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流化床煤燃烧中氮氧化物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一个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流化床煤燃烧中挥发分对氮氧化物(NOx和N2O)生成的贡献,通过比较在同一燃烧装置上燃烧某种煤及其焦炭产生的NOx和N2O的差异,直接对挥发分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化床煤燃烧中挥发分燃烧对氮氧化物生成的贡献小于焦炭的多相反应。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流化床煤燃烧温度下N_2O均相和多相生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NH_3氧化形成的N_2O量很少,其主要产物是NO,当增加O_2浓度时,N_2O略有增加,在950℃左右时,N_2O量最大,而在880℃时,NO量最大。焦炭直接燃烧能形成一定量的N_2O,NO能在焦炭表面还原成N_2O,氧化性气氛下,焦炭的还原能力降低。最后,对煤焦生成N_2O的多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流化床燃烧工况下N2O生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个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流化床煤燃烧温度下N2O均相和多相生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NH3氧化形成的N2O量很小,其主要产物是NO,当增加N2浓度时,N2O略有增加,在950℃左右时,N2O量最大,而在880℃时,NO量最大。焦炭直接能形成一定量的N2O,NO能在焦炭表面还原成N2O,氧化性气氛下,焦炭的还原能力降低,最后,对煤焦生成N2O的多相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冲天炉熔炼条件下的焦炭燃烧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从物理、化学、燃烧理论等角度论证了优质焦炭对提高铁水质量的重要性,建立了燃烧态下焦炭化学反应的物理模型,讨论了冲天炉熔炼条件下的焦炭燃烧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5.
对乙烯裂解焦炭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乙烯裂解焦炭在未加助燃剂和添加助燃剂情况下的燃烧过程中微观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烯裂解焦炭在燃烧后期的燃烧速率比前期小很多,而且有5%左右的烧焦残余物很难燃尽。加入了助燃剂后,焦炭原有的微观形态被破坏,这不仅提高了焦炭的燃烧速率,而且也增加了焦炭的燃尽率。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锅炉NO的排放,研究焦炭在固定床中燃烧时的氮氧化物排放特性,分析焦炭数量对NO排放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焦炭质量分别为0.5、1.0和2.0g的煤样进行燃烧实验。结果表明:焦炭燃烧NOx排放与燃烧过程密切相关,在固定床中有还原层存在时,NO排放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随着焦炭还原层的消失,NO转化率迅速增加。在设计层燃燃烧锅炉时。加大燃煤炉中焦炭层的厚度.可以降低锅炉NO的排放.焦炭层厚度增加4倍.NOx排放降低73.86%.  相似文献   

7.
基于烟气循环烧结中氧体积分数降低抑制了燃料燃烧,焦炭细化可显著改善整体燃烧效率,是烧结工艺极具潜力的节能增产措施,采用缩核模型,模拟贫氧率和粒度对焦炭颗粒燃烧特性的影响。焦炭的着火温度ti、不完全燃烧系数κ、燃烧反应焓ΔH等燃烧特性参数采用热重实验确定,焦炭燃烧的本征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通过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中,焦炭颗粒的ti约为550℃,κ为1.128~1.333,对应的ΔH则为28.810~31.640 MJ/kg,E约为137.156 k J/mol;ti基本上不随实验条件变化,κ随着氧体积分数的降低显著增大,E则略减小;焦炭颗粒的最高燃烧温度约为1 560 K,燃烧速率随着灰层厚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当颗粒粒度增大或氧体积分数降低时,燃烧效率显著下降,且前者影响更大;考虑采用烟气循环,当焦炭细化效率达到1.33时,可保证整体燃烧效率不比传统烧结的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石油化工中焦炭燃烧率的测定,考察了加入各种类别金属离子型助燃剂的对烧焦油线及焦炭燃烧图的影响,阐明了各种金属离子型助燃剂对焦炭的催化燃烧作用规律,并与煤的催化燃烧过程进行比较,初步探讨了焦炭的催化燃烧机理。实现表明: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型助燃剂的烧焦催化机理可以用氧传递过程来解释;IA族离子型烧焦助燃剂的催化效果显著,最适用于石油化工烧焦工艺。IA族与ⅡA族金属离子型助燃剂的催化烧炭机理可用生成易着火的正碳离子过程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炉风口粉煤燃烧及回旋区焦炭燃烧过程中高炉工作环境的探讨,得出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喷煤高炉风口煤粉及回旋区焦炭燃烧研究中的必要性,回顾了前人应用数值模拟的实验方法在此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了煤粉喷吹过程气-粒两相湍流流动数学模型;煤粉挥发分热解及辐射传热数学模型;回旋区焦炭颗粒燃烧能量方程,最后提出了基于CCD技术的数值模拟边界条件设定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多孔壁风耦合空气分级对煤粉燃烧的作用特性,利用商业软件Ansys Fluent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法(UDF)编译写入了焦炭气化反应和NO被焦炭异相还原的宏文件。探究了燃烧炉中流场、温度场和主要组分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多孔壁风对NO_x排放和燃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壁风系数存在优化值,此时不会明显影响炉内的燃烧组织;多孔壁风可在主燃区和还原区壁面形成空气膜,其中,主燃区空气膜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4%,还原区不低于2%,阻止了还原性气体的腐蚀;多孔壁带入还原区的氧气能够与焦炭结合,在焦炭表面生成含氧络合物C(O),既能强化NO的异相还原,又能促进焦炭在燃尽区燃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温气固悬浮反应实验台对水泥工业预分解炉中不同煤焦(烟煤和无烟煤)还原NO的反应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并对还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煤焦由于自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其还原NO的能力有所不同;在生料存在下,生料明显地对煤焦还原NO的反应有正催化作用,大大加速了煤焦还原NO的能力.并且,生料主要是通过CaCO3煅烧分解生成的CaO起主要催化作用的,生料最终的催化作用决定于各氧化物催化作用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管式炉正交实验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硫析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煤燃烧过程中,气态硫化物的生成不仅与燃烧条件有关,而且与煤质特性和煤中硫的赋存形态有关。在确定的燃烧条件下,煤在炉内停留时间的影响最大,燃烧温度的影响次之,燃烧气氛的影响较小。正交实验结果所揭示的影响硫析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重要度及影响趋势,为考察各单因素对煤燃烧过程中硫析出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研究方法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煤中微量元素及其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煤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释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描述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 ,总结了燃烧气体与固体产物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布及富集特性 ,阐明了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形态转变机理。最后 ,简单介绍了微量元素的释放控制方法和技术 ,并探讨了微量元素今后研究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4.
燃煤过程中硫析出特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燃煤过程中硫的析出规律,使燃煤过程中硫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利用管式炉燃烧实验,分别考察了包括煤种、停留时间、粒度、温度等不同因素对燃煤硫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硫的析出影响最为显著,停留时间次之,粒度和煤种对硫的析出影响较小.燃煤过程中硫析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硫的污染排放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热解气氛煤焦结构及燃烧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平管式炉上制得徐州烟煤在Ar, N2和CO2气氛下热解的煤焦,比较了其在元素组成、挥发分收率、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特性和孔分布特性方面的差异,并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燃烧试验,确定3种煤焦在O2+Ar, O2+N2和O2+CO2气氛下的燃烧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由于CO2对煤焦的气化作用,CO2气氛下煤热解较Ar或N2气氛下具有更高的挥发分收率;CO2气氛热解焦芳香族和烷基官能团含量均高于其他气氛热解焦,但羟基官能团含量比它们低;CO2气氛热解焦具有更丰富的2~4 nm的小孔结构,比表面积是其他气氛热解焦的100倍左右,比孔容积约为其他气氛焦的1.5倍.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不同气氛下煤焦燃烧均为一级反应,CO2气氛热解焦具有最小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相似文献   

16.
用等体积的CS2-丙酮混合溶剂萃取了不同热解温度和时间得到的淮南煤焦,用GC/MS法分析了煤焦的萃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在较高热解温度和用较长热解时间得到的煤焦在CS2-丙酮混合溶剂中的萃取率较低;萃取物主要由长链烷烃、芳烃和含杂原子化合物组成;热解速率对煤焦中芳烃的缩合度有重要影响,在相同热解温度下,慢速煤焦中芳环的缩合程度高于快速煤焦.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煤中砷元素对大气造成的污染,采用煤燃烧实验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析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燃烧过程中,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煤中砷的释放率逐渐增大,残留到燃煤灰渣中的砷含量逐渐减少。在不同的燃烧温度下,燃煤灰渣量几乎没有改变,煤中砷的释放率却有较大的差异。燃煤排放的飞灰和烟尘以及粉煤灰的裸露堆放是环境砷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以流化床反应器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过量空气系数、煤种及煤与生物质混烧对NO和N2O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化床反应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2O,且NO和N2O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NOx的生成量还和煤种有很大关系。煤的含氮量、煤中氧与氮的质量比和氢与氮的质量比都会直接影响NO和N2O的生成量。采用煤与生物质混烧的方法,羧基主要作用于中间产物HCN,从而减少NO和N2O的生成量。煤与生物质混烧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NO和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煤中氯在燃烧和热解中释放特性及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了煤中氟的赋存形态、分布规律以及煤中氟在燃烧和热解中的释放特性、脱除方法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在该领域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煤层燃过程中热解气燃烧氮氧化物排放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日益严重,燃煤是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燃煤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规律,设计了双层固定床反应器,对煤燃烧产生的热解气和焦炭的燃烧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利用实验研究分析煤燃烧时煤中氮元素的分配、热解气析出特性及热解气燃烧时的氮氧化物排放规律。结果表明:煤热解过程中进入热解气和留在焦炭内的N分别为38%和62%。实验结果为分析煤炭层燃过程中NOx排放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