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柬埔寨中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对该区新建846 口水井进行了调查取样及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孔隙水多存在铁超标现象,基岩裂隙水水质良好;水质污染特征以砷和铁超标为主,均分布于湄公河沿岸或相近区域,同一井中砷铁同时超标,砷、铁具有伴生性且均匀分布于第四系孔隙水中;污染原因主要为含水层介质通常含有能较强吸附砷、铁的淤泥...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耦合化学与生物过程,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零价铁为主要原材料,辅以高渗透性材料和塑性粘结材料,按不同配比研发出一种用于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复合缓释功能材料.所研发复合缓释功能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孔隙度,能够缓慢持续的释放碳源.将该材料用于室内模拟实验,以研究复合缓释功能材料与含水层介质(粗砂)填充比的不同对硝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材料与砂按1∶0时由于零价铁释放过多导致出水氨氮含量稍高外,其他各填充比对材料修复效果影响不大,硝态氮去除率均在85%以上;应用于野外原位修复,试验运行175天后,去除率高于70%,过程中没有产生亚硝态氮和氨氮的累积,为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钻探、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弥散实验及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等手段,获取研究区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弥散系数及对典型污染物的吸附降解作用等,研究平阴县黄泛冲积层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的运移特征,并评价拟建奶牛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在黄泛冲积层中的运移特征较符合普遍规律,污染物对所建场地内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拟建项目可以施工。  相似文献   

4.
付强  贾尚星 《科技信息》2007,(25):126-126,139
采取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测试、抽水试验、室内试验等方法,查明了场地内各土层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下水特征、包气带和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填埋场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资料和所需设计参数,对拟建工程场地作出系统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对渗沥液防渗方法、不稳定边坡治理具体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全国地下水污染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底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主题包括: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与取样技术;地下水有机污染测试技术;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物理试验与数学模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区划;地下水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6.
近年调查和监测发现,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中硫酸盐含量日趋增高,范围逐渐扩大,高浓度的硫酸盐主要分布在滹沱河、石津灌渠及黄壁庄水库副坝附近,并有向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扩散的趋势,使该地区水资源矛盾更为突出。以滹沱河超采区为研究范围,结合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开展了野外调查及取样工作,并基于长时间序列、多点位交叉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以及硫氧同位素技术进行研究,得出: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硫酸盐异常与上游地表水有着紧密联系,黄壁庄水库及入流冶河受上游采煤活动影响,硫酸盐含量较高,地表入渗补给造成研究区地下水硫酸盐污染。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硫酸盐的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硫酸盐在地表水-包气带-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模式,指出上游防控是减缓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硫酸盐污染的有效方式,为石家庄地区的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与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项任务研究进展顺利,课题目标设定基本合理,课题组各项研究按照任务书计划安排有序实施,部分研究工作已经提前开展。在技术示范场地选择方面,课题组确定了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白庙村南的一处垃圾填埋场和浙江省海盐县西塘桥镇海塘村一处养殖基地作为该课题的2个技术示范场地。目前已经开展了基础信息收集、场地水文地质状况勘查、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完成了微水试验和渗水试验,获得了水文地质参数。这些信息和数据为课题组开展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在试验研究方面,以示范场地为研究背景,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为开展实际场地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技术示范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材料和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技术开发。在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材料方面,课题组研究开发了3种修复材料,包括一种硝化细菌碳源材料、一种氧化剂缓释材料释放材料和一种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材料。在地下水修复技术方面,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了两种地下水修复技术工艺,一种是基于北方埋深较深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的非连续渗透反应强地下水污染原位处理技术,该技术在传统渗透反应墙基础上,针对北方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以注射井阵形成的地下水修复系统,该技术具有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处理较深层地下水污染问题;多级准原位地下水修复系统,是该课题研发的一种新型地下水技术,该技术集湿地处理技术、渗透反应墙技术和地下水井灌技术为一体的地下水修复系统,其具有建设与运行成本低、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扰动小、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优点。在成果产出方面,目前,课题组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专利两项,提出创新技术两项,投稿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3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天津浅层孔隙含水介质对铁的吸附特征和铁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运动规律,利用宝坻和大港地区两个钻孔岩芯配制7个土样,以FeSO4溶液模拟污染源,进行了室内静态吸附实验与动态淋滤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浅部不同岩性地层对铁的吸附模式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铁在淡水区含水层中迁移4m需要3500d,在咸水区含水层中迁移4m需要4400d,个别地点铁的超标不会造成地下水大面积污染.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北天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硝酸盐氮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碳源投加试验,分析了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能力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指导后续地下水修复试验及数值模拟预测的水文地质参数,试验场区的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95.3 m/d,导水系数为781.3 m2/d,给水度为0.167°。在碳源投加试验运行初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已达到45%以上,投加碳源后对地下水硝酸盐氮反硝化作用有很好的强化效果。试验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为类似试验研究积累了成功经验,可为地下水原位修复工程应用及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高砷饮用水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铁、锰、砷共存水样除砷效果的影响及机理,通过改变不同试验条件,研究了臭氧预氧化以及与混凝结合工艺对于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过程中,铁锰离子单独存在时可以提高除砷效率,其中铁离子除砷效果比锰离子强,当铁锰共存时,锰离子会抑制铁离子的除砷效果;原高砷水经过臭氧预氧化沉淀,除砷的...  相似文献   

11.
对某赤泥场周边地下水进行了采集监测,结果表明:所监测的7个点位地下水中的pH值、六价铬、铁、锰、镉、铅、砷、汞、氟化物、总硬度浓度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限值要求。利用单因子指数法、污染指数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该赤泥场周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仍处于较低水平,未受污染。  相似文献   

12.
Slug试验是一种测试含水层渗透性的原位测试方法,设计了室内试验,并研究了潜水井内抽水和注水两种水位改变方式对Slug试验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瞬间改变水位的方式对测试的结果具有明显影响;降水头Slug试验测得的渗透系数与升水头Slug试验测得的渗透系数比值为1.24;与常水头方法测试结果相比可知后者更为接近真实值。在野外场地实施现场试验,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以宁夏吴忠市金积傍河地下水型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采集了16个水井地下水水样,重点分析了保护区范围内地下水水样的氨氮质量浓度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0.025~0.447mg·L~(-1),是该区域主要潜在污染物,并分析出区域地下水氨氮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包气带和含水层属性,分析了研究区内pH、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影响因素与地下水中氨氮污染物分布的相关性,为水源地氨氮污染物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水源地管理的科学性和污染源管控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闪速磁化焙烧及铁矿物的微观相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粒度小于0.30 mm的富含镜铁矿、褐铁矿和镁(锰)菱铁矿难选铁粉料,介绍采用闪速磁化焙烧动态试验装置开发我国难选低品位细粒级铁矿资源的试验效果;对闪速磁化焙烧前、后相关产品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XRD和EPMA检测分析,研究焙烧前后铁矿物的相变情况及微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弱还原气氛和740~800 ℃条件下,通过60 s之内的闪速磁化焙烧处理,可获得铁品位为55.51%~55.35%的弱磁选铁精矿;弱磁性细粒铁矿物的相变均转变为龟裂较为发育的人造磁铁矿,产物中未见菱铁矿和强磁性的γ-Fe2O3;人造磁铁矿其镜下微观形貌与反光特征仍有差异,且由菱铁矿中的Mg和Mn特征元素含量有差别,可将其区分.  相似文献   

15.
多孔介质中铁的吸附分配和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多孔介质中铁的吸附分配和迁移特征,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地下水中铁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天津市7类多孔介质对铁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多孔介质颗粒越细,吸附铁的能力较强,铁迁移滞后系数越大,迁移性越差,颗粒较粗,吸附铁的能力较差,铁迁移滞后系数越小,迁移性越好;在多孔介质中,铁随地下水流动的迁移能力极差。该成果对研究地下水中铁的迁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配合《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82-85)的修订工作,编制组对国内外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的研究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对该调研分析报告进行梗概性介绍,旨在促进对外部硫酸盐侵蚀机制的了解和对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的研究.列举了目前我国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研究的自然试验、室内加速试验以及浸泡方式对混凝土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中美两国相关试验方法标准作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广大地区混凝土受硫酸盐腐蚀现象普遍、问题严重.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室内加速腐蚀试验——全浸泡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可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建议将这2种方法纳入《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广西某乡镇潜水层地下水的27种基本水质因子和石油类物质,结合地下水Ⅲ类标准和当地地下水背景值,利用污染指数法评价当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筛选出特征污染因子,同时,将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与地统计学相结合,对特征污染因子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大肠杆菌外,该区域地下水的所有水质因子平均值均低于Ⅲ类标准,硫酸盐和氟化物的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85.87%和83.33%,但是最大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30倍和1.85倍,而大肠杆菌均值分别为Ⅲ类标准和背景值的1.77倍和4.42倍,因此,将硫酸盐、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作为该区域的重点防控水质因子;区域内硫酸盐和氟化物的含量呈现显著性相关且聚为一类,大肠杆菌与其他水质因子相关性极弱且单独聚为一类;水质因子分布空间各异,硫酸盐与氟化物的高值区主要集中于该区域的东南部,污染源为自然因素与工业园污水排放相叠加,总大肠菌群的高值区主要集中于西部,污染源为乡村农业及养殖污染.通过区域地下水污染状况的解析,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武汉过江隧道所经长江区段内地下水流速、流向等水文地质参数,采用单井同位素稀释法代替抽水试验法测试水文地质参数,测试结果表明:江南孔含水层地下水流速下部略大于上部,流向为NE10°;江北孔含水层地下水流速上部大于下部,两者相差较大,与该井洗井情况有关,流向为NE50°.图1,表4,参10.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充分利用抽水试验规范所规定的连续性抽水试验数据资料,原位确定承压含水层不同水头降落漏斗范围的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和储水系数(μ*),基于Theis井流公式及叠加原理导出一种流量变化时无量纲形式的承压含水层降深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解,提出一种含有参变量的一组无量纲降深-时间标准曲线及相应的配线方法。将变流量抽水试验得到的降深随时间变化的实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进行配线,选择任一匹配点记录其在标准曲线、实测曲线中的坐标值和配线的参变量值,将这些记录值代入相关公式,确定对应某一流量时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以苏锡常南部高速无锡境内的场地抽水试验为例进行实例验证,运用配线法分阶段完成,最终求得该场地2-3粉土层承压含水层在变流量下的渗透系数分别为5. 12×10-4cm/s、2. 54×10-3cm/s、2. 83×10-3cm/s。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主设计建造的三维抽水试验装置,完成了多项潜水及承压水的抽水试验,获得了大量观测数据。试验发现:无论潜水还是承压水状态,抽水井附近观测井的水位变化,均具有距抽水井愈远愈高、愈近愈低的漏斗状分布,围绕抽水井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是显著的;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即每个观测井不同高度观测点的水位,均呈上高下低的特征,说明地下水具有由上到下的运动分量,地下水由周边的供水边界向抽水井聚集运移时,运动方向是下斜向的,潜水如此,承压水也如此。分析认为,这是水头压力与水体自身重力同时起作用的结果。由此推断,在抽水时,承压水含水层顶板靠近补给源具有强势水流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