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互联网时代要坚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大民族文化及其文化心理的开放性,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时代价值的因素,抵御由网络造成的“数字化殖民”、“人性分裂”、“民族文化的网络异化”等,构建和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系统,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繁荣。  相似文献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的提出,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这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继承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人”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发挥着不同的化人功能。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使文化真正成为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就必须解决这么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拿什么化。要重视文化之“魂”的熔铸,消除以文化人方面存在的“一高二空”现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二是化什么。要研究现实的人的新变化。三是怎么化。要把握以文化人的方法与路径,树立“化人”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注重“化人”的载体建设。还要坚持“化人”的“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4.
建设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繁荣”和“管理”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这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健康、快速、稳步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魏铭静 《科技信息》2012,(36):I0051-I0051
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最具文化多样性的云南,在“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中,3年里,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的文艺全面丰收与繁荣,被国内文艺界和舆论界称之为“云南现象”与“云南模式”。本文着力从文化发展独特性和超前性的立论高度,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成为文化发达区的现实,努力解读、阐释“现象”、“模式”所产生的理性必然。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会以“法治文化”劝其主要特征,东方社会则以“政治文化”为特征,中国的“政治文化”特征尤其突出。这两种文化各有其优缺点。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应在坚持共产党领导这一根本性前提下,正视“政治文化”存在的缺陷,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陈玲 《科技信息》2007,(16):248-248
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时间和社会空间。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防范、全力化解当前面临的文化守旧、思想道德滑坡、文化垃圾泛滥、西方强势文化扩张等风险。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树立文化安全意识,选择正确的文化模式;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坚定科学信仰,倡导主流文化;构筑抵御文化垃圾侵蚀的牢固防线。  相似文献   

10.
创建中国先进文化的关键是对文化观念的创新 ,这集中体现在以科学观念和人文观念为核心的文化观念创新。这组成了决定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现代先进文化的核心。在创建中国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并举。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富民思想在历史上对治理国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新时期,邓小平也认识到了富民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富民思想主张,与传统富民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就此主要从富民的意义、目标、途径几个方面对传统富民思想和邓小平富民思想作一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认识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民主宪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建国以来民主宪政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方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邓小平的民主完政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战略观是对国际战略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主观因素,邓小平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大胆突破传统国际战略思想观念,以“共赢”作为自己的国际战略观,推出务实外交,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国际外部环境。文章从两个维度对“共赢”国际战略观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的凸显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构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邓小平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和智慧,从思想文化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乎宏观走向的思想,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确立了科学的文化价值体系,选择了综合创新的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彻底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路线。邓小平同志建国以来就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恢复工作之后更通过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思想禁锢。在新的历史时期,他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由此形成,它也体现着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认识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主要特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敏锐洞察国际安全形势,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高度重视国家的独立、主权与安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外交思想。这些思想富有鲜明的时代性、系统的理论性和科学的指导性,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军事外交重要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等扯起“两个凡是”的大旗,维护“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1975年整顿中因否定“文化大革命”而被第三次打倒的邓小平复出后,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反对“两个凡是”,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带领人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包括三小段,后一阶段包括两小段.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同时,党和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文化大革命”弊端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新政策,邓小平将其概括为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邓小平得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结论.自此,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真理的本质和属性的思想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真理观的唯物论色彩和辩证法精神:邓小平真理观坚持真理的客观性,主张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坚持真理的具体性,主张根据中国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真理的全面性,主张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主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传记影像是观照当代中国的一面镜子,也是邓小平研究的组成部分。第一个邓小平银幕形象出自传记片《拔哥的故事》,时为1979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银幕形象众彩纷呈,其中传记影像更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邓小平银幕形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进而逐渐清晰的过程,其传记影像也有着逐渐演变进而追求创新的鲜明特征。邓小平传记影像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领袖题材文艺创作的重要收获。邓小平传记影像创作遵循了电影的艺术规律和历史真实、鲜活、多角度地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征,具有打动观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