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是视网膜神经保护中被研究最多的因子之一,以往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CNTF对光感受器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近期研究则表明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同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能提高病理状态下这些视网膜细胞的存活能力。该文就CNTF的基本结构及其在不同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不同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视神经的视觉假体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植入神经电刺激系统已经在神经修复医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视神经为神经接口的视觉功能修复工程,提出了使用插入式多电极阵列刺激视神经,验证了其可行性,并进行了视觉假体的硬件设计和测试,拟建立从视觉图像采集、图像信息神经编码到多电极阵列刺激的完整视觉修复系统.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鱼类视网膜-顶盖系统的研究概况,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顶盖的组织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损伤视神经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变化及其跨神经元的影响;最后综述了视神经再生与神经传入活性、相邻神经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及靶区选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综术了鱼类视网膜-顶盖系统的研究概况,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顶盖的组织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损伤视神经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变化及其跨神经元的影响;最后综述了视神经再生与神经传入活性,相邻神经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及靶区选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胡鹭萍  徐国兴 《海峡科学》2007,(3):73-77,81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是一种多效的神经营养因子和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其在视网膜的生长发育及许多疾病病理过程中起着神经分化、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作用,并可抗肿瘤和调控一些炎症反应.本文主要是综述目前对PEDF的生物学特点、作用及其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状况,并推测其可能作用机制,展望其在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视觉假体微电极阵列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用于视觉修复的微电极,根据其植入部位(视网膜、视神经、视皮层以及脉络膜上腔和视盘等),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各主要研究小组的最新进展及其特点,讨论了设计和制作微电极阵列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视觉假体微电极阵列用于临床实验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视神经损伤引起斑马鱼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蜡连续切片苏木精染色法,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夹伤和切断视神经后,斑马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杆和视锥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损伤视神经7~21d后,上述3种细胞的细胞核密度均呈减少趋势,节细胞减少的比率大于感光细胞,而感光细胞中视锥细胞所受影响比视杆细胞更为明显;在夹伤和切断视神经两种情况中,后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核密度的减少更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损伤视神经不但影响与其相连的神经节细胞,而且可逆向跨神经元地影响感光细胞的变化。由上述结果推测,由于损伤视神经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失去靶组织而引起的各种神经细胞密度减少是视网膜中神经细胞凋亡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尹成玉  崔勇  王斌  刘韬  董辉  高杰  高旭超 《科技信息》2011,(31):430-431,449
视神经损伤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丢失为主的病理变化导致了视功能障碍,随着一定数量存活的RGCs在合适环境下的修复再生,视功能可有一定的恢复,综述相关研究文献,旨在了解视神经损伤及修复再生可能存在的规律,以及促进其再生的方法,客观评价视功能恢复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指脑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后,脑组织损伤继续加重现象.EGb761是银杏类黄酮和萜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其在急性脑缺血中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及其相关凋亡通路的调控机制鲜有报道.在本次研究中,发现EGB761预处理能显著改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使Bcl-2的水平增加,Bax、Caspase-3和细胞质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水平下降.这些结果表明,EGb761通过调控凋亡因子和细胞色素c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鼠脑短暂性缺血后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和NT-3在海马组织中的变化规律,为神经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TGI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术后3、7、14、21d以及假手术组5组,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GF、BDNF和NT-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种神经营养因子在全脑短暂性缺血海马组织中出现表达下降趋势,其中以NGF mRNA的表达量下降最为显著(P<0.01)且具有快速恢复趋势,到损伤后21dNGF已上升至伤后3d水平。结果显示,这种变化规律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后3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的下降加剧了缺血再灌注对神经元的损害,其中NGF可能是脑缺血后发挥神经损伤修复的主要因子,有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损伤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脑供血减少,会引起脑缺氧,但脑缺氧也可单独发生。若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得不到及时纠正,氧参与的细胞内物质能量代谢将发生异常,如生成ATP的三羧酸循环、离子的转运等基本的生命活动都将受到影响,甚至停止。而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物质的运输及代谢也将受到影响。这种状况持续数分钟,大脑的生理功能将受到影响,时间愈久这种变化愈难逆转。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高压氧疗(HBOT)能改善损伤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并对损伤的脑组织有修复的作用。其可能的途径如下:HBOT通过减少内皮素的生成,改善损伤后的脑血管痉挛状态、平衡脑血流以及降低升高的颅内压等,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并能通过改变MBP、caspases基因家族、Bcl-2/Bcl-xL以及TSPO、Nogo-A及其受体Ng-R等的表达,起到保护受损脑细胞、减少脑细胞凋亡以及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HBOT还可能通过增加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生成,起到促进血管生成及损伤脑组织再生的作用;此外,HBOT还能引起受损脑组织内多种炎症因子的改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脑损伤的预后。HBOT引起多种分子表达的改变,起到对损伤脑组织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氏巴蜗牛的眼由外角膜、内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构成.视网膜由两种感光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感光细胞呈细长形、多突起,具有微绒毛样的远端节段和带有轴突的细胞体,它们与支持细胞相互嵌合,伴随分布,构成了具有四层结构的视网膜,即微绒毛层、色素层、核层及神经毡层.在神经毡内,首次发现两种突触小泡,小泡内有无电子致密核心是它们的主要区别.视神经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神经纤维,少量的色素颗粒和细胞成分.在视神经内还首次发现一种类似于髓鞘的片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脏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第二窗保护作用,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大鼠肾动脉进行4次循环的5min夹闭/5min放开造成缺血预处理,24h后进行45min夹闭/24h放开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的大鼠血清肌苷、尿素氮变化,Paller法评分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检测缺血预处理后血清一氧化氮(NO)及肾组织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缺血预处理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肌苷、尿素氮水平,减轻肾组织损伤程度;氨基胍能阻断缺血预处理的第二窗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后24h血清NO及肾组织iNOS活性升高。结论: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第二窗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缺血预处理后iNOS活性升高生成的NO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相关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傅颖(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保健食品研究所,杭州310013)肝细胞刺激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肝再生增强因子是一类能促进人类及动物细胞再生、促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生长、促进组织器官损伤后的修复、治疗肝衰竭和促进肝再生,又具有各自独特功能的生物活性小分子物质。介绍了与肝细胞相关的3种生物活性肽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并给予预先的热刺激(热休克),观察热休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HSP70表达的调节.方法56只Spragn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高眼压组、水浴 高眼压组,右眼为实验眼.高眼压组右眼前房穿刺,BBS灌注产生102mmHg静水压持续加压2h.水浴 高眼压组给大鼠体温提高至40.5~41.5℃/10min诱导出热耐受,3h后再给予前房穿刺,产生102mmHg静水压持续加压灌注2h.免疫组化法测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强度.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见少许HSP70的表达,高眼压组及水浴 高眼压组均在4小时后视网膜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增加,12小时后达高峰,24小时后开始回落,水浴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HSP70的表达基础水平提高.结论热应激能诱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内源性HSP70的表达,从而提高RGCs对急性高眼压的耐受性,起到保护视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贞苷对Aβ1-42诱导神经毒性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对SH-SY5Y细胞进行女贞苷梯度(4μM、20μM、50μM、100μM、500μM)预保护12 h后,加入浓度为15μM的Aβ1-42诱导损伤12 h.MTT法测定终点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细胞外Aβ1-42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LC3表达变化.结果:女贞苷组(50μM、100μM)可明显增加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结果显示,女贞苷组细胞上清液Aβ1-42含量相较模型组下降;WB检测显示,自噬小体标记物LC3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女贞苷可有效保护Aβ1-42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提高细胞存活率.其可能机制为女贞苷可能增加SH-SY5Y细胞对Aβ1-42的清除,减少其在胞外的聚集而引起的神经毒性,并对自噬有一定的抑制,从而达到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术后24 h),按照Zea Longa 5级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大鼠脑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之相比,6和10 mg/kg的依达拉奉可不同程度改善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尤其是10 mg/kg依达拉奉组的大鼠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脱失明显,而治疗组可减轻这种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提示,在模型组中Aβ、APP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在不同质量分数依达拉奉组中,Aβ、APP含量均减弱(P0.05)。由此得出,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上调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而引起神经元细胞损伤,而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对它们的抑制起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为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在青光眼研究领域,动物模型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青光眼动物模型对于更好的理解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中使用最多的动物主要有鼠、兔、猴。本综述较全面系统地概述了各种青光眼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近年来发展的转基因鼠青光眼模型,如急性高眼压转基因小鼠CLR(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利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的自然青光眼模型等,并分别对各种模型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神经、视网膜功能方面的研究做了介绍,分析各种模型的利与弊,为在青光眼研究中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源性大麻素(eCBs)作为内源性脂质介质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环氧合酶-2(COX-2)是神经源性炎症的重要分子,与神经变性病(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氏综合症及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理有关,同时参与创伤性脑外伤和缺血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eCBs及其COX-2氧化代谢物对神经元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阐明eCBs对神经元损害的保护作用,有助于理解eCBs及其COX-2氧化代谢物在COX-2相关的神经变性病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缺氧缺糖(OGD)损伤大脑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TMP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原代大脑皮层神经元OGD模型,利用MTT法和LDH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的含量;实时-PCR检测细胞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mRAN(PGC-1α,TFAM)的表达量.结果:经OGD损伤4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释放的LDH含量升高;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明显,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加,同时PGC-1α和TFAM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TMP预保护后,可以明显提高OGD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降低LDH的释放,改善细胞核形态变化,并且减少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提高PGC-1α和TFAM的表达.结论:TMP对OGD损伤的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凋亡和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因子(PGC-1α,TFAM)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