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最优化理论及正交试验分析,导出了具有最优性能的液压锁结构参数的匹配方案,并对影响液压锁性能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找出了各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2.
煤层厚度分为极薄煤层、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所以对于煤层厚度不同煤层开采使用的机械和技术也是不同的,这样即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又可保证煤层开采顺利进行。本文从我矿极薄煤层开采的特点和极薄煤层的采煤工艺及设备的选择介绍了极薄煤层采煤机在我矿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极薄煤层采煤机液压锁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实验。实验表明,该液压锁性能良好,能满足极薄煤层采煤机滚筒的“锁紧”和“浮动” 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兖州煤业股份公司东滩煤矿43下103综采工作面为例,简要介绍了较薄煤层(厚约1.4m)大功率综合机械化采煤开采工艺、方法及装备配套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矿井高产高效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事故案例提出极薄煤层保护层开采的必要性,然后从回采工艺、瓦斯治理、三机配套三个方面对极薄煤层保护层开采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提高南方煤矿极薄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开采极薄煤层(煤厚0.35~0.55 m)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0~14 m3/min,能否抽采瓦斯的难题,选择了四川有代表性的5对煤矿,开展了煤层瓦斯基础参数的测定工作,系统地测定了四川须家河组煤层瓦斯压力和相关参数.根据各矿特点,进行了多种抽采瓦斯技术试验,得到了抽采极薄煤层瓦斯的最佳范围,形成了高位顶板钻孔和底板钻孔的抽采技术,解决了以卸压瓦斯涌出为主的极薄煤层抽采瓦斯技术难题,具有显著的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7.
充分阐述了提高极薄煤层开采率的社会意义,同时为解决煤层开采后,所产生的矸石不上井,直接充填采空区,而采用科学的理论数据进行充分分析,进一步证实所采用的先进技术的可靠性,通过实践证实,该项技术的成功运用,为今后极薄煤层绿色开采、环保开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9.
10.
薄煤层综采机械化装备配套的若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煤层工作面综采机械化装备配套要科学合理,以使各设备的结构尺寸达到最优的配合状态。本文重点分析薄煤层对输送机的要求、对采煤机滚筒装煤的要求、液压支架的配套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在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均采用落后的坑木支护或单体支柱支护,部分矿井也采用了液压支架支护的方式,但各类支护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该文提出了在极薄工作面端头采用自移式顶梁支架进行支护,并对设计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指出自移式顶梁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对各类工作面巷道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广泛的社会效益的支护装置。 相似文献
12.
从地质分析与巷道布置,合理生产布局,降低火工品消耗,根据极薄煤层赋存规律合理设置区段,合理选择采煤方法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加强技术管理,降低矿井开采成本,从而促进极薄煤层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张洪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4,(19):131-131
极薄煤层在采煤的过程中,难度比较大,施工工艺与施工设备也比较复杂。本文对极薄煤层采煤工艺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优化极薄采煤工艺的设计,希望可以改进极薄煤层的工艺流程,从而提高采煤企业的工作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微小孔加工在小型化、集成化的制造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对微小孔加工尤其是微钻削加工技术的研究逐步深入。对微钻削加工技术及微细刀具进行了综合的介绍,分别从微细钻削刀具、微钻削理论、切屑分析、刀具磨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微钻削与常规尺度钻削的差异,并对微钻削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科技资讯》2016,(3)
漏磁检测是在管道内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数据量化与分析是气难点。在技术方面针对课题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油气管道漏磁检测数据的分类和量化方法,并基于此研发出一套漏磁检测数据分析软件。漏磁检测中缺陷量化困难的原因在于缺陷的形态对漏磁场的形态有复杂的非线性的影响,继而影响对漏磁信号的定量解释,因此,根据缺陷的开口形状将缺陷进行分类,对于实现将其准确量化是十分必要的。再者,由于实际检测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通过空间离散的漏磁感应强度信号的一维分量推算缺陷的三维形态,这本身不适合使用精确的数学或者统计模型加以描述。使用神经网络对缺陷进行量化,是漏磁检测缺陷量化领域近20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课题研究内容以及检测器设计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径向基函数网络的量化算法,它以缺陷漏磁场信号的特征量为输入,输出向量为缺陷的三维外形参数。径向基函数网络是一种局部最佳逼近网络,但漏磁检测中漏磁感应强度信号与缺陷外形之间强烈的非线性关系,往往更要求所选用的网络能够识别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得面对新的数据时仍有合理的量化结果。为此,对径向基函数网络做出基于泛化能力优化的改进,提出新的评价函数,并采用能够迅速适应新样本的在线学习算法,实验验证表明,的确能大幅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在实际工程检测管道中,多缺陷聚集会明显影响漏磁场的形态,轴向槽缺陷漏磁场与两个坑状缺陷信号波形极为相似,缓变缺陷漏磁场信号变化趋势较小,这对定量漏磁检测的实用化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讨论了不同类型缺陷漏磁场形态和强度的影响,并测试了量化神经网络对缺陷间隔变化的适应能力。研究以分类和量化算法为核心,研发一套漏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配合内检测器已项目中投入测试,对牵拉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确具有优秀的量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讯》2016,(9)
该报告对外挂式可回转一体化推进装置项目2013年度技术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2013年完成了推进装置初样的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并组织了方案设计评审,以及技术设计评审的全部准备工作。在研究中将推进装置划分为推进装置总体、全回转机构和推进电机三个分系统,推进装置总体分系统中完成了高效导管桨和槽道桨的设计研究,全回转机构分系统完成了全回转机构结构设计和回转角度控制和定位研究,推进电机分系统完成了主推进电机、槽道电机和回转驱动电机的设计,基于粘流的数值计算建立了导管桨在回转过程中的水动力载荷分析技术,采用磁耦合及动密封传动方式建立了大功率深水电机动力传动技术,采用高精度的蜗轮+双导程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形成了深海回转机构的密封和角度定位技术,在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基础上评估的外挂式全回转推进装置和槽道推进装置初样的技术指标可以满足课题任务书和小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冲击式采煤机液压冲击系统,利用功率键合图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温度变化曲线,并据此提出了控制温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科技资讯》2016,(11)
本年度,课题以关键污染物聚合物和残留抗生素效价的消除为切入点开展低能耗短流程废水处理工艺与成套装备研究,在聚合物采油废水体系表征方法与处理技术以及抗生素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等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达到预期目标。针对聚合物采油废水体系成分复杂、缺乏有效表征手段的问题,课题组开展了系统的表征方法学研究,在借鉴胶体科学、界面化学等学科的方法学手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针对聚合物采油废水体系的表征方法。利用上述采油废水体系表征方法,对聚合物驱油、二元(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油以及塞克迪(SAGD)等过程产生的采油废水的乳化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探讨了二元驱油田采出废水乳化形成机制,同时进行了破乳剂的研发,筛选得到破乳效果良好的破乳剂及其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新疆某油田的二元驱油田采出废水处理工艺。针对油田独立井场洗井外排废液污染问题,课题组围绕生物调整、氧化及分离等过程节开展模拟研究,确定了关键工艺参数,目前正在进行撬装式短流程处理装备的设计。针对抗生素中间产物的生物效应缺乏有效表征手段的问题,课题组利用微生物浊度法建立了废水中抗生素的残留效价表征方法,能够对废水中的不同抗生素及其具有抗菌活性基团的代谢产物的综合生物活性效能进行评估。针对抗生素生产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抗生素残留及抗药基因生成等问题,课题组系统开展了抗生素及抗药基因的控制技术研究。对于生物抑制性强的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用臭氧等处理技术系统开展了选择性破坏抗生素活性的生产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对于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抗药基因,系统开展了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技术对于剩余污泥中残留抗生素及抗药基因去除效果比较研究。上述研究解决了某油田聚合物采油废水外排达标处理问题,并提出了针对二元驱采油废水处理工艺方案,形成分别针对油田联合站和单独井场的含聚采油废水短流程处理及资源化集成技术与系列装备。同时,提出抗生素选择性去除预处理技术和抗生素生产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初步建立以达标排放、抗生素残留效价和抗药基因排放控制为目标的抗生素生产废水低能耗处理集成技术与高效反应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