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湿法制备钴蓝颜料中尿素水解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液相中制备钴蓝颜料所用沉淀剂的选择,分析了用尿素为均匀沉淀剂在制备钴蓝前驱体过程中的水解行为、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通过对水解速率测试及数据处理计算出尿素水解反应活化能为121.08kJ/mol。钴蓝前驱体制备过程中的成核过程,即Al(OH)3沉淀的形成为均相成核,而Co(OH)2沉淀的形成既有均相成核,也有非均相成核,以非均相成核为主。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草酸和草酸铵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草酸钴前驱体.采用高温固相烧结法.以草酸钴为原料制备钴蓝颜料.研究了原料的粒度和配比等对钴蓝颜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草酸铵作沉淀刺制得的草酸钴的粒度小且均匀;将粒径为1.1μm的草酸钴和10.9μm的氢氧化铝按质量比46.0:54.0配料.在1200℃下煅烧2h,可制得粒径为1μm左右、反射率R150=68.4%、R600=6.9%,△R=61.5%的钴蓝颜料。  相似文献   

3.
对从废旧钴酸锂电池提取钴蓝颜料的方法和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 H为6的条件下,金属离子和柠檬酸的比例为1∶1时制备出的干凝胶在135℃条件下预烧,再在800℃条件下煅烧可直接合成粒度均匀、粒径小、分散性好且具有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钴蓝颜料。  相似文献   

4.
在对钴蓝颜料晶体结构、发色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在CoAl2O4晶格中引入Zn2+、Mg2+和La3+、Y3+作为掺杂制备出反射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型钴蓝颜料:与未掺杂的CoAl2O4相比,在450nm波长处反射率最大提高了30.8%,达到78%;600nm处反射率最大降低了33.3%,达到10%.通过对掺杂离子类型、浓度与反射性能影响的探讨,得出结论:掺杂离子改变钴蓝颜料反射性能的主要作用机理为晶格畸变引起Co2+3d轨道电子能级分裂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钴蓝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掺杂Mg^2+和Ba^2+以及沉淀包裹BaSO4法对钴蓝颜料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光学胜能.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UX),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和探讨了CoO含量、烧成温度以及MgO、BaO和BaSO4对钴蓝颜料反射率的影响,特别是对波长439nm和600m处的反射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250℃下煅烧8h,制备的MgO含量为1.0%的样品能达到较好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金属盐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纳米钴绿颜料Co0.5Zn0.5AlxCr2-xO4(X=0,0.4,0.8,1.2,1.6)及复合型钴蓝颜料Co0.5Zn0.5Al2O4,.实验所得颜料粒度均匀、粒径小、分散性好、颜色鲜亮.采用XRD.TG-DTA,FT-IR,SEM等测试技术对粉体的形成、形貌及粒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机械分散法制备了钴蓝陶瓷喷墨墨水,在固定油墨配方的条件下,考察了研磨珠的大小以及研磨时间对油墨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含量为30%,纳米砂磨机的转速为2 086转/分,研磨珠的大小为0.6~0.8 mm,研磨时间为10h,研磨得到的油墨分散性最好,测得油墨的粒径D50为0.48 μm,D90为0.77 μm,粘度为27.9 mPa·s,表面张力为27.8 N/m,符合陶瓷喷墨打印的性能要求,经上机打印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焙烧制备出钴铝尖晶石蓝色颜料的方法.以六水合硝酸钴、九水合硝酸铝为主要原料,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配位螯合剂,通过EDTA配位螯合钴、铝得到有机配合物前驱体,经过焙烧制备钴蓝颜料.通过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色度图谱(CIE)、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所制备样品的物相和呈色进行研究表征.主要考察了钴铝物质的量比、反应体系pH值、焙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铝酸钴尖晶石相的完整性和颜料呈色的影响.制备钴铝尖晶石蓝色颜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是900 ℃温度下保温时间为2 h,pH值为9~10,前驱体的钴铝比为 1∶2.5.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在新时代下地方官媒发展面临了困局,因此研究了短视频平台发展冲击下地方官媒发展的困局与突破,首先明确了短视频平台发展现状,其次提出了地方官媒发展的困局,阐述了地方官媒发展的突破策略。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变,传统的纸质媒体也逐渐被新媒体取代。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官媒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发展思路,提升了发展境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突变体肌红蛋白(myoglobin,Mb)F43H/H64A Mb为骨架,通过原卟啉锌(zinc-protoporphyrin,ZnPP)、原卟啉钴(cobalt-protoporphyrin,CoPP)替代蛋白天然辅基血红素(heme)的方式制备了两个新的重组肌红蛋白(reconstituted myoglobin,rMb),命名为ZnPP-F43H/H64A Mb和CoPP-F43H/H64AMb,并对其光稳定性和光催化降解染料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ZnPP-F43H/H64A Mb具备更好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能力,ZnPP-F43H/H64A具有光不稳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太阳光的光催化效率,以二水合乙酸锌、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以竹纤维为模板,采用浸渍-热转化制备了钴掺杂摩尔分数为0%~4.0%的Co/ZnO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物相等进行表征.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使用亚甲基蓝评价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探究前驱物煅烧时间及钴掺杂量对Co/ZnO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掺杂摩尔分数为2.0%时,浸泡2 h获得的前驱物经过600 ℃煅烧2 h制成的Co/ZnO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最佳,降解率为91.29  相似文献   

13.
以废催化剂处理过程中得到的镍钴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浸出镍钴渣,使钴和镍得到有效回收,并对硫酸浸出钴的动力学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搅拌速度为400~1200r/min时对钴浸出率的影响非常小,物料粒度、硫酸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钴浸出率则有较大影响;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80min,原料粒度为(0.074~0.100)mm,H2SO4浓度为6mol/L,搅拌速度为800r/min,固液比为1:10时,钴的浸出率为94.2%,镍的浸出率则为93.5%;硫酸浸出镍钴渣的反应受产物层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6.34kJ/mol。  相似文献   

14.
在pH为8.5,0.2mol/L,氨性缓冲底液中,以酸性铬兰K(ACBK)为修饰剂,固体石蜡为粘合剂,制备了ACBK碳糊修饰电极。在-1.0V电位下富集,将钴以Co-ACBK络合物的形式吸附在电极上,以阳极溶出伏安法制定Co2+,在十0.106V(VS.SCE,以下同)处有灵敏的氧化峰,其一次微分峰电流与Co2+浓度在1.0X10~-12~1.0X10~-5mol/L范围内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法的检测下限为5.0X10~13mol/L.  相似文献   

15.
红土镍矿微波水热法浸提镍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水热盐酸浸出方法对腐泥土型红土镍矿提取镍钴进行了研究,详细探讨了焙烧预处理、微波水热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对于300℃焙烧预处理后的红土镍矿,微波水热温度为50℃,浸出时间为1 h时,镍的浸出率高达93.65%,钴的浸出率为87.86%.红土镍矿的微波水热浸出体系与普通水热浸出体系相比,镍和钴的浸出效果更好.研究表明,扩散过程是镍、钴浸出过程的主要限制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Fe、Co、Ni在P位吸附和掺杂磷烯的稳定性、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差分电荷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吸附体系中,Co在P位的吸附的稳定性强于Fe、Ni吸附体系;在掺杂体系中,Fe、Co、Ni在P位掺杂的的稳定性较强的是Ni掺杂体系.Fe、Co、Ni在P位吸附磷烯,可以较好的调控能带结构,从而得到可控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在P位掺杂Fe、Co、Ni原子的带隙值分别为0.52、0.56和0.4eV.在Fe、Co、Ni掺杂位点上,近邻的两个磷原子周围出现了电子聚集的现象;原因在于Fe、Co、Ni的4s轨道上都有两电子,而非金属的磷原子较容易得到电子.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work has found that the transverse rupture stren -gth of WC-Co hardmetals can be improved by queuching heat treatment. The increment of transverse rupture strength (4TRS) was dependent on the cobalt content of hardmetal. The higher the cobalt content of hardmetal is, the more the increment of transverse rupture strength i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face centered cubic cobalt stabilized at high temperature to hexagonal close packed cobalt can be depressed by quenching. Th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hexagonal close packed cobalt binder phase wa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with increase of cobalt content of hardmetal.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balt binder phase of high cobalt hardmetal contains higher tungsten content than that of low cobalt hardmetal after quen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