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标准化对于开发“学习、教育和培训”(LET)中使用的“信息通信技术”(ICT)有重要意义,但ICT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却往往质疑标准化活动.本文提出,利用这种质疑形式来分析和改进当前的ICT标准化活动.讨论了由各方参与产生ICT标准过程的模型框架,其中一系列“为什么”的问题(Why questions)起着重要作用.讨论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标准及相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与核准;二是如何识别LET中的相关问题与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技术.给出了两个事例: 一个是对“内容共享对象参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 SCORM)的质疑,这能帮助理解该模型;特别是对其适用范围(scope)的质疑而使该模型更完善.另一个是对制定“新工作条款”(New Work Items)必要性的质疑,使人们认识到澄清标准中有关技术原理(rationale)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日本数字化学习行业认识到开放技术和开放标准的重要性,因此一直在努力推广它们;由供应商和用户机构联合成立的“日本数字化学习联盟”(e-Learning Consortium Japan)已经实施了一些项目,以推动数字化学习技术与开发的标准化工作.本文主要介绍,该联盟为实现“内容共享对象参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 SCORM)标准方案而开展的软件模块开发项目和SCORM工程师认证项目.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探索自然界万物的结构及运动规律。万物运行的规律是什么?物质由哪些基本成分构成?物质的结构是否无限可分?物质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物含妙理总堪寻,物理学家希望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最好可以囊括所有的基本现象,解释自然界的本质规律。从古希腊的“原子说”、道尔顿的原子模型,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再到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都是基于追求“统一”的愿望。追求统一也就是追求完美,这种愿望促使人们努力奋斗,孜孜以求,推动科学革命,产生新理论,从而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10月9日就网络强国战略进行了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网络治理体系。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数字技术如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要求“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5G移动通信技术和应用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将在数字经济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及全球战略。这一倡议体现了中国新时期全面对外开放的方针,也完全符合“一带一路”周围区域国家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其中的核心内容是提倡“包容性全球化”,即通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形成合力,共创发展新机遇,实现共同繁荣,并维护世界和平。这个合作理念和模式得到了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和广大地区人民的支持,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客观需求与愿望。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将营造一个各国间经济、贸易、技术、文化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也将能遏制战争势力,构建一个全球地缘政治安全的大格局。同时,也将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平广阔的道路。经过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今天中国已经完全具备实施“一带一路”发展目标的各项条件。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提出以项目为主导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详细叙述“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团队学习”模式的实践,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大学微波与无线电通信学科拥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通信与信息系统”2个博士授权点.自1972年原上海科技大学开始创办无线通信专业至今,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和上海市科委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双极化多波段微带天线阵、小型化和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天线、微波输能技术、通信信号处理、微波通信、限定空间无线电通信以及各类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其中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8.
 2014年翩然而至,2013年恋恋不舍地关闭了时光之门。回顾2013年,有光荣与喜悦,有喧腾与寂静,有质疑与争鸣,甚至还有“对峙”与“反目”,大大小小的科技事件构成了全年科技界一道道色彩斑斓的风景。哪些科技事件在2013年这段时光轴上尤其令人过目难忘?新年伊始,立足“科技事件”栏目的视角和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栏目将分2期为您“盘点”推出2013十大科技事件。  相似文献   

9.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成功研制使中国的载人深潜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世界载人深潜“高技术俱乐部”。“蛟龙号”的应用使中国的深海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对促进中国深海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介绍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情况以及它对海洋科技的推动作用,展望了中国海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并作出批示:机器人是衡量现代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抢占智能社会发展先机的战略领域。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对促进中国和全球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这将有力促进机器人新兴市场的成长,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希望各国科学家、企业家携手加强合作,共享智慧成果,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更大的突破,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为开创人类社会的智能时代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高职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来势迅猛,中国产品正遭遇到来自国际市场上的反倾销壁垒的阻击和国内市场上国际知名品牌大举入侵的双重压力。目前,我国企业过多地依赖廉价劳动力这种单一竞争手段,缺乏品牌意识,产品核心竞争力弱。其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导致我国产品有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交际语言测试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渐流行起来的,是语言测试的新生儿。什么是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它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测试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仍是局限的,甚至是割裂的,世界被分成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等不同的层面和领域.实际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宇宙空间和人类社会,并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如果我们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点,那么在此之前,物质从何而来?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将宇宙之内的思想理论统一起来的逻辑是什么?本文以不对称原理提供了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媒体处于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在转型当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惑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媒体愿景的提出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提出:媒体实行愿景管理,建设愿景导向的媒介组织,塑造我国媒体的共同愿景,对于我国媒体的改革和媒介产业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出发,研判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与挑战,《Research》《科学通报》《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等期刊邀请中国、美国、英国等数十个国家的科学家提出并评选出了“2020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分别是:(1)人类行为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传染病大流行的影响机制是什么?(2)抑制超级传染性和高危害性病毒如SARS-CoV-2的机理是什么?(3)未来新技术有效保障人类卫生和健康的范式是什么?(4)重大疾病高效、准确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机制是什么?(5)采用哪些科技手段能有效保证食品更健康、更安全?(6)怎样使人类社会更具备抵御不安全因素的能力?(7)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良种覆盖率以促进粮食安全?(8)自然资源总量快速减少应对响应机制有哪些?(9)哪些技术和材料能够更高效地存储和转化清洁能源?(10)采用哪些新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太阳能资源的高效利用?介绍了2020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6.
Marine microorganisms and global nutrient cycle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Arrigo KR 《Nature》2005,437(7057):349-355
The way that nutrients cycle through atmospheric, terrestrial, oceanic and associated biotic reservoirs can constrain rates of biological production and help structure ecosystems on land and in the sea. On a global scale, cycling of nutrients also affects the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Because of their capacity for rapid growth, marine microorganisms are a major component of global nutrient cycles. Understanding what controls their distributions and their diverse suite of nutrient transformations is a major challenge facing contemporary biological oceanographers. What is emerging is an appreciation of the previously unknown degree of complexity within the marine microbi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7.
Assessing the meridional atmosphere and ocean energy transport i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al problems in climate research.The meridional energy transpor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equilibrium of the earth system.Although the principle to calculate the meridional energy transport is simple,many fundamental questions remain unsolved.For example,what are the intrinsic mechanisms to maintain the hemispherically antisymmetric structure in the total energy transport? How on earth does the meridional energy transport partition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ocean and,is there really a so-called "Bjerknes compens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is relationship would provide us deep insight into the coupling mechanisms between the ocean and atmosphere in global scale.In this review we try to come out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are deserved in-depth investigations in current climate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交往非常发达,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现代教育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代新型劳动者。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废科举前后关于旧有举贡生员出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大量以科举为业的举贡生员面临着寻求出路的问题。清政府对此有长期的考虑,前后政策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使空大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规范、具体。但实际执行中,除了学堂政策得到执行和取得效果外,其余政策起的作用甚微。随着封建王朝主导局面的被打破,举贡生员开始摆脱功名的限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甚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表明中国原有的社会阶层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社会进入到了新旧交替、充满矛盾与斗争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20.
以涉日情绪为例简析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意识形态日趋淡化,民族主义色彩渐趋浓重,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时,网络民族主义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网络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一个频频被提及的术语,这也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什么是网络民族主义?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现状如何?我们应作何评价?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