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我国的微电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在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集成电路可以分成三大类: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与数模混合电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为数字模块逐渐与模拟模块内嵌在同一个芯片上提供了很大的动力。目前通讯与电子产业是数模混合电路应用的两大主要领域,与此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扩大数模混合电路的使用领域。基于这一背景,本文讲解了数模混合电路设计的主要流程,以此为之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脉冲信号速度的提高,电路中的波效应越来越明显,单纯使用电路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精度要求,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原问题分而治之.采用3维电磁场全波方法对封装与互连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电路分析方法对电路元件或电路模块进行分析,最后将二者耦合起来实现场路协同仿真.论文首先对计算电磁学中的场路协同仿真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分别介绍各类场路协同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探讨场路协同仿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我国的微电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在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集成电路可以分成三大类: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与数模混合电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为数字模块逐渐与模拟模块内嵌在同一个芯片上提供了很大的动力.目前通讯与电子产业是数模混合电路应用的两大主要领域,与此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扩大数模混合电路的使用领域.基于这一背景,本文讲解了数模混合电路设计的主要流程,以此为之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超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为应用背景,论述了超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方法,着重分析了系统时钟的设计、模数混合信号完整性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和基于CPC I技术的数据传输软件设计,实现了系统硬件并给出了实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5.
模数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自动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模数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中的瓶颈问题,首先回顾了模数混合电路自动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模数混合集成电路的设计思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的自动设计流程,最后重点研究了模拟电路自动设计中模拟版图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数模混合电路故障诊断测试系统组成结构和各模块主要功能,对整个系统的实现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论证.找出了对于数模混合的电路故障诊断测试过程中实现难点,重点对模拟信号的预判别和信号的误差修正补偿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对模拟信号的有效的采集方法和可行分析手段,对信号误差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上海信息化》2008,(12):77-77
上海得倍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由美国MXH Devices Inc.和国内集成电路资深研究员于2004年创立,并于2006年5月引入战略投资商PEL Systemco.,Ltd.(UK)。作为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得倍致力于智能电源管理集成电路、高性能A,D、D/A转换电路和通信接口电路的研发和设计。利用独特的数模混合技术设计的PWM模块可使各类DC/DC、AC/DC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及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无线内窥胶囊在电池供电情况下,能实现全消化道检查,提出了一种微型胶囊内的单片低功耗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设计。该单片系统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压缩,存储器和无线收发模块等。数字部分的低功耗设计能比无能量管理策略设计方法要节约36%的功耗,数字电路部分的功能和能量管理策略通过了验证,模拟射频电路部分的主要指标已通过仿真验证,整个数模混合芯片已采用0.18μm的CM O S工艺流片。  相似文献   

9.
电力电子器件热分析是当今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以PLECS软件为平台,以Boost电路为对象,对开关器件进行热分析.借助于PLECS的热模块对开关器件的温度、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热损耗分析方法,为实际器件选择和散热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作为功率探针的低势垒肖特基二板管检波器进行了微波特性分析,给出了大信号、小信号情况下的检波特性。并利用高频电磁场仿真软件对检波滤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该器件的S参数,给出实际测试结果。设计中使用混合集成工艺将整个系统包括耦合结构、检波滤波电路置于矩形腔体内,实现了部件的小型化、重轻化。  相似文献   

11.
以大功率LED光源的稳光强输出为目标,构建了高精度能见度仪发射系统,实现大功率光源的稳定输出。光功率控制电路以光源的一束散射光为反馈信号,采用集成电路和高精度器件构建调理与控制电路实现电流的动态调节;恒温控制电路采取并行电路扩展,实现对光源器件和关键电路器件的温度监测与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发射器输出光强的相对误差接近1‰。  相似文献   

12.
常用LED驱动芯片在过温时采取立即断电或者电流快速置零等措施来保护芯片,但这些措施不宜用于大功率连续照明领域;另外,芯片中的过压保护电路增加了设计成本。本文基于CSMC 0.25μm数模混合信号工艺,设计一款电流能随温度升高自动调节,同时具备低功耗恒流、过压保护功能的LED驱动电路。  相似文献   

13.
便携式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便携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组成,直流变换模块和逆变模块中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给出了电路中各主要器件的具体参数,并给出实验结果。直流变换主电路采用带高频变压器的推挽电路、全桥整流和滤波电路。控制电路采用专用的脉宽调制集成电路芯片;逆变电路采用全桥逆变电路和滤波电路。控制电路采用AVR单片机,产生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控制信号,使主电路输出标准的正弦波交流电压。  相似文献   

14.
混合封装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内的传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混合封装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的热模型对模块内功率电路向驱动保护电路印刷电路板(PCB)的传热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功率器件在不同的发热量下器件和驱动保护电路PCB上的最高温度.实体模块的测试结果与热模型的计算结果良好的一致性表明:功率器件到模块内铜基板底面间的热阻为0.45℃/w;驱动保护电路PCB受功率电路的传热影响显著;在自然对流散热的情况下,功率器件的温度达到85℃左右时,PCB上的最高温度已接近70℃,此时功率器件的发热量为45W.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耦合原理的集成角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两块电路板与一片专用信号处理芯片组成,在电路板上实现了激励线圈、接收线圈和反馈线圈的设计,通过交变电磁场之间的电磁耦合完成角度信息的转换.传感器芯片设有增益编程模式、零度标定模式,可消除制作工艺与装配过程带来的误差,并实现零度标定;以CORDIC算法为核心设计了角度解码电路,经过误差补偿,大大减小了CORDIC算法在反正弦运算中的误差.经实验测试,数字电路组成的关键模块工作正确,其角度解码范围为0°~120°,误差小于0.05°,满足传感器0.5°的整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LTCC多层互连基板布线布局电磁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4906-4911,4920
低温共烧陶瓷(LTCC)多层互连基板电磁兼容性问题直接影响多层板布线及芯片布局。本文采用商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和电路仿真软件对多种互连结构分别进行电磁耦合特性及信号完整性分析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抑制干扰的方法,得到了多层板布线布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高速电路板信号完整性设计与仿真分析方法.介绍了信号完整性基本理论以及基于仿真软件Hyperlynx的信号完整性仿真流程,重点讨论了如何采用高速PCB设计方法保证高速数采模块的信号完整性,并对在此方法下所设计电路板的关键网络进行了IBIS模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数据采集模块信号完整性的设计及仿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应用于调幅射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的非接触式射频线圈。首先根据射频辐照线圈的设计要求,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方法进行电磁仿真计算分析,进而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实现辐照原型射频线圈。S参数测试和信号测试结果显示,S11参数达到了-31.41 dB且射频线圈共振在载波频率上,所实现的射频线圈符合设计要求。该射频线圈可作为核心硬件部件应用于后续的调幅射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研究2A12铝弹丸超高速碰撞2A12铝靶板产生的电磁场对通信电路的干扰.实验中采用盘式磁线圈对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场进行测量,获得了碰撞速度为5.93 km/s下不同的空间位置处磁感应强度以及与上弹道方向平行的不同放置位置处通信电路的受干扰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场会使通信电路受到严重的干扰,电磁场对通信电路的干扰幅值达到了1 V.  相似文献   

20.
研究应用于调幅射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的非接触式射频线圈。首先根据射频辐照线圈的设计要求,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方法进行电磁仿真计算分析;进而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实现辐照原型射频线圈。S参数测试和信号测试结果显示,S_(11)参数达到了-31.41 d B,且射频线圈共振在载波频率上,所实现的射频线圈符合设计要求。该射频线圈可作为核心硬件部件应用于后续的调幅射频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