国贼林彪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者。 林彪一伙为了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实现他们“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一再抬出中庸之道,到处兜售。他们大肆宣扬“中庸之道”“合理”,  相似文献   

7.
什么样的人可以受教育,什么样的人不能?对于这一事关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孔子在文化教育仍为奴隶主贵族垄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受教育的春秋时期,就提出了“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便予教诲——这一撼世震俗的独到主张。然而,其本质含义究竟是什么?“束脩”是否就是干肉或学费?如何评价孔子的这一主张?本文试图就这一系列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战国末叶,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已基本完成。但是如同任何新旧社会更替阶段的情况一样,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仍然存在,奴隶制的复辟随时都可能出现。革命与复辟,新兴地主阶级与腐朽反动的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十分剧烈。在政治思想领域中,反映这两个阶级斗争的,是代表前者的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与代表后者的保守倒退的儒家路线的斗争。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到秦始皇时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任务。统一六国后,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反复辟的斗争,儒家和法家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在激烈地进行着。如何巩固刚刚统一起来的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进一步打击奴隶主贵族复辟与分裂势力,是当时最大的课题。秦始皇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建立以国都成阳为中心的交通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措施一样,交通系统的建立,也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中发展和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变法,唯有秦国取得最大成功。范文澜认为新制度在秦国得以实施,“因为秦国的腐化势力比较薄弱”。范氏“腐化势力”说的内涵,应指“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具体表现为守旧的奴隶主阶层相对弱小。世卿世剥制薄弱,宗法关系淡薄,这是由于秦国的婚姻状况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林彪长期以来声嘶力竭地宣扬孔孟之道呢?原因就在于一切没落的反动阶级都要尊孔反法,妄图用孔孟之道的精神枷锁来束缚人民的手脚,以挽救他们行将灭亡的命运,或者把孔老二的亡灵作为他们反革命复辟的思想武器。例如在究竟是谁创造历史这个问题上,林贼和孔老二就是一脉相承的。 孔孟之道鼓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把劳动人民说成是“怀土”,“怀惠”,就是说,想的是种地和小恩小惠,而奴隶主则是“怀德”,“怀刑”,既重视道德又关心维护法律制度,所以在他们看来,历史的发展只能由所谓“有智慧”的少数奴隶主的意志所决定,劳动人民只能听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孔子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音乐的局面,把奴隶主贵族的音乐教育变为新兴地主阶级的音乐教育,实行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孔子揭示了音乐与政治的内在关系,阐明了音乐对政治的重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子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第一个提出了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尽善尽美”、“中和之美”的音乐审美现;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既注重音乐内容,又注重音乐形式的音乐理论家。强调音乐必须“文质兼备”,即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实行科举前怎样选拔人才 在我国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采用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选拔和任用符合他们政治需要的人才。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奴隶制时代,奴隶主贵族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奴隶主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战国时期,这种情  相似文献   

13.
“克己复礼”是两千多年前孔老二疯狂反对社会变革,主张历史倒退,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叛徒、卖国贼林彪继承了孔老二的衣钵,多次叫嚣:“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这充分暴露了他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林彪鼓吹“克己复礼”,在西藏,就是要恢复反动的农奴制度,让三大领主卷土重来,把我们重新变成奴隶。孔子和林彪跟三大领主一样,是我们翻身农奴不共戴天的死敌。 我们几位藏族学员,过去父母都是农奴。在西藏民主改革前,我们有的逃过荒,有的要过饭,有的七岁就去给领主当小奴隶,受尽了奴隶主…  相似文献   

14.
商鞅变法不是新兴地主阶级变奴隶制为封建制的社会革新运动, 而是没落时期的奴隶主贵族统治者为了振兴奴隶制度“自强”、“自救” 的改革方案。变法后的秦国实行普遍奴隶制度。但变法的客观结果越出了统治者的主观意图之外, 为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奠定了基础, 故其社会制度已具有向封建制过渡之性质  相似文献   

15.
孔孟之道竭力宣扬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是“剥削有功”的强盗逻辑,为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提供理论基础,为复辟奴隶制培养忠实的奴才。同时这一反动思想成为历代的剥削阶级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并且妄图以这一反动的理论为实现反动统治者的永远统治服务。 解放后十七年来,教育战线长期被刘少奇一伙把持,推行一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们继续以孔孟之道及封、资、修的一套来毒害广大青年和干部,搞教授治校,干部脱离工农,脱离劳动,脱离实践,学校成了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我们广大工人继续…  相似文献   

16.
〔简评〕作者荀况(约生活于公元前313年——238年),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是一个战斗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天论》是他与儒家论战的重要哲学著作。在《天论》中,他从唯物主义思想出发,论述了他对“天”的看法,全面地批判了以孔丘、孟轲为代表的儒家“天命论”,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奴录主阶级的权,变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天”大造典论,为法家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篇文章的要点有: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以“正义”作为他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强调了“人治”和“法治”的重要性,他关于国家政体和选举制度、法律体系必须服从政府的公理、犯罪和刑罚、妇女地位,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一系列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也充分暴露了柏拉图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一孔丘首先提出了“辞达而已矣”的论点。这一论点在文艺理论批评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人们千百年来在实践中都肯定“辞达”是评价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对文艺作者来说,“辞不达意”向来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批评。但有那么一本厚厚的《论语批注》,为了想把《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批得“体无完肤”,竟把上面所说的这一句话也拿来大批特批,如此批道:孔丘讲的“辞、达而已矣”,是同他说的“巧言”对立的。他把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的言论称为“巧言”,攻击他们言不由衷,虚伪造作,妄图以此抵制新思想的传播。其实,一贯要两面派,玩弄花言巧语的,正是孔丘自己。他大讲“辞、达而已矣”,那是企图用漂亮的辞句,掩盖他的“矫言伪行”。孔丘的确多次反对过“巧言”,认为虚伪造作的语言“鲜矣仁”、“乱德”,十分可耻。批者究竟有什么可靠的证据断定孔丘反对的“巧言”,就是指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的言论?难道新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明君贤主都知道“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①,把重视贤才作为“致安之本,致治之道”②因此,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官吏的选择与作用.按末人苏东坡的说法,中国选任官吏的方式经历厂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索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交,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③几个发展阶段.本文就科举制实行前的选官制度作一简述.一、“三代以上出于十”的“世卿制”“二代”指夏商周二个奴隶制王朝.“三代以上出于学”主要指商周。三代时期选任官吏实行的是“世卿制”这是一种奴隶主贵族世袭官职的制度,在西周发展最完…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历史上儒法两家的文艺作品亦不例外。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正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楚汉相争”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大风歌》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阶级力量和精神面貌;而《垓下歌》则表现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进行复辟倒退的垂死挣扎和丑恶脸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