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远红外线加热干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利用远红外辐射元件发出的远红外线为被加热物体所吸收,直接转变为热能而得到加热干燥的目的。由于这种加热方法具有高效快干、节约能源、烘道占地小、干燥质量好等优点,预期将获得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有机物、高分子物质以及含有水分的各种物质的加热过程。诸如各种树脂、塑料、油漆、粘接剂等涂膜的烘烤以及食品、纤维制品、塑料制品、胶合板、纸张、印刷油墨等的加热干燥。因而,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在轻工、化工、机电、纺织、仪表、手工业、食品、医药等部门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石膏基墙板主要依靠自然风干或简易高能耗隧道烘干法的不足,将热泵技术应用于石膏基墙板的干燥,并选择以干燥室进气温度恒定的热泵干燥装置,分析其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热分析模块模拟干燥室进气温度为70℃时干燥过程墙板内部瞬态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加热干燥前期石膏基墙板升温快,高温区主要集中在外表面的边角区域;在加热干燥中期,墙板内部温度上升速度变慢;加热6 h后墙板温度与载荷温度趋于一致;在石膏基墙板榫头底部即空心墙板的实体最厚部位,墙板温度最后达到与载荷温度一致;在墙板长度方向上石膏基墙板中间段温度梯度基本上为0℃/m;对墙板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得到温度场变化规律,可为墙板的干燥装置设计和干燥工艺流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龙眼微波干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微波干燥龙眼新技术,采用微波干燥试验装置和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在线测试系统,进行了不同加热、间歇时间组合条件下的龙眼定功率微波干燥试验.结果表明:龙眼微波干燥过程可分为加速、恒速和降速干燥三个阶段,物料失水过程大部分处于恒速阶段,在2.7~5h内可将龙眼鲜果干燥至含水率20%(w.b.)以下,并获得满意的干燥质量.微波加热时间对干燥速度影响最大,间歇时间的影响受制于加热时间.在干燥后期应缩短加热时间以控制物料温升,避免干燥过度.以试验数据回归的数学方程可用于描述二段式龙眼微波间歇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4.
当前,加热干燥技术正由热传导加热发展到辐射加热。即由一般的热风、电烘箱加热干燥转变为远红外线加热干燥。加热干燥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耗用能源较多的工序之一。据报道,某些工业化国家,在加热干燥上耗用的能量约占全国燃料消耗量的10~15%。近年来,世界能源正越趋紧张,这一技术的发展,对于改进加热干燥工艺及其设备,节省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远红外线加热技术是红外线加热技术的发展,属于红外技术的一个分支。自从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赫胥尔发现红外线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凹版印刷干燥系统数学模型,对凹版印刷干燥系统的溶剂、材料、热风和温度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根据其机理建立了干燥材料的水分比的平衡方程,干燥室的热量平衡方程和风量平衡方程,最终得到该系统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能够更好地反应凹版印刷干燥规律,可以用来描述凹版印刷的热泵干燥进程,为凹版印刷干燥设备的热量利用上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胡伟 《科技资讯》2010,(20):75-76
本文结合我厂ZJ15卷接机水松鼓加热系统发生的一次重大电气故障,对ZJ15卷接机水松鼓加热控制系统原理进行分析,找出了该系统中导致PLC模块损坏的故障隐患即存在强电流冲击干扰现象,并且通过在输入信号与PLC模块之间加装一个隔离保护器的思路,对该控制系统实施改进,最终实现了消除PLC模块故障隐患,有效保护PLC模块的目的。同时本文还对隔离保护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以Eclipsc为开发平台,采用基于Java的开源关联规则挖掘工具Weka和规则引擎Drools,开发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中的告警相关性分析模块,提出了该模块的各子模块的设计与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流体储器系统,具有:与加热元件热连通的柴油排气处理流体储器;第一导管,用于发动机冷却剂流体流入加热元件;温度传感器,其布置成感测环境温度和/或柴油排气处理流体的温度;控制器,其与温度传感器通信耦合且与包含在第一导管内的弹簧闸阀通信耦合。闸阀具有非流动位置和流动位置,用于控制发动机冷却剂的流动,并且闸阀包括夹在第一闸构件与第二闸构件之间的环形松紧带,第一闸构件与第二闸构件中的每一个均限定贯通的开口,在流动位置,开口能够与第一导管对准。响应于感测到柴油排气处理流体冻结的温度,控制器通过信号控制闸阀处于流动位置。  相似文献   

9.
流量非接触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流量非接触式测量的新方法,即用管外加热套对被测管段加热,因管内流体的流动使其上下游产生温度差,由铂膜电阻将此温差转换成电阻差,从而实现了利用不平衡电桥测量管内流体速度及流量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0.
对层流管内受迫流动热入口段内流体与管壁间耦合传热进行了计算 ,研究了试件几何尺寸、试件与流体物性参数及流体流动状态对内管壁处流体热边界条件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即使在管外壁均匀加热 (或冷却 )的情况下 ,管壁导热也使得内管壁处流体的热边界条件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性。影响这种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Peclet数、管壁材料的相对导热系数、实验段相对加热长度及管壁相对厚度等无量纲参数。为了改善管内壁处流体的热边界条件以提高对流换热实验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保证管外壁加热 (或冷却 )均匀性的前提下 ,一定要尽可能采用足够长的薄壁管做对流换热实验的加热段。此外 ,试件的材料与拟采用的加热方式有关。恒壁温加热时要选用导热系数大的材料 ,而恒热流加热时 (如外绕加热丝加热或管壁直接通电加热 )则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微波加热干燥对马铃薯全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风加热、微波加热和微波真空加热对马铃薯全粉进行干燥处理,比较了三种干燥方式对马铃薯全粉的感官品质、吸水和吸油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感官品质方面,马铃薯全粉采用微波真空干燥质量最好,其次是微波干燥,最后是热风干燥;在吸水和吸油能力方面,马铃薯全粉采用微波真空干燥要明显强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而采用微波干燥要略强于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12.
真空干燥钛酸丁酯凝胶的工艺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探索钛酸丁酯凝胶的干燥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凝胶的干燥曲线类似于非多孔吸湿体;加热温度、加热方式对干燥过程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目前火力发电厂中低压加热器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用于火电厂的两级引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并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该加热器的加热性能,分析了工作流体压力、引射流体压力和进水温度对其引射系数、出口温升以及加热效率的影响,并对单级引射和两级引射两种结构形式的加热能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定蒸汽压力的条件下,工作流体压力越高,引射系数越小,出口水温降低,加热效率升高;当进水温度较低时,引射系数较大,加热效率较高;并且两级引射的加热效果明显优于单级引射,平均温升提高20%以上,加热效率高达99%,其加热性能优于传统的间壁式低压加热器,可望在火力发电厂混合式低压加热器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了重力场下4种细微循环通道内的热驱动换热现象.4种通道都是一端加热,一端冷却,利用彻体力场下流体的热驱动来实现换热.研究表明,4种循环通道具有相同的热驱动换热规律,并且随着循环通道的增加,热驱动换热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将微小循环通道换热运用于涡轮叶片的冷却时可以考虑采用多循环通道,利用流体的自适应性来增强换热.  相似文献   

15.
一种EDI软件协议栈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永林  杨志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8):1119-11211129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交换速度变得非常重要。作为电子化数据的交换工具——EDI(Electrical Data Interchange)技术,是现今应用的重点。介绍了EDI基础知识、EDI通信网络。重点阐述了一种EDI软件引擎、协议模块的架构以及该EDI软件引擎协议栈的架构和实现的核心技术。该EDI软件协议栈可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维护性。  相似文献   

16.
借助室内谷物烘干试验装置,深入研究了与之相配套的适应高寒气候环境的谷物干燥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将微机监控模块、数据传感模块及单片机控制模块结合在一起,对谷物干燥试验装置的粮食温度、粮食水分、排粮速度、运行情况等进行自动监视和控制.通过大量谷物烘干实验发现,加装该自控系统后,干燥装置的使用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烘干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大大减少了干燥不足和重复干燥的次数,对高寒地区谷物干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过冷核态池沸腾热传递的分形模型,根据加热表面活化点的分形分布得到了过冷核态池沸腾热流密度的表达式.从该模型中发现过冷流动沸腾热流密度是壁面过热度、流体的过冷度、流体的接触角与流体物理特性的函数关系,并且没有增加新的经验常数.对不同的过冷度,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是极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二维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纳米流体在不断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粒子逐步发生分离、团聚现象。根据Cu-H2O纳米流体物理性质,将L-J势函数与偶极子势函数相结合,采用NVT系综,对纳米流体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加热初期,纳米粒子表面形成水分子薄膜;随着模拟的推进,水分子薄膜呈现不稳定状态,分离的水分子在冷却区域发生团聚;随着模拟的进一步推进,团聚、分离现象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9.
远红外加热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耗能少、效率高、投资省和设备占地少等优点,适用于有机物、高分子以及含有水份的各种物质加热干燥,能广泛应用于农业、轻纺、化工、机械、电子、医疗、食品、印刷、照相等行业,是国家重点推广项目。我省对这项新技术推广应用也较快,据己应用的三百多个企业统计,年节电量达三千二百万度。远红外加热技术的应用,本刊过去陆续有所报道,这里选登的是最近由省科委、经委主办的“远红外加热技术情报与应用展览”上的部分应用实例,供各地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重力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将其应用在井筒流体加热过程中,分析了重力热管加热效果的外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力热管在不消耗额外能量的条件下,利用深部流体能量提高井筒上部流体的温度,能起到均衡井筒温度场的作用,进而改善井筒温度分布剖面。室内实验表明:工质类型、工质充液率、真空度对重力热管的传热效果有很大影响。矿场试验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将原油温度加热到原油凝点以上,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井底抽油杆载荷,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重力热管加热过程受井底温度、热管下入深度、油井产液量以及原油物性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井底温度、热管下入深度、油井产液量的增加,重力热管的传热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