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科技》2007,(2):5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空间不断向地下延伸,城市地下轨道变通、地下管线通道、地下公路隧道等地下设施不断涌现,盾构法施工隧道由于明显具有安全、快捷、防水质量好等优点,将逐渐取代矿山法成为岩土层中开挖隧道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盾构开挖对地下管线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LAC3D模拟了盾构隧道开挖对管线的影响.模拟过程中考虑了隧道应力逐步释放,然后逐步施作衬砌,并考虑盾构机的推进力.充分考虑了盾构开挖对不同管径,不同埋深的地F管线位移的影响.模拟了双圆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对比了单孔盾构开挖于双圆盾构开挖对管线作用的机理的不同.分析了两种双隧道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线与隧道相对位置以及管线自身的刚度、管径等不同,将对其变形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得出的规律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英 《甘肃科技》2009,25(5):113-115
以吴子高速公路N11标黄土隧道施工为例,探讨公路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主要在洞口开挖及边仰坡临时防护、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等几方面初步探讨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城市大跨度公路隧道光面爆破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繁华地带的地下,进行大跨度隧道的开挖,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挖方案才能使地面建筑物免受爆破振动的危害.针对嘉华隧道的实际情况,根据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研究相应的爆破方案,提出在加宽段A采用上下台阶开挖,在加宽段B、C、D、E采用上导坑开挖的合理爆破方案.同时,给出隧道光面爆破参数的选取原则和加宽段B的施工布置.通过对爆破地震波的监测及结果分析,确立其传播衰减规律,以此从最大装药量、非电毫秒雷管段别、相邻段位的时差、掘进进尺等4个方面提出爆破参数优化措施,现场实施后取得满意效果.其对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城市中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效应与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开挖面到达将诱发监测断面处,较大增幅地下连续墙墙身附加应变;而当开挖面超过监测断面约1.7D,地下连续墙墙身附加应变将趋于稳定;盾构动态穿越施工将导致邻近侧向地下连续墙角部墙身底部与中段墙身中部出现较为明显朝向隧道的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6.
在浅埋大断面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对隧道进出口边坡点、地表点、拱顶下沉量等进行了监控量测,分析了隧道进出口边坡点、地表点、拱顶下沉量和隧道上覆岩层随开挖的运动变化规律及隧道结构的受力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浅埋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开挖施工对相邻隧道的受力状态和稳定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中导洞、隧道进出口等的监测,掌握连拱隧道开挖左右洞相互影响的规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大型隧道锚施工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锚的施工及支护优化问题,根据坝陵河大桥西锚碇隧道锚工程地质条件、工程设计资料、施工方案以及现场试验监测资料等基础资料,进行了位移反分析;通过对隧道锚施工开挖的仿真分析,综合研究了开挖进尺、施工顺序、锚杆预应力水平等因素对隧道锚围岩开挖变形特征和塑性区分布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开挖方案以及支护措施,并应用于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结合监测成果评价了隧道锚围岩变形稳定性.此项研究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隧道施工时,常由于隧道内涌水量过大造成地下水疏干,周围植被枯竭,研究和预测隧道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西昌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的小高山隧道为例,在工程地质勘察基础上,采用三维数值模拟隧道开挖前后地下水流动情况,定性定量分析隧道施工对小高山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靠近隧道地下水以垂向径流为主,远离隧道地下水径流受隧道开挖影响较小。计算得到隧道施工期最大涌水量为24 641 m~3/d (初期),正常涌水量为16 427 m~3/d (稳定),地下水降位漏斗最大影响半径可达4 km。整个模拟反映了隧道施工排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变化过程,体现了隧道建设对地下水流场的改变特征,并模拟了封堵措施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作用。在加强超前预测的情况下,目前修建隧道是合理的、可行的,不会产生较大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对附近居民及上部生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青岛某段新建平顶隧道开挖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此段隧道的五导洞开挖方式进行数值模拟。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铁车站附属结构、地铁车站和地下商厦的附加内力和沉降会发生变化,甚至可能导致地下建筑物倾斜或倒塌,此外,地下建筑的自重和刚度也影响了地表土体的移动。鉴于此段新建隧道下穿地下建筑较为复杂,施工难度大,文章考虑整体因素,对隧道、地下建筑和地表之间的共同作用进行分析,为设计与施工提出合理建议,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公路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公路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即而来的是公路隧道建设。公路隧道属于地下建设,具有隐蔽性强、施工难度大,技术水平高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管理及质量缺陷等问题。为了保证公路隧道施工的质量,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通过不断总结施工经验。该文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浅谈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土强度低、抗扰动性差,在其中进行隧道施工时,采用不同的开挖步骤直接影响着其施工的安全、效率及稳定性控制效果。通过对Q2黄土中原有隧道断面扩大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以应力、位移等为指标,分析不同的开挖顺序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的优劣性,进而确定合理的开挖顺序,以降低施工风险,优化断面扩大开挖效果,并得出隧道扩挖对围岩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赵启嘉 《甘肃科技》2010,26(7):113-114,70
随着城市发展和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多基坑工程横跨在地铁隧道上方。而基坑开挖将改变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使下卧隧道产生相应变形和内力,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和地铁的安全。以深圳某横跨隧道上方的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对加固土体、设置抗拔桩、开挖分块等措施对基坑回弹和隧道隆起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新奥法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及监控量测等各方面的施工特点,从监控量测、开挖施工、洞身开挖、等方面对柴家庄2#隧道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在施工中采用了隧道监控、大断面连拱隧道等各种施工新技术。实践证明:新奥法保证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方案论证、项目实施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参与了厦门市内数条隧道的建设,包括人行隧道、城市道路隧道及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隧道,涉及了诸如小间距双向隧道、浅埋大跨、深埋涌水、围岩夹泥沙等一些隧道施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对隧道开挖技术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现结合某工程实例对不同级别围岩地段的隧道开挖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施工中,由于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常会发生突水、塌方、冒顶等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作为施工安全保障已为业内广泛认同和采用。本文结合水牛家隧道工程,采用TGP206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仪进行预报,并与实际开挖进行对比,预报效果与距离、岩性相关。在千枚岩、板岩区预报距离最好不超百米。  相似文献   

16.
三台阶法隧道开挖在在大断面隧道施工中,可以很好地缩短工期,提高工效。本文通过对三台阶法隧道开挖施工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工艺流程、效益分析等方面详细的阐述,总结了三台阶法隧道开挖施工工法,为此工法在今后隧道施工中的普遍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效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高层建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兴建,地下工程的建设和应用日益广泛,开挖施工方法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非开挖铺管技术应运而生。非开挖铺管施工技术是指在不开挖地表破坏路面的条件下铺设各种地下公用设施(管道和电缆)的一种技术和方法。与开挖施工法相比,非开挖施工技术具有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施工周期短、综合施工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高层建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兴建,地下工程的建设和应用日益广泛,开挖施工方法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非开挖铺管技术应运而生。非开挖铺管施工技术是指在不开挖地表破坏路面的条件下铺设各种地下公用设施(管道和电缆)的一种技术和方法。与开挖施工法相比,非开挖施工技术具有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施工周期短、综合施工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盾尾密封对盾构周边渗流场及正面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下渗流基本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江底隧道盾构施工中产生的周边渗透力进行了分析,并推导了渗流条件下盾构正面稳定的判别公式.分析表明:隧道开挖后,隧道周边土层的孔隙水压力将重新分布,开挖面附近孔隙水压力等值线呈楔形体,隧道开挖面上孔隙水压力变化达到最大;而开挖面附近的总水头等值线围绕开挖面呈环形分布,渗透力的最大值出现在开挖面上及盾尾透水处.土中渗透力使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系数减小,但盾构压力舱内的泥水压力有利于隧道正面的稳定.分析还表明,如果盾构掘进过程中盾尾有透水现象,则整个盾构机将处于水头产生较大变化的范围之内,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双连拱隧道的开挖原理、开挖方法以及混凝土仰拱施工等技术,以供双连拱隧道施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