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把原文的"信"度、"达"度、"雅"度及"信、达、雅"整体的度分别看作1,则译文"信"度的允许取值范围为0.7≤译文"信"度<1,译文"达"、"雅"的度可以分别超过1,译文"信、达、雅"整体的度(可用公式D=F·E1·E2计算)也可以超过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译文超过原文,否则就是译文不及原文.引进度的概念,可以更科学地评价译文.  相似文献   

2.
结合若干科技英语翻译实例,论证其“不信,不达,不雅“的现象.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和准绳,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它一直是翻译界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理想和努力方向,“信“的原则是建立在以原文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是要语言表达连贯,译文忠实于原文,并没有把“信“和“达“分离开,按照“信“,“达““雅“的原则,只要不背离原文的基本信息,能使读者读懂理解,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那就是合格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梁咏梅 《科技信息》2011,(8):I0170-I0170,I0172
东方雅信CAT4.0,继承了"雅信CAT"在翻译记忆和人机交互方面的优点,同时提高了快速建库平台(雅信YXCAM)的功能,还增加了项目管理平台(雅信YXCAP),利用此两平台来回收文学翻译资料,充实和完善库,可以使辅助翻译平台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语言虽是"浅语的艺术",但儿童文学翻译绝非只需浅显的语言那么简单,而必须使用儿童"听得懂、看得懂"的儿童文学语言。此外,儿童文学语言还有形象性、音乐性、简洁性及富有童趣等特点,因此翻译时须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才能使译文"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标准,清代翻译家严复有“信、达、雅”之说,随后翻译大师李健吾、钱钟书有“传神”、“化境”之说。小说的标题虽是译文中极小的一部分,但它却是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自提出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达、雅"本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但"雅"字引起较多争议,褒之贬之,见仁见智。本文是对其翻译思想的综述,从三个方面分析严复并未严格遵守"信达雅"的原因,并指出他的翻译思想还包括变体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对比研究的理论成果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应用价值.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语用学理论涉及到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原作语用意义的传达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但达到"信"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译入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与认识,以及对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刘坤 《科技信息》2006,(10):116-118
语言的许多形式问题实则都是基于其内在的机制而发之于外在的表面现象.本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组织特点_意合和形合着手,分析其结构背后所反映出的不同民族思维模式及认知图式,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时进行必要的结构转换,这无论是对于实现译文的"信",还是摆脱译文语言的"翻译腔",都是很必要.  相似文献   

9.
陈丹琰 《科技资讯》2007,(32):216-217
长期以来,"信、达、雅","等值","等效"被当作翻译的标准,成了人们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本文试从多角度分析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及其引起的翻译标准的难确定性.从而得出,传统的翻译标准只是纯客观的,理想化的,是译者努力接近却未必能达到的标准.在各国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新时期,我们能做的是为翻译确立一个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简·爱》第十二章两种中译本的译文为例,以严复"信、达、雅"三字标准或称三字原则为衡量标准,比较评析两种译文各自的出彩及失当之处。就原文而言,两种译本在"信"、"达"、"雅"三方面均各有千秋,亦各有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英汉语对比及差异角度探讨两种译本成功或失当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自严复先生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后,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肯定。但与"信、达、雅"的笔译标准不同,口译工作通常以准确性和流利性作为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尺。尤其在具体工作中,因为语境、语义因素的干扰必须对实现准确性和流利性有所权衡,才能达到理想的口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淑红 《科技信息》2010,(23):I0240-I0240
本文通过列举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摸索出汉英翻译要求翻译者不仅具备双语言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对双语文化差异的比较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才能使译文做到尽量按照严复的"信、达、雅",进行多方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信、达、雅”是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我国翻译实践家们历来以此为翻译标准。本文通过对Three Passions I Have Lived For的两中译文《人生三愿》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分析与评鉴,探究了不同译者在此理论观照下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西地名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蕴含丰富的自然与社会人文信息.为使译文符合“信、达、雅”标准,地名翻译应尽可能采用意译.同时还应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当对源语名称的所指述行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个世纪末严复提出“信、达、雅”以来,围绕翻译标准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有学者发表自己对翻译标准的见解。有的提出“忠实、通顺、优美”,有的倡导“正确、通顺、易懂”,有的赞成“正确、易懂、得体”,有的同意“准确、简明、通顺”。凡此种种标准,与“信、达、雅”相比较都是大同小异,而且大都有三条标准。既然是标准,自然应当对译者的翻译工作起到指导与约束作用。然而,标准条目多了,而且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达”的译文不一定就“信”和“雅”),译者往往顾及一点不及其余。在多种标难中我们可以看…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8,(7)
《雅信译霸英汉翻译系统98》是由北京实达电脑软件集成有限公司语言翻译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新一代英汉翻译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实用,具有联机、自动和交互三大工作模式。技术先进,译文准确·联机翻译模式(又称"联机魔镜")能在任意应用程序中翻译选定文本(单词、句子、段落或整篇文章),适于浏览因特网主页。联机帮助和各种字处理软件中的英文文本。自动翻译模式可自动完成整篇英文文章的翻译,适于没有英文基础或英文水平较低的人员了解文章大  相似文献   

17.
对严复的"信,达,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其从美学的标准进行重新审视,指出其理论价值以及对于翻译实践具有的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也想表明"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影响之大、之深,虽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检验,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杀手》的四种中译本,从信于内容、达于其分、切合风格三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遵循信、达、切的翻译标准之外,还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洋味"和异域风情,使译文忠实通顺地传达原作的内容、思想,注重文化因素在语言转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探讨文化语境中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语境的诸多因素的对理解原文至关重要。只有充分理解所处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理解语言词汇本身的含义,译出符合"信、达、雅"原则译文;也只有在广泛、准确了解英语和母语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前提下,才能忠实传递两国文化的价值和灵魂,真正实现不同文化间的顺利沟通和交流之宗旨。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它蕴含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对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都起到很大作用,也即是在对“信、达、雅”的追求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上下文在翻译中的粘合照应作用。它是一种内含的信息结构,通过词汇、短语、句子,乃至段落、章节体现出来,起到一种对整体信息的梳理、照应的作用,从而使译文通顺、畅达,逻辑走向分明,脉络清晰,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诠释原语的信息。本文拟就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上下文在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