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戏剧影视表演是一门形象艺术,形体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支柱之一,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彰显出自己本质特性,同时在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方面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从形体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张知峰 《科技信息》2011,(19):407-407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既有戏剧的的共同特点,又因不同的表演手段而区别于话剧等其他戏剧艺术,具有自己的特点。戏曲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作家可以用文字,画家可以用画笔,音乐家可以用声音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演员只能用准确的舞台表演征服观众。舞台上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舞台表演过程来完成的,这就决定演员必须掌握塑造舞台人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表演。  相似文献   

3.
迟庆龙 《科技信息》2011,(24):I0400-I0401
舞台表演是表演艺术的精髓,表演不仅能塑造艺术形象、还能够反映社会内容,表演时通过表演艺术形式,把要表现的作品转化为一种舞台艺术,通过塑造出的意境和形象来表现感情、反映生活。它是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既展示着演员对其表演范畴的认识水平,又作用于演员对客观表演的再认识,舞蹈演员在角色塑造中,应通过肢体动作的运动变化来塑造各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表达角色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精神风貌与气质等,使观众对舞蹈演员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留下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戏剧影视剧是视觉艺术、语言艺术、舞台艺术等多种艺术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通常会借用各种创作手法来进行人物形象设计,为了达到戏剧影视剧想要表达的理念与人物形象效果,需要表演者将自身对于生活的认识与人生经验作为铺垫,深刻理解剧本所要表达的内涵与中心思想,重视表演过程的含蓄与情绪把握,控制肢体语言,表达饱满思想,从而使戏剧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做到耳目一新,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5.
戏剧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问题以及体现创作者的主体精神的,人物形象塑造在戏剧创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婆罗多在《舞论》中用三章的内容来论述角色,又详细阐释了与人物塑造一脉相承的梵剧之情节的运用,足见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日本国宝级的戏剧大师铃木忠志先生,创造了一套新的戏剧表演训练方法,简称“铃木方法”。这一体系主张将训练视野投注到演员自身“动物性能量”的释放方面,重视演员的下半身,尤其是腰部及下肢力量与平衡的训练,从而提高表演者肢体语言的张力。经过严谨的教学实践和戏剧排演,可以真切感受到“铃木方法”对演员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使得高职表演训练的多元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戏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语言具有文学作品语言的共性。但戏剧主要通过人物台词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加上舞台表演的需要,使戏剧语言具有了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同样,戏剧翻译也应具有自身的特性。从戏剧语言的口语性、通俗性、动作性和人物性等方面,对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成名作《天边外》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此说明戏剧语言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在戏剧翻译中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8.
<正>舞台服装作为"角色包装",是角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以符合艺术形象造型法作为前提,以假定性、直观性与舞台化的形象语言作为手段,使戏剧要素在演员形体上得以体现,最终创造生动可视且渗透着戏剧性的服装形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舞台艺术  相似文献   

9.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文学、舞台美术等多种独立艺术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样式。歌唱作为歌剧的表现手段,它既表达人物情感,说明人物心意,还串联了故事脉络,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歌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独特本性,决定了演员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独特地位。演员的演唱不仅直接体现角色形象,而且其演唱技巧的发挥和对角色的驾驭能力又赋予角色形象以新的内容。民族歌剧的演唱,长期以来,在继承民族声乐理论与表演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借鉴美声唱法的长处,并结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汉语语言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0.
以剧中角色的分析与把握和艺术手段的运用与创造为基点,通过对多年歌剧表演艺术实践的挖掘,阐述了歌剧这一表演艺术形式必须创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达到舞台艺术效果与观众心灵互动,才能展现其艺术魅力和舞台表演价值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剧作的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在戏剧方面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他能够娴熟地运用戏剧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他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戏剧冲突,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是由主要冲突来表现的;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由多种戏剧冲突来表现的;戏剧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充实人物性格的过程;人物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一环;设计人物自身言行的矛盾冲突,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把视野分为人物的内视野和外视野。内视野中的人物形象与外视野中的人物形象在空间、时间和思想含义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前者比后者更具丰富性和发展性。西方剧作家有利用外视野来塑造人物时,比较重视正面人物的内视野,把他们的性格描绘得比较丰富,而反面人物的内视野较为有限。但也有些戏剧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双方的内视野。  相似文献   

13.
人们盛赞老舍名剧《茶馆》的创作和演出是“珠联璧合”。欧洲有人发表题为《远东戏剧的奇迹》的评论,赞叹《茶馆》的表演艺术是世界第一流的,“在演员的身上,流着的是老舍剧本里面人物的血液”。最近,根据舞台演出拍摄的电影《茶馆》又以“第七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忠实地传达出了老舍剧本的精髓,使这块艺术瑰宝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被遗弃的奶奶韦瑟罗》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两部小说通过意识流及追溯手法塑造人物,将人物自我的内在展现与人物故我的反思结合创造出动态发展的人物形象.此外,在对两位人物的塑造过程中,叙述角度的选择展现出来的自我与他我的差异也可以展现矛盾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唱、念、做、打。其中“唱”占首要位置,它不仅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也是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展示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教学中通过运用晋剧声腔传统教学应借鉴声乐发声训练方法,晋剧演唱与歌唱方法有机结合的体会,充分认识演唱姿势的重要性等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为晋剧声腔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丁维满 《科技信息》2007,(36):41-41
影视镜头的角度,是影视的主要造型角度,它定形影像画面的构图,可以加强场面空间的透视关系,可以再现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可以描摹特定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决定影视的视角语言风格,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功能。导演、摄影师都非常重视它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影视艺术作品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然而影视化妆作为其中的形式之一,在进行影视化妆的同时,应该遵循其中现实主义创作法则,结合美学、行为学等全方面进行分析创作,更好服务于影视作品的艺术呈现。优秀的人物造型能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社会,联想到人生。这样的艺术形象必然具有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它的社会性、哲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影视化妆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并不是独立的人物呈现模式,因此在进行现实主义创作过程中,应该寻求和其艺术表现方式配合的合理的表现模式。其中,影视化妆和服饰的相结合,便是其中的一大特点,有利于体现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和协调性。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效果,影视艺术作品则是一门集编导、演员表演、美术、摄影、灯光、化、服、道等众多艺术元素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优秀的广告必须把众多视听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影视化妆不是独立的艺术创作,它要同许多艺术部门取得相互协调,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章琦 《科技咨询导报》2010,(24):149-150,152
体育课戏剧化教学是把体育教学内容经体育生活化处理后作为戏剧演出剧本,教师成了编剧、导演,学生成了演员。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改为用戏剧演出的形式来上课。戏剧化教学以人体运动生理规律为依据,来安排戏剧教学的矛盾冲突,可分为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希望鉴此使体育教学能够贯彻健康第一、体育为现代生活服务的宗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在影视剧中,人物是构成情节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衍变也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武侠影视剧因为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缺失造成文戏与武戏之分。金庸作品的"射雕"三部曲都改编为电视剧,分析对比其中三位男性侠客形象的塑造,展现由小说到影视剧中男性侠客形象的变化,揭示人物塑造差异形成的原因,不仅因为艺术形式的转变,还包含了市场经济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形体教学在高校体育课中实践的总结,得出形体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及力量素质都有益处。提高了学生的外在素质,增强了内在信心。形体训练不仅塑造了形态美和仪态美,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求,把形体教学纳入高校体育课中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