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用室内共振柱试验和现场表面波频谱分析法,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动剪切模量的性质,比较分析了花岗岩残积土原状土与重塑土、原状土与原位测试动剪切模量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原状土、重塑土和原位测试动剪切模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福州地区花岗岩残积砾质粘性土为试验研究土料,与粉煤灰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形成以粉煤灰改良的花岗岩残积土,采用击实、直剪、渗透和湿化试验,研究粉煤灰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得到养护时间和粉煤灰掺量的不同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渗透性和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掺入粉煤灰可有效提高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其渗透系数和崩解率,且龄期越长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花岗岩残积土的分布面积很广泛,土质多为砂(砾)质粘性土,其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特征差异较大,但有一定变化规律,垂直分带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台山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所对象,采用共振柱试验方法对不同应力状态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进行测试,并进行模型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动剪切模量G与应变γ的关系整体呈典型双曲线形态分布,围压σ_0~'对G-γ曲线的影响随γ增大逐渐减小;围压对D-γ关系的测试结果影响不明显;双对数模型能够反映最大剪切模量G_(max)随围压的非线性递增趋势,工程中可以采取该模型对G_(max)参数进行预测;小应变下,土体G-σ_0~'关系曲线较为接近,当γ>10~(-5)时,各围压下G值衰减较快,工程参数选取时,应注意小应变范围内剪切模量随应力状态(深度)的变化差异.根据Martin-Davidenkov模型及选用的阻尼比经验公式对动力参数G/G_(max)和D进行拟合分析,并给出了小应变下动力参数的推荐值,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饱水花岗岩抗拉强度时效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结合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的工作实际,试验分析了饱水花岗岩在劈裂拉伸条件下的“荷载-位移-时间”蠕变关系及其拉强度与破坏的历时性和时效性,建立了与加载间隔时间或加载速率间的经验关系,论证了水对增强石抗拉强度时效性的不利影响。文中还探讨了岩石时效强度理论的形式,提出了包括岩石材料拉伸破坏的应力条件与时间条件及其相应的计算判据,并讨论了三轴受力状态下岩石破坏历时与破坏函数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残积土具有遇水软化的特性,其工程力学特性受含水率变化影响显著,如考虑不周会对基础设计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定量分析含水率变化对花岗岩残积土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对比浸水前后的地基承载力,分析含水率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浸水条件显著增大了土体的含水率,含水率增量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浸水对花岗岩残积土含水率的影响深度不超过2 m,含水率的增加降低了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造成地基承载力损失率最高可达28.7%,地基承载力损失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含水率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合理的基础埋深。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花岗岩残积土隧道在不同围岩状况、超前支护情况下支护结构力学特性,通过建立室内模型试验,改变围岩软化程度、增设注浆锚杆后软化围岩等条件,进行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得到不同条件与围岩压力和沉降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注水软化围岩,随注水量的增加,隧道拱顶、拱腰及拱趾处围岩压力逐渐减小,而拱底处的围岩压力却明显增大,说明除拱底外其它部位的花岗岩残积土已出现局部崩解;(2)增加注浆锚杆支护后,即便围岩受到不同程度的软化,但围岩压力和各点处的沉降都比无支护时的低,说明增加注浆锚杆支护可以避免花岗岩残积土遇水崩解带来的部分危害。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省花岗岩残积土的分布面积很广泛,土质多为砂(砾)质粘性土,其物理性质及工程地质特征差异较大,但有一定变化规律,垂直分带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总结厦门岛周边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岩土工程勘察经验,对该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一些见解,以供同行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0.
张伟锐 《科技资讯》2008,(11):38-38
花岗岩残积土回填质量控制是一个综合控制过程,本文就其中几个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压实度是评价改良土路基填筑质量的关键控制指标.为准确计算改良花岗岩残积土路基的压实度,对改良花岗岩残积土进行不同水泥、石灰掺量、初始含水量、延迟击实时间、击实次数的击实实验,系统研究这4个因素对改良花岗岩残积土最大干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石灰掺量增加而减小;随水泥掺量的增加,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水泥掺量为4%时干密度达到最大值(1.745 g/cm3).初始含水量对改良花岗岩残积土最大干密度影响不明显.延迟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击实时间,其最大干密度会减小,延迟击实时间达到1 h内的最大干密度变化最显著.增加击实次数会增大改良花岗岩残积土的最大干密度,但每层击实次数达到50击后,最大干密度增长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12.
根据深圳地铁工程勘察成果,对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花岗岩残积土的颗粒分析、孔隙比、压缩特征等,对深圳地区花岗岩的工程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花岗岩残积土特征与边坡失稳的规律,提出其边坡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残积土原生或次生结构面的强度,对边坡设计参数取值应区别对待,从而指导边坡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基于花岗岩残积土的矿物成分特殊、压实机理复杂、水理作用显著的实际情况,对土样采用X线衍射试验分析土样中的矿物成分;采用土工试验分析土样物理力学性质;采用压缩实验和平板载荷试验对比,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累积变形与湿化规律,以便现场压实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白云母-伊利石质量分数为35%,高岭石约占27%;土样属于细粒土质砾,级配不良;填土的压缩曲线呈上凸型,回弹曲线呈下凹型;第i+1次压缩-回弹曲线均位于第i次曲线下方,线形相似;随着等载压实遍数增加,沉降增量递减,累积沉降增大;超载压缩曲线回归到首次压缩曲线的延长线上,具有记忆效应;荷载越大,某次压缩总变形和永久变形也越大;循环荷载作用后的压实填土遇水产生湿化沉降;湿化土的压缩和回弹曲线均呈下凹型,超载越高,在相同压力作用下的变形越小;现场压实过程中,增加压路机能量比增加压实次数可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直接将花岗岩残积土用作路基填筑,易产生溜坍、滑坡等病害.为了消除花岗岩残积土不良特性,对湖南省南岳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粒径级配进行研究,得出该地区花岗岩残积土为砂质粘性土,为了提高其填筑路基的性能,采用不同掺入量的水泥对其进行改良,在压实度均为90%的条件下,利用SLB-1型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和自制崩解仪对各组试样分别进行三轴试验和崩解试验.改良的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和崩解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其抗剪强度逐步提高,遇水崩解状况得到逐步改善,当水泥掺入量达到6%时,能大幅提高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其耐崩解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可达到实际工程中改良当地花岗岩残积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选取福州某地山坡天然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借助亮蓝染色剂开展大孔隙水分迁移入渗试验,对原生态土体大孔隙分布特征及水分入渗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土体表层土质松散、孔隙分布均匀,水分以均质流形式下渗为主,但同时部分大孔隙通道分布方向各异,存在高度不均匀性,水分与基质域间存在不同程度水分交互现象;染色面积随入渗深度呈...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稳定性,开展两种干湿幅度5次循环次数的边坡模型试验.拍摄裂缝图像获得裂隙演化规律,得出裂隙面积与干湿循环次数近似成正比;结合坡内土体直剪试验结果,提出干湿循环下黏聚力和裂隙度的关系式,推导裂隙深度计算公式.以此数值建模分析裂隙影响下的残积土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和幅度的增大,裂隙度增加,裂隙深度增大,渗透性增强,土体强度降低,导致坡体饱和区扩展;滑裂面上滑点位于张裂隙处;3次干湿循环后边坡安全系数降幅最大,之后趋于稳定.研究认为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的扩展加快雨水浸润,缩短了边坡失稳时间,为残积土边坡的及时合理处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花岗岩残积土蒸发脱湿过程中的水分运移规律,对深圳花岗岩残积土进行了一系列核磁共振测试和微观试验,分析了花岗岩残积土双孔结构的成因,对比了不同饱和度下残积土的水分分布规律,提出了残积土双孔结构的水分运移机理. 结果表明:氧化铁等胶结物与高岭土片层形成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微孔结构;微孔结构与不易受扰动的大孔结构组成残积土的双孔结构;微孔结构和大孔结构在高饱和度下相互连通,在低饱和度下水力连接中断;双孔结构间水分同步蒸发,大孔结构向微孔结构的补给随着蒸发进行而减少. 本研究可为研究复杂土体结构水分蒸发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残积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闽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土质,是花岗岩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风化成土状。花岗岩残积土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具有不均匀性、扰动性、软化性和崩解性,在天然状态下可保持低压缩性和较高的力学强度,但当残积土在扰动后,其结构性和力学性能随之迅速恶化。在某项工程中,因建筑基底位于花岗岩残积土层中,明挖方式会造成基底浸水及扰动,影响力学性能。为验证基底残积土层特性及选择处理方案,特进行加固试验。  相似文献   

20.
花岗岩残积土在赣南安定高速公路沿线分布广泛,研究其物理力学特性对当地公路建设以及可能引发的边坡失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现场采取的残积土土样进行室内基本土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塑性指数为14,将其定名为粉质黏土;比重为2.64,天然含水率及最优含水率分别为23.44%和20.03%。以TRA三轴剪切渗流仪为实验平台,采用抽气饱和、水头饱和与反压饱和的方式,对花岗岩残积土原状样和重塑样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实验,结果如下:原状样的抗剪强度参数为c=15.17 k Pa、φ=13.66°,重塑样的抗剪强度参数为c=10.82 k Pa、φ=17.58°;原状样的内聚力较重塑样略大,而摩擦角较重塑样略小,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原状样在各级围压下存在应变转型,而重塑样则始终表现为应变硬化。根据实验的分析结果,提出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在工程实践中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并指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