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志宏 《科技促进发展》2010,(3):I0056-I0057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归纳了岩土工程勘察的常用方法,介绍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类别与基本要求,重点介绍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勘察与边坡工程勘察,并分析和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快速勘察车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的专用车辆是国家“八五”攻关成果。该成果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制,于1995年9月通过国家鉴定验收。现阶段我国已开通的高速公路达2000多公里,且发展迅猛。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勘察技术仍沿用一般道路尺量笔画的勘查手段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需要快速处理的要求。高速公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事故快速勘察车能将勘察人员和勘察设备迅速运抵现场,并进行快速勘察。缩短了现场勘察时间,提高了交警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勘察…  相似文献   

3.
浅谈斜坡勘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祖友 《广东科技》2011,20(18):192-193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水利工程勘察经验,分析了斜坡勘察方法与任务,并对斜坡勘察方法与任务对策与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给出了斜坡处治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书建 《科技信息》2012,(32):388-388
本文主要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主要问题、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该工程勘察实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利用丘陵地带的山区场地作为建筑物场地,针对场地地质特征及工程勘察在丘陵地带勘察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工作经验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吴学林 《广东科技》2014,(20):144-144
水文地质研究属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当中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对岩土工程勘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充分加强工程建设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有效防治发生岩土水文地质问题,应当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当中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这其中,勘察工作应当采取科学方法,分析相关测定参数,通过有效分析,形成客观准确评估结果。只有在进行地质研究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才有可能实现水文地质勘察的安全与稳定。针对上述情况,具体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当中水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勘察的原因,并初步提出了提高水利水电质量勘察的一些措施;同时分析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勘察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董卓斌 《广东科技》2008,(4):155-156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勘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建筑行业对工程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者在这里结合工程实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处理意见,可供勘察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逐年增多,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岩土勘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影响电力工程岩土勘察质量的原因以及提高电力工程岩土勘察质量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社会整体不断快速发展,从而促使我国岩土勘察工作显现出更加深入的进步。其中在岩土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岩土勘察工作的效率,同时还会带来非常多的问题,将会严重阻碍岩土勘察工作的进行。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中阶段,部分管理控制措施还不是特别完善,这样就造成我国岩土勘察工作对水文地质重视程度不强,造成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水文地质勘察设计不被重视,部分环节上凸显更加多元化的问题。加强岩土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体工程项目中问题的严重化,找到根本问题所在,降低安全质量问题。该文通过对岩土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工程具体要求以及水文地质对岩土勘察带来的主要影响,水文地质评析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着重掌握水文地质对岩土勘察的实际影响危害,实现对岩土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1.
大型桥梁工程勘察信息管理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大型桥梁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是工程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结合大型桥梁工程勘察信息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桥梁工勘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框架,并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为实例,进行了大型桥梁工程勘察的信息分类,分析了数据流程,设计了开发流程,并针对系统中的关键模块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所研发的系统已经在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工程勘察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大大提高了该工程的勘察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设计院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斌 《科技信息》2009,(11):34-34
随着我国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的勘察设计院面对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迫切需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本文深入分析了勘察设计院在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和完善设计院信息管理系统来解决,对提高勘察设计院的竞争力和工作、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AutoCAD VBA的工程勘察绘图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研究实现AutoCAD自动绘制工程勘察成果图表为目的,简要介绍了ActiveX Automation对象模型,论述了在Auto-CAD16环境中利用VBA实现自动化绘图的方法和途径,并结合工程勘察数据的特点以及勘察成果图形实际给出了具体关键问题的代码。实践表明,通过VBA编程可以实现许多工程勘察成果图表的自动输出,这对于岩土行业的数据、图形处理自动化十分有益,可大大减少重复操作,缩短数据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韩勇 《科技资讯》2006,(2):37-38
本文阐述了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并从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划分的历史背景,近年来一些工程违背分阶段勘察的经验教训,说明了分阶段勘察的重要性。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岩土工程师需要做到:重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强调事先有指导、过程有控削、事后有总结,把握技术措施并认真分析每一环节,最终保证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质量,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本文主要结合建筑岩土勘察的现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总结,并对处理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晏志坚 《科技资讯》2013,(32):39-39
水利建设工程的顺利建设及运行,离不开水利勘察设计。设计工作是水利水电项目效益保证的关键,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勘察设计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加强水利勘察设计质量的要点与蕈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25日,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在合肥市安徽圣大国际饭店召开了2008年年会,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东明同志主持会议。安徽省建设厅吴哓勤副厅长非常关心年会的召开,因公在外,作了“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我省勘察设计质量水平”的书面讲话,对2008年协会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并对2009年协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陈东明秘书长在会上作了“紧紧围绕全省勘察设计工作,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报告。他回顾了2008年协会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部署了2009年的新的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我国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出现了大量的交通事故。为了有效处理和确定交通事故案件责任,有必要应用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技术。本文分析了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相关概念的含义,指出了通过鉴定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人身痕迹、路面痕迹以及肇事者心理痕迹,为认定肇事车辆和责任人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在交通事故勘察中,要对车辆轮胎印痕的勘察、交通事故现场散落物的勘察、交通事故现场可疑迹象的勘察来确定交通事故的案件性质和案件责任。  相似文献   

19.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该系统已在送电线路设计测量过程中得到应用,而在施工中尚无使用经历。2003年由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的宏伟热电厂-先锋变22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就应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对线路进行勘察设计,做为施工单位有兴参加了勘察设计的全过程,也亲身体会到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对线路勘察设计,其先进的性能、便捷的操作、准确的测量结果完全能够达到送电线路施工的要求,如果在施工中对于22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工程复测定位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钻孔勘探、标准贯入、地形测量等多源异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数据预处理、立体空间集成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地形、建筑物、钻孔、地层、地下水等空间对象的三维集成建模、真实感可视化、剖切分析及勘察成果的信息查询与更新,形成了岩土工程三维勘察报告新模式.经多个岩土工程实际项目的应用与验证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三维建模技术与可视化方法,可自动建立岩土工程场地的立体空间三维集成模型,对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三维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