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6种云南磷矿在湿法磷酸无水物工艺条件下的酸分解反应性能.实验发现,在无水物工艺条件下,磷矿的酸分解反应性能要比在二水物和半水物工艺条件下的差;对尖山磷矿的实验表明,延长反应时间至4 h,只要液相游离硫酸浓度不大于3%,在无水物条件下,也能达到比较高的分解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磷酸取代硫酸用量下,混酸浓度、混酸中氢离子浓度、料浆含水量对富钙物料固化的影响,找到了用混酸分解四川清平磷矿生产富钙时生成物性良好产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艾和平 《科技信息》2009,(31):I0391-I0391,I0393
不同地区磷矿的化学组分因其成矿年代、成矿的地质构造不同而不同,即便是同一地区的磷矿也会因矿层的不同开采方式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据文献,磷矿的化学组分对磷矿的分解影响很大,尤其对磷酸工业和湿法磷肥工业。本文归纳总结了磷矿物的化学组分对其化学加工效果的影响,并且对磷矿物的活化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磷矿粉在任何一定土壤中的肥效主要决定于土壤溶液中的PH值和钙、磷的浓度,这些因子中任何一个因子的改变,都会影响到磷矿粉的肥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磷矿、盐酸和氯化钾为原料,采用正丁醇作萃取溶剂,利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将磷矿酸分解液组份中的阳离子和磷酸分离,制取纯磷酸;然后在磷酸与氯化钾的反应过程中,用正丁醇除掉盐酸的方应,来生产固体磷酸二氢钾。在实验室的间歇实验中得出了该工艺主要过程的适宜条件,获得了优质的磷酸二氢钾产品。  相似文献   

5.
用盐酸分解磷矿石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用盐酸分解磷矿石制取磷酸所进行的一系列条件试验,找出了较为适宜的磷解磷矿石的条件。试验结果较好,五氧化二磷的分解率为99.14%,二氧化硅的分解率为9.789%。  相似文献   

6.
本文密切结合我省丰富的磷矿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从昆明化肥厂建成的我国第一套半水物湿法磷酸生产中提出的问题出发,对上蒜磷矿二采区和火坡山采区两个矿样的酸分解反应活性和抗钝化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红外光谱测定磷矿CO_2,指数,x  相似文献   

7.
用盐酸浸取含15.84% P2O5的浏阳贫磷矿制取粗磷酸,以三聚氰胺为磷酸沉淀剂从中分离磷酸,研究单因素实验条件下反应温度、搅拌时间、反应物摩尔比以及三聚氰胺加料方式对磷酸沉淀率的影响,并考察沉淀物中夹带的盐分氯化钙的洗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25~30 ℃、三聚氰胺与磷酸摩尔比为2-1、三聚氰胺分成两份进行两步沉淀、各搅拌60 min为三聚氰胺沉淀磷酸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磷酸沉淀率大于99%;在磷酸三聚氰胺沉淀中夹带的氯化钙在固液质量比1-5、温度40 ℃和搅拌60 min下用水反复洗涤3次后可被完全去除;再将净化后的磷酸三聚氰胺与氨水反应,制得了符合GB 10205-2001标准的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产品.该工艺路线可行,反应条件温和,中间媒质三聚氰胺可循环使用,以氯化钙副产品替代了磷石膏的产出,减缓了硫资源的消耗,避免了硫酸根对三聚氰胺沉淀的影响,适合于贫磷矿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采用贵州开阳磷矿,研究了硫酸分解磷矿时的反应温度、磷矿粒度、硫酸浓度、搅拌强度和反应时间等对磷矿分解率的影响。指出过程属于扩散控制,提出了酸解动力学模型为:1-(1-Y)1/3=kt1/5,并检验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对磷矿分解菌DPB5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一些适合磷矿分解菌生长的碳源、氮源、温度、初始pH、转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为土豆粉、氮源为酵母膏、初始pH为6.5、转速为240r/min、温度为40℃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6h,600nm吸光度达到2.079.用最佳培养条件绘制了磷矿分解菌DPB5的生长曲线,发现培养12h左右最适合用于生物有机肥配制.  相似文献   

10.
磷矿伴生碘在二水法磷酸生产中的分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酸萃取含碘磷精矿。在实验所定工艺条件范围内,通过测定生产物流:磷酸、磷石膏和气相中碘的含量来确定磷矿伴生碘在二水法磷酸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碘在烟气、磷酸和磷石膏三相中的分布与磷酸萃取工艺及工艺参数的选取关联。反应温度、液固比和系统负压对碘在三相中的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综合利用该矿中伴生的极低品位碘资源有较大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属于一级反应,该反应是化学动力学研究中较经典的实验内容。反应速率的测定及反应机制的确定是新药研究的基础,由于新药的稳定性及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多涉及一级反应动力学,因此在药学类专业开设H2O2分解实验具有实际意义。采用静态法测定H2O2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考察催化剂浓度、搅拌条件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催化剂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常数越大;搅拌快慢及搅拌子大小对反应速率常数没有明显影响。H2O2分解反应作为物理化学创新性实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脱硫石膏在成球状态下的分解特性,根据石膏分解气固反应和固固反应机制,探索脱硫石膏料球分解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料球很难在弱还原性气氛条件下分解;在掺入石油焦作为固体还原剂后,脱硫石膏能够较好地实现分解。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掺入石油焦的脱硫石膏料球较优的分解条件为:分解温度1 200℃、分解时间30 min、碳硫摩尔比n(C)/n(S)为1.0、料球粒径为5~7 mm。  相似文献   

13.
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两种途径进行研究,探讨了反应条件对醇酮转化率、醇酮选择性、醇酮收率、醇酮纯度、醇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酸性催化分解工艺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转化率、醇酮选择性、醇酮收率及酮醇比均高于加碱皂化工艺,加碱皂化工艺的醇酮纯度高于微酸性催化分解工艺。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易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而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合理利用又可以解决如温室效应等的环境问题。为了考察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性质 ,采用改进的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 ,测定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分解动力学数据。将水合物分解反应看作一级反应 ,建立了分解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较好地拟合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 ,模型的平均误差为 8.0 %。实验数据验证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与压力推动力有关 ,水合物表观分解速率常数与压力推动力成正比。将分解速率常数k以Arrhenius方程描述 ,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活化能为 71.4kJ/mol,与文献值相近  相似文献   

15.
影响过氧化氢催化分解速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pH值和不同的温度下,用碘化钾作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进行实验测定,结果发现:碘化钾含量越高,反应的速率常数越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在相同催化剂浓度下,速率常数呈指数增大;速率常数在pH值为7时为最大;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对催化分解的影响远大于改变反应体系的酸度与改变KI浓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升温条件下,对高硫煤的反应物配比、物料粒径以及反应温度对还原分解磷石膏时气体中SO2的浓度、磷石膏中主要成分CaSO4的分解率和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S(摩尔比)在0.7、温度大于1 000℃时,可使SO2浓度大于20%,磷石膏中CaSO4分解率大于90%,脱硫率大于85%.为高硫煤还原分解磷石膏制取高浓度SO2提供工艺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以解决现行工艺中分解磷石膏时产气SO2浓度低且波动大,制酸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固体残渣还能作为制水泥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DTG、XRD及SEM技术,研究了干法混合与湿法混合下Ca(OH)2对煤炭腐植酸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低于400 °C时,无论干法和湿法,Ca(OH)2对腐植酸脱吸附水和丢失官能团影响很小;440~610 °C时,湿法对应的腐植酸混合物热解失重速率高于干法;738 °C时,湿法中的腐植酸芳核结构热解失重速率达到最大值0.215 8 mg/min;Ca(OH)2在腐植酸热解中起到消除002衍射峰,吸收CO2及催化作用;Ca(OH)2与腐植酸的混合物经H2O浸泡后,Ca2+可均匀负载在腐植酸分子表面发生络合反应,提高了催化热解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均裂的化学键类型提出了五氟乙烷(C2HF5)的9条初级裂解反应路径,采用DFT/B2LYP/6.31G*、DFT/B2LYP/6.311G**、MP2/6.31G*和MP2/6.311G**方法计算了C2F5H各裂解反应的焓变、中间态分子模型以及反应中生成的卡宾的能态。结果表明C2HF5裂解最易发生H转移反应生成C2F4;伴随H转移生成CF3CF:卡宾,F转移生成CHF:,C—C键断裂生成CF2H·和CF3·,自由基或卡宾之间相互结合生成微量的C2F6、C4F8和C4F10等气体产物。热解实验证实,C2HF5在750~850℃时主要发生脱HF反应生成C2F4,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C2HF5分解程度提高。理论计算的C2HF5裂解产物与实验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伴随高温气流下落过程中铁矿粉的热分解和还原行为的规律,在气粉两相流运动方程基础上,联立热分解、还原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以及气流、粉粒和炉壁之间的传热方程,建立了该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求得各种条件下的出口反应率均与实测值符合很好,证明了本模型的适用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型研究了气体流量、组成、炉温及粉矿、粒度等实验条件对粉矿的停留时间、升降温曲线及反应行为的影响,从理论上解释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2种苯甲酸铝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DTG和DTA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TG、DTG、DTAI、R、XRD、FABMS表征了热分解产物并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苯甲酸铝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分2步进行:第一步失去水分子成为苯甲酸内盐;第二步苯甲酸内盐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有机化合物,生成的有机化合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9,10-蒽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