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对流云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地形追随坐标,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复杂地形的完全弹性三维中尺度暖云模式。利用该模式,主要模拟了地形抬升对云的触发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形对已发展的对流云的动力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一定高度的地形抬升能够生成较强的对流云;对于较弱的对流云,上坡地形能够使其发展增强,而下坡地形则会使其减弱。以上结论与观测事实和文献[4,5]结论相符,同时也证明了此模式引入地形后的动力学框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王亚军 《科技信息》2006,(5):387-388
春季降水是祁连山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了祁连山东、中段春季降水,对比了东、中段春季降水的变化特点,发现东段树木年轮主要反映短周期的降水变化,中段反映较长周期的降水变化;东段280年以来大部分时间比近50年湿润,即近50年东段的春季降水有所减少,中段230年以来大部分时间比近40年干旱,但相比于20世纪40年代的多雨,近十多年来中段春季降水正处于减少阶段;祁连山中段春季降水从湿润到干旱过程比较缓慢,即逐渐变干,而从干旱到湿润经历时间短,变湿相对迅速,东段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祁连山东、中段春季降水的不同特点可能和不同的降水系统影响有关,树种的不同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邸华  刘建泉  贺晓香 《甘肃科技》2014,30(18):58-59
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的8个气象站1957-2012年降水资料,及降水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标准偏差分析,发现,祁连山南坡的降水量大于祁连山北坡,高海拔地区的降水量大于低海拔地区.对降水量的稳定性,纬度越高,降水稳定性越好;经度越低,降水稳定性越好;海拔越低,降水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祁连山地区的地形、地貌、降水、冰川、径流、洪水成因等水文现象以及河川径流估算,初步了解了祁连山地区的水资源情况。  相似文献   

5.
台风Wipha云微物理特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全球逐6h最终分析资料(FNL)与中国气象局MICAPS系统地面资料和探空资料进行四维同化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每6h利用实测雨带反插调整模式初始水汽场,进行三重嵌套细网格模拟,利用模式结果研究0713号台风Wipha不同阶段暴雨云微物理过程水平和垂直特征,对了解台风暴雨不同发展阶段云结构和强降水形成机制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卫星资料在中尺度模式ARPS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美国“风暴分析预报中心”开发的中尺度模式ARPS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 (ARPS Data Analysis System),成功地把地面报文资料和卫星 红外云图资料加入到数值模式中。通过加入卫星资料的综合云分析过程能够改善水汽初始条件,进而得到更准确地反映中尺度特征的初始场。对一次暴雨个例的模拟对比试  相似文献   

7.
马玉珠 《甘肃科技》1999,15(1):16-17
祁连山地处青芷、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南部,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余公里。祁连山东部为武威地区辖区,山上分布着青海云杉、山杨、桦树、柏类等乔木40多种;杜鹃、高山绣菊、线叶柳、金香梅、鬼箭锦鸡儿等灌木145种:草本936种,药...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东部地区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采自祁连山东部的祁连圆柏树芯样本 ,建立标准化年表 ,并将标准年表的树轮指数与采样点附近的天祝乌鞘岭气象站的温度和降水进行响应函数和相关函数分析 .结果表明 ,树轮标准年表序列与当地 3~ 4月份降水成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达 0 .5 2 5 ,不同检验分析方法均说明 ,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年表可以用来重建这一地区近 2 80年来的春季降水变化 .重建的近 2 80年来研究区少雨春季与毗邻的河西走廊干旱区旱灾的历史记录相吻合 ;研究还发现 ,祁连山东部地区春季降水对近 10 0年来全球变暖出现明显的相反响应 ,春季降水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奇异谱和功率谱分析表明 ,近 30 0年来研究区春季降水主要有准 19a和 15 a两个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ARPS模式的3DVAR系统和综合云分析系统,成功地将多普勒雷达径向风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加入模式中,分析雷达资料在数值模式短时预报中的作用。通过模拟"718"济南特大暴雨过程,得到如下结论:(1)雷达径向风资料对初始风场调整显著,使其出现明显中尺度特征,积分1h后,对水汽场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够显著;(2)雷达反射率资料对初始水汽场调整明显,对定量降水预报和降水落区有很大改进,积分1h后,风场的中尺度特征显著。(3)同化雷达资料的两个试验虽然都与实况略有偏差,但都比非同化雷达资料的试验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1982-2006年间MODIS NDVI数据对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的相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23a间,植被整体上呈波动增长的趋势,但增加幅度并不明显,植被NDVI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祁连山中西部及高海拔地区,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东部及河谷地带。植被NDVI与温度和降水并未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但在生长季内,5月NDVI和9月NDVI分别与前期降水和当月温度显著正相关,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内植被影响较大。本文研究成果将对了解区域内土地利用特征及环境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防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层状云微物理结构演变特征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利用机载粒子测量系统对一次降水云系的探测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云和降水的宏微观结构演变特性,研究表明:(1)层状云中的中小尺度降水云区,是造成地面降水分布不均匀的物理原因;(2)云滴浓度与平均直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支滴谱的垂直分布是典型的3种类型;(4)层状云微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起伏较大,存在4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高原山区有效利用雷暴临近阶段的地面电场数据实现雷电的精准预警,搭建了典型雷暴云和基本山体模型,并结合高程数据模拟了真实高原山区地形,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高原山区地形对雷暴云产生的地面电场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本山体表面的雷暴云电场会发生畸变,畸变程度与山体形态和观测位置有一定关系;真实地形表面的雷暴云电场分布因为地貌的高低不平出现起伏波动,但整体趋势与平坦地面情况下基本一致;雷暴云临近观测点时近地电场的演变过程呈现先大幅上升再小幅下降的规律,但观测点地形特征会影响电场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分辨成像光谱仪(Aqua/MODIS)和云廓线雷达(CloudSat/CPR)两部星载仪器的准同步探测资料,分析了全球洋面暖云覆盖量和暖云降水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就暖云占优的多个中低纬海域,对降水暖云和非降水暖云的云微物理性质进行了对比,特别分析了由MODIS云滴有效半径(R16,R21,R37)相对大小所指示的云层顶部云水垂直结构在两类云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降水暖云与非降水暖云的云顶温度、光学厚度、云滴有效半径、云水路径等参数的有效范围接近一致,但均值存在明显差异.降水暖云的云顶高度显著偏高,其光学厚度、云滴有效半径、云水路径显著大于非降水暖云.针对6种云水垂直结构模态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对应最大降水概率的模态为R37R21R16.该观测事实揭示了洋面暖云发展至降水阶段时,云层上部的云滴尺寸和云水含量多呈现为向下增长,该结果也反映了多光谱云参数反演资料在暖云降水识别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启绍 《河南科学》2023,(3):398-407
使用FNL1°×1°再分析资料、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21年7月17—23日河南极端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采用WRF数值模式进行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天气发生在稳定的大尺度大气环流背景下,对流层中低层的低涡、切变线以及中小尺度系统的不断生消是造成极端暴雨的直接原因;台风“烟花”的生成、发展和移动对暴雨区的水汽输送有着重要影响.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将一定范围内的地形高度降低为0,会导致降水中心降水量减少,整体减幅20%~40%,同时会造成雨带西移1°E左右;(2)将固定范围内的地形高度降低时,会造成降水中心降水量减少,整体减幅10%~40%,地形高度降低大于或等于75%时,会导致雨带西移1°E左右;(3)将固定范围内的地形高度增加时,会导致降水中心降水量增大,整体增加10%~40%,地形高度增高50%以上会导致雨带东移1°E左右.  相似文献   

15.
引用一个能描述无云和有云天气下,大气稳定度的能量学物理量——普适静力能和一个二维积云模式的输出结果,分析计算湿静力能廓线和普适静力能廓线.结果表明,在云内和云下降水区,由于液态水或固态水的存在,普适静力能与湿静力能相差较大;在行星边界层,普适静力能比湿静力能大13J/g.  相似文献   

16.
用美国俄克荷马州大学“风暴分析预报中心”(CAPS)开发的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讨论了美国VORTEX-95试验期间的一次飑线过程的触发和维持机制。试验表明,地面中尺度汇合线或切变线是此次飑线过程主要的触发系统和重要的维持机制之一;对流凝结潜热加热和高低空急流耦合在飑线的发展和维持有重要作用。此外,ARPS模式成功地模拟了飑线的β中尺度结构特征,表明该模式对飑线强对流天气系统有较强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分析不同陆地系统中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全球尺度下搜集了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地区雾水和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二者差异的显著性。结合雾水的lc-excess值,分类讨论并揭示了同位素差异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其与雾发生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雾水比降水更富集重同位素, δ 2H和 δ 18O的差值分别在10‰~60‰和1.2‰~5.5‰之间。根据雾水lc-excess的特征,各地区雾水和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差异可分为3类:lc-excess值近似为0,雾水分布在LMWL的95%置信区间内;lc-excess值大于0,雾水分布在LMWL上方;lc-excess值小于0,雾水分布在LMWL下方;这3类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水汽来源、凝结温度、环境湿度。因地形雾、辐射雾、平流雾对应的水汽条件和冷凝过程不同,因此三者与降水的同位素差异也不同:地形雾与降水的同位素无显著差异;辐射雾与降水的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雾水中重同位素明显富集;平流雾与降水的同位素组成重叠区域较小,雾水中的重同位素明显更加富集。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6年1月-2015年12月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和网格化地面降水资料对祁连山地区云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量、云水路径、云顶温度、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为55.50%、148.95 g/m~2、-21.13℃、21.04μm.过去10 a间,云量、云水路径和云粒子有效半径分别下降了2.3%、21 g/m~2和0.51μm,云顶温度上升了1.9℃.夏季云水丰沛、云发展旺盛且云滴较小,冬季则相反.云参数的高、低值中心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域的山脉走向一致.乌鞘岭地区与降水相关的云参数条件相对最好,冬季云参数的空间分布相对于其他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季节降水效率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为9.53%(春)、12.54%(夏)、8.85%(秋)、3.51%(冬)且高值区均位于主山脉区.降水效率与云水路径相关性最好,与云顶温度相关性最差.云量、云水路径、云顶温度与降水效率相关性最好的季节均为冬季,分别为0.62、0.88、-0.52,云粒子有效半径与降水效率相关性最好的是秋季,为-0.60.  相似文献   

19.
干旱山地祁连圆柏的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好军  潘爱华  姜梅 《甘肃科技》2004,20(11):182-182,162
祁连圆柏(Sabinaprzewalskii)是祁连山林区的特有树种,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根系发达的特点,是祁连山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常绿针叶乔木树种之一。本文介绍了营造祁连圆柏林应注意掌握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盐渍土的积盐特点及其改良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西走廊盐渍土的积盐特点及其改良途径刘虎俊(甘肃省治沙研究所733000)甘肃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酉至甘新交界;南有祁连山,北部有阿拉善台块和北山断块带濒临祁连山大地槽。属北温带荒漠气候类型。地形以大黄山、黑山为界,分成3个互不相连的内陆河流域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