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集成材家具取材于竹材资源,不依赖于木材资源。我国竹材资源丰富,全竹家具市场广阔,发挥竹材资源优势,开发竹集成材家具可以缓解木材资源紧张、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竹材的工业化高效利用及满足家具市场的需求。如何开发和发展竹集成材家具,是目前中国家具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竹集成材家具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1 对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特点、造型、结构、生产工艺等进行了研究,并从人体工效、家具品种、使用场所、安放形式、结构特征、表面处理、造型风格及造型线型等方面对新型竹集成材家具进行了较为…  相似文献   

2.
竹束精细疏解与炭化处理对重组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去青留黄的竹片为原料,利用纤维原位可控分离技术,对竹片进行精细化疏解处理,再经浸胶、干燥后,采用热压法制备重组竹,并与普通的本色重组竹、低温炭化重组竹、高温炭化重组竹以及竹基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是提高重组竹的耐水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缺点是力学性能损失严重,静曲强度损失率达到45%; 与高温炭化处理相比,精细疏解加工工艺简单,加工的重组竹力学性能基本不损失,且能更有效地改善重组竹的耐水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与普通本色重组竹相比,采用精细化疏解竹束制备的重组竹,其吸水率降低75%,吸水厚度膨胀率降低67%,耐水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接近竹基纤维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竹类植物秆形生长机制,研究利用激素调控竹材纤维生长质量,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20、40、60 mg/L)赤霉素(GA3)处理毛竹实生苗,观察并测定处理后新分蘖竹株数量、秆形及竹材纤维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A3后,新分蘖竹株秆高、节间长和叶片数量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20、40和60 mg/L GA3处理实生苗新分蘖竹株秆高分别比对照(0 mg/L)增长0.56、1.19和1.21倍,平均节长度增加0.49、1.05和1.10倍,叶片数量增加35.61%、48.35%和38.68%; 新分蘖竹株数量、单株节数和地径在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伴随秆形变化,新分蘖竹株竹材纤维质量也有所改变。20、40和60 mg/L GA3处理,明显增加了新分蘖竹株竹材纤维细胞长度,分别比对照增加13.17%、20.68%和21.46%; 但各处理对竹材纤维细胞的宽度作用不显著,从而使得处理后竹株竹材纤维的长宽比增加,有利于竹材纤维质量提升。另外发现,不同浓度GA3处理对竹材纤维细胞的壁厚、腔径和纤维组织比量的影响不显著。分析认为,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改善毛竹实生苗新分蘖竹株的竹材纤维质量,但对提高竹材纤维产量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PVA纤维增强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掺量(纤维体积率为1%~2%)的高强度高弹模聚乙烯醇纤维(简称PVA纤维)进行延性纤维基材料韧性的研究,分析了材料组成参数(PVA纤维体积率、纤维长径比、界面改性剂和砂灰比等)对高强度高弹模PVA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高强度高弹模PVA纤维以及通过材料组分优化,可以在低体积率下得到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凹土可以做为PVA纤维的一种界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了树脂基减摩复合材料中树脂、纤维对减摩材料的机械性能、摩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实验室自制的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以混杂纤维及复合润滑组份为增强材料,研制出一种高强度、低摩擦系数小磨损量的酚醛树脂基纤维增强减摩复合材料.这种新型材料已通过技术成果鉴定,可望应用于电车滑块、机车受电弓等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6.
 中国木结构建筑工业的复苏面临很大的压力,其中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中国缺乏天然优质大径级木材资源。如何利用中国现有劣质材资源,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改进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对聚氨酯胶黏剂制造落叶松集成材/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BFRP)的胶合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竹材作为木材和BFRP的过渡层,同时引入硅烷偶联剂KH550对竹材进行处理,并在偶联剂HMR对竹材和BFRP的处理工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结果表明,径向横拼竹板材两面材性相同,同时成功避免竹节对胶合性能的影响,因此径向横拼竹板材与BFRP和木材的胶合性能最佳;硅烷偶联剂KH550对竹材处理工艺的引入,极大地增强了竹-BFRP的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酚醛树脂基减摩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研究了树脂基减摩复合材料中树脂、纤维对减摩材料的机械性能、摩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实验室自制的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以混杂纤维及复合润滑组份为增强材料,研制出一种高强度、低摩擦系数小磨损量的酚醛树脂基纤维增强减摩复合材料。这种新型材料已通过技术成果鉴定,可望应用于电车滑块、机车受电弓等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8.
微薄竹装饰板是采用竹材旋切单板作为人造板基材的表层 ,并在背面覆贴各种平衡层的一种新型饰面装饰材料。微薄竹材单板的加工及其在装饰领域的应用 ,既节约了优质木材 ,又高效地利用了我国丰富的竹材资源 ,提高了基材产品的档次 ,增加了装饰产品的花色品种 ,拓展了竹材的使用范围 ,为竹材的工业化利用以及竹材的深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笔者研究了微薄竹装饰板的基本结构、构成原理、工艺条件、工艺参数和变形问题。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数学模型安排试验方案 ,根据试验结果 ,系统分析了热压时间、涂胶量、热压温度、竹片含水率和PF浸…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供一种竹材加工的实用工艺技术。其主要特征采用软化、加压形状固定,使原来密度提高到0.8—1.4g/cm~3,含水率<12%,为竹材的利用和制造竹胶合板、层状板等提供便利。比普通的劈篾省工省料,特别是制品表面平整光滑。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压缩比,提高竹板密度和强度;也可将胶合剂、增强材料、电磁屏蔽材料、阻燃和防腐等材料压入竹材内部,制成多种用途和功能的竹制品及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量不同相对湿度下毛竹竹块、竹粉、竹纤维、薄壁细胞的吸湿平衡含水率,建立了相应的水分吸着等温线,并探讨了它们水分吸着特性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毛竹竹块、竹粉、竹纤维、薄壁细胞的水分吸着等温线与木材类似,均呈反"S"形;竹粉的水分吸着等温线整体高于竹块,但两者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相差很小,约为0.37%;化学离析得到的毛竹薄壁组织细胞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为44.24%,显著大于竹纤维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34.07%);毛竹薄壁细胞及竹纤维的纤维饱和点含水率均显著大于竹块和竹粉,原因是化学离析使竹材细胞壁壁内产生较多的微毛细管系统,有利于水分子的多分子层吸附和凝结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孟龙 《科技信息》2009,(18):65-66
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备的优良综合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纤维增强体的性能特点和制备方法,介绍了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对几种典型的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制造工艺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天然毛竹代替型铜研发的桁架结构体系,提出了充分利用竹材这种我国固有的绿色可持续资源,重点分析了竹材的基本力学性能,竹桁架的设计方法以及节点处理等关键技术,总结了竹桁架结构试验、设计和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竹桁架可广泛应用于旅游建筑、村镇建筑和农业大棚结构,符合建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竹质新材料产业化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竹材加工利用方面的某些领域(如竹材的化学利用领域)具有国际领先地位,但总体来说中国竹材资源利用仍处于高消耗、低产出阶段,传统的竹产业还不能适应中国林业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大木竹竹材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材性优良的毛竹等竹种为参比,研究了丛生竹种大木竹竹材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大木竹竹材的基本密度为0.618 g/cm3,小于毛竹的基本密度(0.765 g/cm3),而比参比的其他丛生竹密度大或与之相当;大木竹竹材气干体积干缩率为7.7%,吸水饱和体积湿胀率为18.686%,饱湿含水率为77.8%,均大于毛竹材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产的竹材之所以流行并逐渐畅销世界,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竹产业雄厚的基础和竹材特有的优势决定的。浙江农林大学李延军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既向内走又向外走”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性能结构材料在基础设施领域逐步得到关注和应用,国内外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本文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组成、主要特点以及成型工艺进行简单介绍,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分别在建筑、桥梁、道面、防撞以及地下等土木基础设施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介绍与探讨。基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经显示的优势,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海工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漂浮式光伏支撑结构、智能复合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和传统钢、混凝土材料的组合结构等均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对土木基础设施领域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从而促进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B纤维、SiC纤维增强Al基及Mg基复合材料的微观参数对宏观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利用代表性体积元(RVE)建立极坐标复合材料宏细观弹塑性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Al基和Mg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纤维种类、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体材料遵循自身弹塑性变化规律并引起复合材料整体的弹塑性变形,纤维保持其线弹性性能,在拉伸过程起主要承载作用;基体材料及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效应更强;利用宏细观本构模型计算获得的复合材料应力值与试验值接近,误差不超过2.5%.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川省青神县慈竹不同变异类型的纤维形态指标进行观测,比较分析了不同变异类型纤维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变异规律,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慈竹6种类型的平均纤维长度都大于1.6 mm,除罗汉慈外均大于毛竹;慈竹、琴丝慈和蛇头慈纤维长度分布的最大频率出现在2.0 ~3.0 mm之间,其余慈竹类型的纤维长度分布最大频率出现在1.0 ~2.0 mm之间.除罗汉慈外,其余慈竹类型的纤维长宽比平均值均大于100,且大于毛竹.慈竹6种类型纤维平均壁腔比在1.77~ 3.96之间,均小于毛竹.在轴向上,慈竹不同类型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和腔径的变异规律随交异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其纤维壁厚和壁腔比则具有相似的交异规律;在径向上,慈竹不同类型竹壁内侧的纤维长度、腔径均大于外侧纤维,其竹壁内侧的纤维宽度、长宽比、壁厚和壁腔比大多小于外侧.说明除罗汉慈外慈竹其余变异类型的竹材纤维质量均优于毛竹,琴丝慈的竹材纤维质量优于慈竹,其造纸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建材产品,密肋复合墙结构是适应我国墙体改革及住宅产业化要求的产物.通过对4组不同配合比稻秸秆纤维水泥基材料的试验研究,就其掺量对复合材料物理及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模拟了稻秸秆纤维水泥基砌块墙板的受力性能.试验表明,6%掺量的试件各项性能指标较符合墙板的砌块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以木材及其他可再生资源为研究对象,突出人工速生林、竹材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的研究开发和高效利用.以及木制品与家具等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推广.强化新型环保、高附加值和功能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竹材加工产业.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