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城市供水管网不便监管、自控能力弱、漏损严重等问题,设计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系统.该系统以物联网为架构体系,OneNet设备云平台为数据处理平台,分析供水系统感知层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网络层的传输技术,研究应用层中数据处理平台的设计方法,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压力管理漏损控制技术.实例结果表明:将该系统运用于小型管网中,可有效地优选控制阀门,给出优化的阀门开启度,使管网压力分布趋于合理,从而降低管网漏损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首先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城市供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十年中国城市供水管网长度、供水普及率和供水量在逐年上升,漏损率稍有降低,但仍居高不下。随后对漏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漏损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最后结合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应用进展,采用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区计量方法,在检漏控漏方面成效较好。可将DMA方法与供水管网模型相结合,并安装多个阀门调控管道压力的思路进行优化完善来提高控漏效果。  相似文献   

3.
汪洋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6):14-16,19
从农村供水现状存在的缺点出发,针对鄂南当地用水状况对供水系统进行了改造设计.该系统由PLC、变频器、传感器、低压电气控制柜和水泵等组成.通过PLC、变频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水泵机组运行状态,实现管网的恒压变流量供水要求.设备运行时,压力传感器不断将管网水压信号变换成电信号送入PLC,经PLC运算处理后,获得最佳控制参数,通过变频器和继电器控制元件自动调整水泵机组高效率地运行,与传统系统相比,该方案设计先进,功能全面,同时节省电耗,减少水泵和管网损坏.  相似文献   

4.
面对建筑二次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现阶段通常采用检漏仪器配合人工经验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针对上述方法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增量式建筑二次供水管网漏损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高频采集管网中各个压力监测点数据,建立未漏损工况下建筑二次供水管网压力数据集,并采用K均值算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形成不同时段压力特征数据,用以判断新采集的节点压力向量是否异常,进而判定是否发生漏损,并定位漏损节点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建筑二次供水管网漏损定位,较现有方法发现漏损用时短、定位速度快等优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罗宇丰 《科技资讯》2008,(33):64-64
从原理、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和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这两种新型管网供水优化系统,解决了二次加压水泵的工作能耗和蓄水池水质二次污染问题,满足了人们在消防、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供水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该系统根据供水管网的用水情况,调整水泵投入台数及转速,实行全自动恒压供水,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其水泵用变频器软启动,对电网无冲击,能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小议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诒秀 《科技资讯》2010,(23):42-43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供水管网是整个供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管道、管件及其一些附属设施都有发生漏水的可能,引起管网漏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管材及配件质量;管道施工安装质量;管道老化腐蚀;外力破坏等几个方面。文章结合本人多年工程施工经验对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淄博市淄川区某高档住宅小区的工程为实例,设计了一种用于高层住宅楼恒压供水的智能控制系统.供水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网串接,密封作业,不需要建造蓄水池,无二次污染,实现了高层住宅楼的恒压供水.  相似文献   

9.
张晓燕 《科技信息》2011,(21):350-350,335
给水管网漏损控制就是采取措施把供水系统的漏损率控制到经济合理的程度,控制的范围包括:水池、干管、配水管、支管、管网附属设备和用水设备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影响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主要因素以及减少供水管网出现漏损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如何有效的减少城市供水管网出现漏损事故。  相似文献   

11.
王莹莹  蔡世军 《科技信息》2010,(19):I0030-I0030,I0164
分区计量和压力管理是降低供水系统产销差率、控制管网漏损的两个重要措施。在制定郑州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方案时,利用管网微观水力模型进行了关阀模拟和对比分析,确定管线是否可以采取关阀措施划分区域界线;选取了郑州市郑东新区某供水区域进行了DMA(District Meter Area)压力管理试验研究,利用水力模型进行了局部管网案例分析,证明了水力模型对于最不利点的选择、AZP(Average Zone Pressure)点的确定以及系统压力值的设定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军伟 《山西科技》2010,25(5):97-98,100
将消防供水系统和生活供水系统结合统一,采用PLC控制和变频器设计了变频调速双恒压供水系统。生活供水时低恒压值运行,消防供水时高恒压值运行,根据负载变化自动调节水泵电机转速增加或减少投入运行的水泵电机的台数来实现恒压,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繁杂性,提高了供水的质量和可靠性,更能降低供水成本。  相似文献   

13.
蒲永生 《科技信息》2012,(24):405-406
供水系统是保障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但目前城市的水管网局部水压过低,无法将水直接送达高层用户。在这种情况下,无负压供水二次加压泵站成为高层建筑物和居民住宅区给水的必要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就新型无负压供水技术及其在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无负压供水技术的优势与缺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云南某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为后续供水管网的建设、设计、施工、改造、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选取了该市2016—2018年这3年的供水管网漏损事故检修数据,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管材、管龄、管径、外部因素对管网漏损事故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管网漏损影响大小依次为:管材、管径、管龄、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中,各因素对管网漏损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低、接口、地基下沉、腐蚀、其他、人为事故。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供水网复杂多样,传统的供水系统漏损监测弊端多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模型建立设计了自动型现代化校园供水管道漏损智能监测系统,介绍了研究背景、模型建立、软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晓杰 《科技信息》2010,(31):256-256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变频技术不论是在功能完善,还是在稳定性上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变频调速供水系统已经得到供水行业普遍认可,它可以直接取代水塔,高位水箱及气压罐供水装置,变频调速供水系统可以根据管网用水情况调节水泵转速,改变供水量达到节能目的;目前常用的供水系统大部分都采用全死循环。变频供水系统,在系统保护,工作稳定性,设备的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比以前传统的供水系统要优越,因此变频供水系统已成为将来供水设备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PLC恒压供水系统中PID控制器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以PLC控制为核心,变频调速技术为基础的恒压供水系统中,PLC将压力设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经PID运算后得到的信号控制变频器,从而通过变频器控制水泵的转速调节管网的压力,实现恒压供水的目的.介绍了基于S7-200恒压供水系统PID调节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杨凡凡 《甘肃科技》2010,26(4):150-151,199
结合工程实例,对分质供水系统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分别对分质供水系统水量的计算确定、分质供水系统流程、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及分质供水系统管网的设置做了详细介绍。水处理设备的核心采用膜分离技术和微电解杀菌技术,彻底去除水的浊度和色度、细菌、病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杀菌装置采用微电解杀菌器,杀灭水中的细菌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微电解杀菌器出水活性氧浓度介于0.05~0.3mg/L。分质供水系统管网的设置核心是:分质供水管网要使净水循环流畅,尽可能不存在死角。避免造成管网二次污染,滋生细菌。  相似文献   

19.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提高,新系统的兴建和老系统的改扩建等所需的工程投入逐渐增大。因此,供水管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是否科学、经济、实用,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运行管理费用及系统的可靠性。文章分析了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和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这两种新型管网供水优化系统,并简要介绍了给水管网系统科教发展方向和任务。城市管网的抢修是管网安全供水的一个很重要环节,如何开展抢修工作,提高抢修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以实现某市供水管网分区管理为目标,在管网水力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方城市供水系统的特定要求,将网络社区划分算法与管网分区管理理念相结合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分区后东一区和西二区的管网压力有所上升,其他四个子区域压力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管网供水压力得以均衡。拓扑算法分区与理论分区相结合的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管网漏失水量,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西二区一级水质百分比上升59.13%,其他区域水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优质水百分比上升,水在管网中的停留时间得到有效缩短。管网分区后可为水务公司带来114.038万元的年收益。研究成果对改善供水管网管理及提高水务公司运行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