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持人语     
本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之后,发文数量明显增多了,可能会令人有庞杂之感,实际上这些文章还是围绕孝道文化及其时代价值与养老尊老的关系等主题而展开的。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传统,其产生于周初,大兴于汉代,因此,本期有专文讨论秦汉之际的法孝关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     
<正>形式概念分析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数学家Wille提出的一种数据分析理论。该理论以形式背景(由对象和属性组成的二维交叉表)为基础,从中提炼出形式概念,从而对哲学中的概念这一人类思维的基本单元进行了形式化表达,进一步又形成概念格这一核心数据结构,以进行知识的可视化表示。在形式概念分析中,通过对形式背景增加决策属性可得到决策形式背景,以此为基础可以研究决策规则获取并实现决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及法律实践在全球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本期的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栏目收录的两篇文章即涉及对美国相关经验的梳理及借鉴,且都聚焦于对知识产权的合理限制。郑书前副教授的《中美环境技术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比较》一文对中美两国环境技术专利强制许可立法与司法实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正>荧光探针是一类能将分子识别事件通过荧光信号有效表达的分子,它是建立在选择性分子识别和荧光技术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利用特定的识别反应实现目标分子的辨认并获得分子的相关信息(如种类、浓度等),通过相应的信号传递机制将这种分子识别信息转换为容易检测到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分析对象的识别检测。荧光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     
正2015年,国家首次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并纳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精准医学是精确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结合,分子诊断技术作为精确诊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精准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子诊断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变化,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大数据等技术,对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分析与鉴定,精确找到特异的分子靶标,设计出针对该靶标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治与预防效益。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     
本期共发四篇文章。《儒家孝道的美学意蕴探析》一文很有新意,很少看到从美学角度来研究孝道的。该文提出崇高是孝道主体的重要审美形象,礼是孝道的行为艺术表达,孝道也表现了道德主体的审美价值倾向,和谐之美是孝道追求的社会终极目标,这些观点不仅有学术新见,而且对于弘扬实践孝道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论"五四"前后的"孝"与"非孝"——以文化史"大传统"的视域为主要考察》一文文献扎实,对五四前后各种弘孝、非孝的学说观点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以往人们多注意对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本期讨论的话题是孝道的理论审视。本期推荐的两篇文章,都是对孝道的一种理论审视。孝道在传统中国既是一种实践道德,又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中华文化与传统道德受到重视,传统孝道也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民间社会所重视。尽管如此,毕竟社会条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可能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行孝?行孝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我国石窟寺类型丰富、分布广泛、体系完整,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石窟寺保护技术集成和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完善石窟寺保护科学技术体系,是目前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专题主要以石窟典型病害——表层风化为研究主题,针对石窟表层风化区域特征、风化机理、风化程度评价及防风化加固材料的适应性等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孙满利等人在《甘肃砂岩石窟浅表层风化区域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正自然灾害作为一种破坏性灾害事件,经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该栏目重点关注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山体滑坡作用、灾害型景区旅游解说、灾后恢复与救助力度、地质灾害防治机制以及黄土磁化率对气候事件记录及意义研究。西北大学教授邱海军在重新认识滑坡作用一文中论述了山体滑坡重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     
正陈晓平教授的论文《冯友兰与李约瑟问题》与黄欣荣教授的论文《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很值得一读。陈文探讨了闻名遐迩的李约瑟问题与冯友兰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冯友兰对问题的解答。指出李约瑟问题带来的问题是:很大程度上将作为近代科学的狭义科学与包括古代技术的广义科学混为一谈;而早于李约瑟问题提出的冯友兰问题,涉及更为深刻的问题:数学演绎和实验归纳的逻辑方法为什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冯友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超越方法论层面,深入到"顺从自然"和"对抗自然"的基本人生取向。黄文探讨了大数据这一热点话题,认为大数据革命是一场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革命,必将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正>节水优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关键所在,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蕴含着一系列方法论,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强调节水优先意义重大,要求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构建覆盖蓄、供、输、用、排等各涉水环节的全链条高效节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     
身处变革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对时代和社会的诘问做出积极的正面回应。在前一阶段改革(包括大学扩招、"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推出等)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建立起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发展中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以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为此,高教理论研究者有责任对影响深远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做出积极的反思和重估。因为此两项工程虽然对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正本期推出5篇论文。其中2篇是基础性研究:李娜教授等的《量化核证逻辑QLP概观》,介绍了QLP的公理系统、模型及其应用。QLP是一种表达力较强的逻辑,填补了核证逻辑在量化部分的空白。QLP公理系统以及对应的模型在表现形式上有些复杂,本身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喻莉姣博士的《同源的多层次性》,讨论的是科技哲学中的同源问题。从生物学角度看,同源概念可以区分为:分支分类学的同源、系统发育学同源、个体发育学同源以及分子同源。区分同源的不同层次,依据同源现象的多学科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     
本期所载四篇孝文化研究文章,选题各有其特有之视角,显示了孝文化研究的多元性和互补性。《佛教对"孝道"与"家"观念的吸纳——以佛教慈济宗门为例》选取了佛教现代教派之一的慈济宗证严法师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以阐发相关主题。《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对悌道的推重与弘扬》以古典文学名著为对象,以悌道为主题,对书中所述之悌道类型和作者倡导悌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也是很独特,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     
<正>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我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成为人工智能最大强国。为此,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关工作。在学术界,中国学者在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AAAI和IJCAI发表论文数量大增;在工业界,人工智能应用遍地开花。人工智能和医疗行业的结合是近两年来新的热点话题,人工智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     
正能源化工系统具有结构功能复杂、服役条件严苛等特点,受外界环境和内部介质的影响,系统有发生失效进而引起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等严重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问题。能源化工系统的安全风险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     
正中国逻辑学会所属形式逻辑、语言逻辑、符号学、归纳逻辑4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逻辑应用、逻辑教学2014年学术大会"于2014年6月在成都成功召开,交流论文50余篇,许多是上乘之作。本栏目将选录一部分优秀论文,分期刊出,以飨读者。本期刊出8篇。杜国平教授的《批判性思维辨析》一文对"critical thinking"一词的通常译法——批判性思维,提出了质疑,他通过对19位批判性思维专家的问卷调查,得出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critical thinking"的合适译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正近年来,随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积极推广减施增效技术,实现粮食绿色化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中亟待解决的科学命题之一。缺水低肥是我国西北旱作农业区的两大主要限制因素,本专栏分别从耕作栽培管理和抗旱品种选育两个角度,讨论了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人总是受环境影响的。最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日益深刻,人的心情和想法,也自然随之大变。同一个人,1980年代是站在右边的,今天却可能移到左边来。当年,在门窗紧闭的屋子里呆久了,看见一点亮光就兴奋不已,就一门心思要跳进“蓝色”的大海,现在是大半个身子泡进这咸水了,也渐渐看清了整个世界的情形,疑虑和紧张就油然而生。社会的轮子持续往一个方向歪,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诗学视野中,东盟华人文学的研讨,是一种跨界研究,具有特殊的美学批评形态,可以酌情采借不同文艺思想资源的理论范式进行创新尝试。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山水相连,唇齿相依,长期以来,彼此跨越边界的活动不绝如缕,因而文化、语言、习俗和族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混杂形态。在当今全球化万花筒式加速的过程中,跨越国境或边界的人类活动形形色色,文化混杂、族裔混居、异族通婚(混血)等现象空前突出。跨国视野的移民作家无处为家、处处为家,游走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