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65亿吨二氧化碳,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正逐年加重。全世界的科学家每时每刻都在为此难题寻找对策。一项大胆的的科学设想,一个拯救地球生态的绝妙尝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埋进深海。  相似文献   

2.
两个有关地球大气难题——臭氧的耗尽和温室效应,从多种方面相互联系着。在平流层中产生的破坏臭氧或干扰臭氧光化学反应的物质,大大加强了温室效应。相反,温室效应,尤其是CO_2的作用,使平流层的温度降低,减小了在平流层的中、高层臭氧消耗速度。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最显著的一个因素——大气中的CO_2,其来源就是消耗量还在不断上升的化石燃料,但并非所有产生的CO_2都滞留在大气中。在大气与海洋之中,有几乎相等的CO_2含量,这是由CO_2分压在大气和表层水面的平衡控制的,而在海水中CO_2的分压是由其中CO_2的总量(CO_2,HCO_3~-CO_3~-)  相似文献   

3.
王宇光 《现代化》1990,12(4):15-17
  相似文献   

4.
在对温室效应的罪魁 CO_2的一片声讨声中.植物学家却另有一个说法:大气中 CO_2浓度的增加对植物大有裨益。多少年来,在人类生存的历史长河里,大自然似乎始终玩弄着跷跷板的平衡魔术。近10年来,人类几乎将 CO_2打入深  相似文献   

5.
也许就不存在温室效应,但它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即使有理由认为放任自流是个别的,人们都希望能为减少温室效应做些有益的工作。为此,在制定有关国际公约的同时,作为个别能采取的尝试性措施,我们可作些定量思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可见光的太阳能通量基准大致是1370W/m~2,真正能到达地球表面的只占70%(大部分紫外线被臭氧层吸收,其余的由电离层过滤等)。天顶下方的平均通量为950W/m~2,它接近  相似文献   

6.
按照英国自然环境调查研究理事会(NERC)的报告,根据设在(Rothera)为基地的英国南极考察队的记载,该地区雪、冰大量的融化,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气温升高的征兆、即温室效应,抑或是自然气候循环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尚未确定。旨在对在该地区建造机场之举作可行性分析的上述报告认为;在Rothera建造小型机场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性可能大于其对环境带来的危害。1982年以来,南极地区在每年的1~2月期间,气温戏剧性的上升了1℃。英国南极考察队的L.史密斯博士指出,自1950年以来,设在Rothera的考察站  相似文献   

7.
8.
海洋科学家或者乘坐深海潜水器或者利用水下机器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入深海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的报导,航天员的勇干精神和乐观态度是出了名的。就拿迈克·芬克(Mike Finke)来说吧:2004年10月他从国际空间站回来不久,记者访问了他,问他在宇宙中188天最感苦恼的事是什么?他犹豫了半天,答非所问地笑了笑说“:当一个人感到苦恼时,另一个人必然十分快乐  相似文献   

10.
深海     
范振刚 《科学》2008,60(1):41-45
很久以来,海洋,尤其是深海一直给人以神秘感,水深数千米,甚至上万米,压力大,水温低,没有光照,常年处于黑暗状态、缺氧、食物稀少,所以曾被认为是荒蛮之地和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相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风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气象厅1979年4月发表的“异常气象报告”的解说,80年代世界不断出现异常高温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恰遇自然因素的高温期,但也包含有温室效应气体增加的影响.温室效应对80年代的气温上升有多大程度的作用,各研究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美国哈佛大学在本年6月中旬,展开了“解释地球温暖化”的研讨会,得出如下三种见解。1.HANSEN说(温室效应和气侯变化有密切的因果关系);2.KARL说(从观测的资料看,只是有限度的关连);3.PRINN说(取两说的中间,是温室效应最合理的假说).HANSEN是著名的温室效应论者,他的主张有三个依据,(1)现在的气侯,以99%的概率正在温暖化;(2)温暖化以很高的概率与温室效应相关连;(3)90年代初期干旱的频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室效应,早为人们重视,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不少成果。近来,大气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其他微量气体对未来全球气温升高所起的重要作用。据估计,1980年这些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作用已达二氧化碳的一半以上. 从1880年到1980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大约275ppm增加到339ppm.而其他的微量气体也有  相似文献   

14.
海面高度的变化,由于可能反映了气候变化,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颇受世人关注。美国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戈尼茨等人最近发表文章指出,由于大气二氧化碳等微量大气成分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结果表层海水发生热膨胀,在1880年到1980年这一百年间,世界平均潮位约升高了10厘米。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一研究人员宣称,他已通过测定证实:由于“温室效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及其它气体含量的增加所导致地球绝缘层的缘故,地球正逐渐变暖。他说,目前地球所能容纳的辐射量比他在1975年开始进行测量时增加了0.1%。他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这些结论来自于对射入和逸回地球大气层辐射量的直接测定。至此为止,所有意欲表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6.
很久以来,瑞士人对他们地区的冰川研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最近,瑞士冰川学家已开始注意到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可能对本地区的影响.对过去100年来的大气变暖,冰川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苏黎世大学水力水文冰川实验室的冰川学研究部主任威尔弗雷德·黑伯利博士(Wilfried Haeberl-  相似文献   

17.
Lemo.  MD 《世界科学》1990,(3):39-41
十几年以来,许多科学家一直提出警告:汽车和工厂喷放到空气中的大量废气,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最终可能产生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时至今日,那些全球性问题的预言家们和那些认为世界末日善恶大决战即将来临的宗教狂热者们同样注意到这个问题。在1987年秋季,科罗拉多州的参议员蒂莫西沃斯(Timothy Wirch)主持了一个关于温室效应的意见听证会,当时增温问题根本没有引起大家注意。因此,沃斯决定把  相似文献   

18.
深海探秘     
不该存在的生命深海球形潜水器“阿莫尔”号离开潜水母船“贝格尔斯坎”,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缓慢下潜。透过潜水牛眼窗,我们清晰地看到充满熔岩的谷底耸立着层层山脉,火山口的深裂缝中黑们袅袅。驱动机械臂将温度计伸入洞日的喷泉,温度竟然是450℃,而在此时的海面却是冰冷刺骨。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几千米深的海底,水下摄影机的镜头捕捉到了一个生物群落。而在我们原来的认识中,没有阳光.压力巨大,温度超过400℃的海底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机械臂调整摄影镜头的焦距,一条20厘米长,红肤蓝眼的管状蠕虫出现在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19.
深海鱼油     
王毅 《科学之友》2004,(5):72-72
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叫Omega-3,不过这种成分只在自然生长的鱼类中才比较丰富,尤以吃海藻的巡游鱼种为佳。正因为如此,阿拉斯加以及挪威的野生马哈鱼(即鲑鱼或三文鱼)才成为此类鱼种之冠,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使用的鱼油大多数有阿拉斯加的标志,此外鱼油制品品种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的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深海生物     
《科学》2008,60(1):F0002-F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