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学德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传授语言基础知识,忽视培养德语应用能力,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缺乏独立学习语言的能力,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文章以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强化课外小组学习为线索,探讨创新型德语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在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融合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格局;有效应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教育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与物理学科有机结合,赋予学科知识全新的价值和意义.物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和科学人文素养素材,为思政教育有效融入物理课堂教育整个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刘轩 《甘肃科技》2022,(5):58-60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在医学教育与医术传承过程中医德教育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必然要凸显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深入挖掘中医教学中的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内容,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传统医德、当代品德有效融合,推动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更好实现育人目标。基于此,本研究着重对中医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内容进行分析,继而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让英语课堂教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基于此,应深入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专业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之自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周飒 《科技资讯》2012,(28):216-216
科技德语知识和能力是众多德资企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应用德语专业人才的切实需求。针对这一需求,我校设计并开发了适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水平的《科技德语》课程。本文就这一课程的学情分析、教材选取、课程设置、教法学法等多方面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四类实践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构建“四阶段+三维度+四目标”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知识技能训练、过程方法养成、情感认同和价值观塑造四个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是高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回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有现实指导意义.“地貌学”是高校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生态文明观与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及综合思维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思政内容,且能和学生的思政教育高度契合.本文以“地貌学”为例,依托“地貌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探索、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两方面,探讨“地貌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以期为地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建设显隐结合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体系;打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体系;健全科学规范的课程思政管理和评价体系,以此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