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重大发现,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就使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有何异同,以及现阶段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有哪些,作者主要从以上方面简要地论述的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意见分歧学术界对《资本论》中关于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的问题,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以下简称“绝对说”)有的认为,提高劳动强度而增加的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下简称“相对说”)有的认为,个别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超额剩余价值;整个社会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由于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性,分析了剩余价值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探讨了剩余价值理论与企业利润分享制度。  相似文献   

4.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剩余劳动存在于除原始社会以外的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之中。本文通过介绍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探讨剩余价值生产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从社会生产方式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本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也得到调整,即剩余价值的分配主体多元化,然而,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性。进入21世纪,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分配制度仍有其说服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它不是僵死的教条,我们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化,深刻认识剩余价值理论,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使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随着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的深化,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在不断变化,而剩余价值生产的变化又决定着劳资关系的演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教学中通过这个秘密与现实结合,挖掘其现实意蕴: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财富积累的规律;明白发展生产力和怎么样发展生产力;建构合理的分配方式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地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却是客观存在的。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对剩余价值适用范围、剩余价值在公有制经济中分配进行重新认识,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分配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剩余价值本身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商品价值构成的一部分,它除了反映资本主义的特性外,还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性。不但要看到剩余价值局限性的一面,更要看到它积极性的一面,以便于充分发挥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科技与经济》2009,22(6):77-80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和比较分析;结合经济周期波动,剖析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民工荒”主要是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制度障碍所造成的,并非劳动力真正不足。因此,需要清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农业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和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呈迅猛增长趋势 ,同时城市工业部门由于效益约束机制的强化 ,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被大大削弱 ,于是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被迫滞留于有限的土地上 .本文从理论上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本质和就业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能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从劳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的角度看,人类一切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活劳动;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的需求是有导次性的,因此劳动也是层次的,满足最基本层次需求的劳动是生产劳动,满足新增需求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这样的划分,可以摆脱纯经济的一些无谓纠缠,而把精力放在应该大力发展的生产劳动上,所以,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不能只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从哲学的视角或许是中一种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锐利武器,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与“价值”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与“价值”是不同质的,它是一种扩展了的范畴。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依据劳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的影响,分析表明小城镇是接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方向和场所,并提出小城镇建设要注意解决资金筹集、合理规划、节约土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等观点的提出突出了生产要素的巨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产生了“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否也创造价值”的疑惑。另外,人们把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与第三产业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混在一起,从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廓清是非的目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创造价值;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不能用要素价值论取代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约束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历史必然表现。这一经济形态的划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划分的理论。知识经济恰恰进一步印证了劳动价值论。“知识有价”本身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一部分。“过时论”与“替代论”是没有新意的。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我国在经济政策上 ,要更加重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