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与外交政策的互动过程中,中国与美国的国际时评的作用存在着显著的不同。美国国际时评起着观察者、参与者和催化剂的作用;中国国际时评更多的是外交政策的一个工具,是一种面向受众的单向度传播。面对"声音微弱"的现实,中国有必要改进国际时评的写作,以"制造话题",为提高"软实力"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逐步发展的中国开始适应世界形势和周边环境的变化,转变固有的外交模式,积极探寻以多边外交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发展与相关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外交思维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中国一直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在外交政策上则是经历了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做出了多边外交的正确选择,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国际社会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国际社会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调整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日益增强。一方面,中国的汇率制度、储备资产构成、人民币的可兑换性、资本项目开放、金融安全等日益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健康和稳定。在新一轮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中,中国正经历着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参与者的角色转换。中国应在国际货币体系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秦刚 《世界知识》2013,(1):28-28
积极发声,维护利益,提升形象 2012年,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在及时主动阐释中国政府外交政策主张,就重大突发事件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发出中国声音,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全力维护国家形象方面发挥重要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作者认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整体取向是,短期内利用现有格局的矛盾和条件,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使中国处于最佳的格局位置上;长期内要抓住时机,使国际格局向着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作者具体分析了这一取向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的具体对策体现。  相似文献   

6.
百年回顾——变动的世界与变动的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体系发生重大变动之际往往也是中国内部出现深刻变化之时:国际体系变动初期看似对中国不利,但结果常常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不断进行的内部革命不但改变着自己,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20世纪最后十年,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后,世人企盼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并没有出现,世纪之交的1999年更成为多事之秋。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格局的变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前景如何?当前的讨论大多围绕外交政策层面展开。而我想从大历史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重要的标识和信号,表明德国已经重新步入国际政治强国行列、成为一个世界政治大国。然而,这一地位确立所付出的代价是德美关系陷入了自二战以后最为深重的危机,现有欧美关系以及欧洲国家内部之间相互关系的格局也受到一定冲击。德美争执聚焦在美国对伊动武问题上,涉及的却是世界新秩序塑造的根本原则问题。在这方面,德国奉行的是一种具有“文明国家”内核的、现实主义的“贸易国家”外交政策,同美国布什政府目前实施的现实主义的“权力国家”外交政策是针锋相对的。传统意义上的“权力国家”外交政策在二战以后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近期以来,国际舆论对中国外交有这样一个评价,那就是“中国外交成熟了”。现在,它变成了全世界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共同认识。国际社会为什么会对中国外交有这样一个评价?我国外交在不断地进步,但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国际社会才认定中国外交“成熟”了?这种说法的出现是由于中国自身变化的原因,还是别人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这一“成熟论”有什么关系?如果说现在我国的外交政策“成熟”了,那么下一步的发展趋向是什么?我们这些年的外交工作在哪些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是成功经验,哪些方面还不成熟,是需要改进的?今天请专家就上面的问题进行探讨。——阎学通  相似文献   

9.
《今日关注》是中央电视台惟一面向海外播出的深度时事访谈节目,承担着梳理国际关系、解读外交政策、引导民意的任务,在节目中常需要在关注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的同时,解读中国外交政策、传递中国声音。可以说,所有涉及中国利益的国际新闻事件,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中国外交政策,这就意味着,在操作所有涉我国际新闻事件选题时,都需要搞清中国利益、理解中国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影响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些指导原则;影响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全方位性.显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中国外交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当今中国外交政策带有中华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二月八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了关于“国际局势和苏联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报告。莫洛托夫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苏联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和平力量,促使国际紧张局势趋向缓和。”毫无疑问,这也就是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任务。目前,两种对立的外交政策路线的斗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重要阶段。这表现在:一方面,苏联坚持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和巩固和平的政策,已经在民主阵营中和在各国民主阶层中得到越来越有力的支持,起  相似文献   

12.
本期发稿期间,正值“两会”召开。今年“两会”内外人们关注和谈论最多的就是“民生”问题。而作为国际时政杂志,我们还特别关注中国外交政策和我国政府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因为这些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都是服务于民生这个目的的。我们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表述,他说我们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还注意到李肇星外长回答记者提问时对中国外交任务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住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已跃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主要工农业产品排名持续上升,进出口贸易总额跻身世界“三甲”,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国际金融危机展现“中国时代”风采,北京奥运会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形象。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升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有: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经济发展活力,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形成了有效调控机制。世界经济平稳增长优化了经济发展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媒体在国际传播话语竞争场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受主体格局“视野狭窄”、内容形式“宣传本位”、策略方法“大水漫灌”等影响,中国传统媒体国际传播话语遭遇到信任赤字、价值弱势、能力弱化和协同失衡等困境。自媒体以其去中心化、分众化、多元化、多样态,为增进国际传播话语的平等性、服务性、体验性、协同性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平台,主要表现在以突出主体的主导性消解信任赤字,以增强内容的阐释力破解意识形态划线,以加强体验式践行提升传播力,以增进体系互动完善共同体建构,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关于美国外交政策是否有了改变的问题,成为国际与论议论纷纷的题目之一。西方评论家有一种说法,似乎美国外交政策已经有了根本改变,它已经放弃“推翻苏联共产主义制度”的企图和战争政策,而在实行和平政策。美国政府的宣传机关——美国新闻处也说,美国外交政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这种说法是否符合事实呢?美国外交政策和做法究竟改变了没有?如果说有些地方改变了,那么原因何在、目的何在?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答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不可或缺。以World Englishes期刊(2018—2020)最新刊文为数据来源,自建语料库,从内容和态度两个方面对国际学术界的“中国英语”研究最新动态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近三年来,“中国英语”研究内容丰富,更加注重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相结合,促使现有...  相似文献   

17.
布什政府上任3个月以来,对前政府的外交政策作出了不少调整,在朝鲜半岛、中东以及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等诸多国际上态度趋于强硬,“单边主义”倾向明显。美与各大国的关系也不顺畅。美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得罪欧盟;美俄互逐外交官事件使两国关系降至冷战以来又一个低点;美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后显示出傲慢、无礼,这引起了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关注和不满。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于英国在布莱尔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存在较为偏颇的认识,认为其实行的是积极的美国政策,对于欧洲政策则裹足不前。其实在布莱尔执政时期,其对欧政策尽管受到很多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但依然表现出较以往保守党政府积极的态度,如推进欧盟改革、支持欧洲共同市场、倡导欧洲共同防务等,这些政策表现出了继承性、务实性、灵活性、平衡性等特点,但究其实质,这些政策最终是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 《科技信息》2008,(22):298-299
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为标志,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入世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中国正逐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机构正面临来自实行混业经营国家“航母”式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分业经营模式下的中国金融体系已难以应对国际混业经营的挑战。鉴于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领域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本文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在比较各种混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的机理与方式、确保安全性的特点和在我国现有资源可获性综合分析,本文认为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积极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混业模式是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相对现实而稳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国际教育贸易是大学市场化的典型行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教育贸易“逆差”国。逐步开放国外学历教育将导致教育资源的重要配置,并因素对中国大学,尤其是知名大学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的大学应积极迎接挑战,借此机遇加快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建设,转变办学观念,实现海内外知名大学的“双赢”,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